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時間:2022-07-20 09:27:11 文言文 我要投稿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下面是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歡迎閱讀: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原文

            《記承天寺夜游》

            宋代: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注釋

            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者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解:把系著的腰帶解開。

            欲:想要,準備。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戶:堂屋的門;單扇的門。

            起:起身。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出行。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念,想到。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交談(游樂或賞月)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寢:睡,臥。

            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藻,藻類植物。荇,荇菜。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橫(héng):交錯縱橫。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于‘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

            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蓋……也:原來是。)

            為:動詞。做。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但,只(是)僅僅。

            閑人:閑散的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首先“閑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賞美景的人。其次“閑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耳:語氣詞,“罷了”。

            寫作背景: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蘇軾的著名詞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后,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

            拓展閱讀:《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理解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于檐下的風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劃線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月色入戶木蘭當戶織

            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聞風鐸隔篁竹,聞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相與步于中庭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萬鐘于我何加焉

            C.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種怎樣微妙復雜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C

            3.(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2)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是一種微妙復雜的思想感情:賞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都包含于其中。

            5.月色美好;幽靜。

            (意對即可)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相關文章: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04-02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11-28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原文及注釋09-16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原文及翻譯09-16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蘇軾11-13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與譯文11-12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原文翻譯10-25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翻譯10-19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11-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卡 |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久久久久9999国产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