《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05 16:21:39 醉翁亭記 我要投稿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要求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

            2、能力目標:品味文美、情美;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學習體會歐陽修在美景中寄寓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大屏幕展示)

            1,朗讀課文,掌握字音

            chú壑hè瑯琊lánɡ yá潺chán釀 niànɡ僧 sēn輒 zhé 暝 mínɡ朝而往 cháo ér wǎnɡ yǔ lǚ sù射者中 shè zhě zhōnɡ籌ɡōnɡ chóu

            2,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語氣不盡相同“也”大致表達了以下幾種語氣:

            (1)陳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環皆山也 瑯琊也

            (2)肯定(用于介紹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謂也

            (3)感嘆(用于直抒胸)如: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后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一般來說,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凡作為連接詞語的“而”和有調整音節作用的“而”,則可以輕讀如:朝而往,暮而歸

            二、導入課文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對《醉翁亭記》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現在請大家把文中描寫景色的兩段試著背誦一遍(大屏幕展示:圖配樂)

            我們知道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在這篇文章當中作者描寫這么美的景色是要抒發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討論的重點

            三、速讀課文,看全文以什么線索組織材料(大屏幕展示)

            生討論、回答(本文以“樂”字為線索)

            四、分課文結構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名字的由來及醉翁的樂趣

            ⑴自然環境

            寫景的順序:視覺角度:俯——仰空間角度:遠——近;大—小;整體—局部—個體

            總領寫景的句子:環皆山也

           、 亭名的由來及醉翁的樂趣 現在還用的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繞圖 → 瑯琊秀色圖 → 釀泉流水圖 → 溪亭展翅圖

            環皆山→西南峰→瑯琊(鳥)→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第二層寫亭的得名

            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自號醉翁的原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與四時之景

            ⑴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

            “晦”的特點,用“日出”“云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

            畫面

            ⑵ 四時之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⑶ 總結全段的句子: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對比鮮明的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野芳發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作者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這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系了起來

            第三段:寫人的游歷之樂和太守的宴飲之樂

           、 四層(一句一層):人游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核心)②描寫“宴酣之樂”的句子?“射者中,弈者勝,籌交錯,起坐而喧嘩”

           、勖鑼懱匦蜗蟮木渥?“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

            人們的歡樂體現在哪里?

            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

            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我們如何來理解太守的醉呢?學生討論師總結: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找出帶樂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寫樂, 但這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樂嗎?明確:也不是的是樂中含悲呀,為何?因為他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呀所以,他樂中也含悲呀

            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這段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用三個并列的層次來突出最后一個層次

            在大小環境和眾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第四段:寫太守醉歸,自得其樂

            ⑴ 禽鳥鳴林的樂趣

            游人的樂趣 太守的樂趣(最高的境界)

            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客:從太守游而樂

            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

            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分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

            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前后照應:“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與“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相照應

            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濃濃的醉意呢?那么,我們為何而醉?

            中心歸納:本文以“樂”字為線索,表達了作者歲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五、本文的記敘、寫景、抒情是如何相結合的?

            以抒情貫穿于記敘寫景之中第1段寫亭之況,第二層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句,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環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并理解其蘊涵

            六、總結

            全文以“樂”字貫穿全篇作者一邊借醉翁的所見所聞去寫景物,展現一幅幅美麗、鮮明的風景畫和充滿生活氣息的風俗畫,一邊借醉翁的獨特感受和議論抒發了觀賞山水之樂,宴酣之樂,并借“樂”排遣被貶的郁悶心情,表達了他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這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相似點(大屏幕展示:)

            七、欣賞

            歐陽修的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

            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豐草綠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一氣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然丹者為木,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朗讀、背誦,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詞匯同時不論是在整體感知上還是在局部探討上,都能很好地體現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理念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文本的撞擊,與老師的撞擊,以及他們之間的互相撞擊,都是在思考中閃現的智慧的“火花”,體現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散文名篇,作者借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抒發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這一點,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也體會到了

            本節課借助于網絡資源及學生資源,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自由欣賞的方式,使枯燥的文章變得有形、有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樂學、愛學文言文在不經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帶給我們的享樂——語文不再是無趣的了,課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學有了它獨特的神韻了 。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公開課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04-02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1-04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5-31

          《醉翁亭記》經典教學設計03-29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4-20

          《醉翁亭記》 教學設計01-02

          《醉翁亭記》教學反思05-20

          古詩《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4-20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推薦)06-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福利午夜高清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动态图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 一本一本久久A精品综合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 性开放网站在线网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