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

          時間:2023-03-13 11:01:43 振濠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

            因為古時候的鐘和鈴都是樂器,所以掩耳盜鐘后來逐漸變成了掩耳盜鈴,后人用掩耳盜鈴這一成語比喻自欺欺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1

            掩耳盜鈴

            先秦:呂不韋 撰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注釋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后,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

            (4)負: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8)惡(e):害怕。

            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2

            掩耳盜鈴

            作者:呂不韋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鐘②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③;以錘④毀之,鐘況然⑤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⑥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7)也!

            注釋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后,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

            (4)負: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8)惡(e):害怕。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1-3]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擔心被誅殺,于是飲鴆自盡。

            《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3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注釋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后,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

            (4)負: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8)惡(e):害怕。

            相關閱讀

            相關故事

            成書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譏,此與掩耳盜鈴之見掩耳盜鈴何異?"--選自《答江德功書》寓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墒晴娪执笥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掩耳盜鈴》課文譯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課文《蘭亭集序》原文及注釋譯文04-20

          《詠雪》譯文及注釋10-10

          《離騷》譯文及注釋03-13

          《尚書》全文注釋及譯文01-01

          南鄉子的譯文和注釋04-11

          《大學之道》注釋與譯文07-27

          公輸原文、譯文、注釋10-17

          《佳人》譯文及注釋鑒賞08-03

          《勸學》原文及譯文注釋06-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四区 |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直播 | 亚洲资源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在线高清观看你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