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章邯閱讀練習及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章邯閱讀練習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章邯閱讀練習及答案 1
章邯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至咸陽請事。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于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于死。愿將軍孰計之!
趙將陳馀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南面稱孤,約共攻秦?此孰與身伏斧锧,妻子為戮,袍澤為屠乎?”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見項羽,再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避娎艚栽唬骸吧啤。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使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今秦軍降,諸侯吏卒多奴虜使之。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詐吾屬降,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議,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庇谑牵楚軍夜擊坑秦卒三十余萬人新安城南。
4.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不及
B.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不及
C.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不及
D.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趙高使人追之/不及
5.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面:古代天子、諸侯都南面聽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稱王。稱孤:古代帝王自稱“寡人”或“孤”。
B.袍澤:“袍”和“澤”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稱。后“袍澤”引申為成了將士、戰友的代名詞。
C.上將軍:中國古代武將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晉文公設置“中軍”“上軍”和“下軍”三軍。
D.徭使:被派徭役去駐守邊疆。屯戍:做為軍人戍守邊境的同時,按例應為百姓耕作,也稱“屯田”。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趙國大將陳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卻被殺害的前車之鑒和趙高可能謀害章邯的現實情況來勸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猶豫和疑懼。
B.趙高心懷鬼胎,擔心秦國兵敗,自己會被二世追責,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準備用章邯來做替罪羊,解脫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國內奸臣當道,二世昏聵,且懾于楚軍強大的軍力,屢敗之后,恰好項羽也主動派人勸降,因而最終率軍歸降楚軍。
D.跟隨章邯投降項羽的秦兵多被諸侯聯軍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謀舉事,被項羽將領發覺,項羽擔心兵變,坑殺了這些降卒。
7.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蒙恬為秦將,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
。2)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
參考答案:
4.B
5.D(屯戍:為百姓耕作,錯。)
6.A(B、“章邯早有反意”原文無據。C、“項羽也主動派人勸降章邯”錯,是章邯主動聯系項羽。D、“秦降卒密謀舉事”錯。)
7.(1)蒙恬是秦國的大將,在榆中開辟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在陽周被殺害。這是為什么呢?
。ā盀椤薄伴_”“竟”“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楚軍在夜晚在新安城南把秦軍二十多萬人擊殺坑埋。
。ā耙埂薄皳簟薄翱印薄熬涫健备1分,句意1分。)
文言文翻譯
章邯的軍隊駐扎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扎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于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咸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三天,趙高不接見他,有不信任的意思。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逃回棘原軍中,趙高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如今如果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
趙國的`大將陳馀也給章邯寫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后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在榆中開辟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在陽周被殺害。這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能予以相應的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他們。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要以十萬為單位計算,而各地諸侯一時并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庚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將軍您為什么不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南面稱王,訂立和約一起攻秦?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戰友兄弟們被殺相比,哪個結果更好呢?”
章邯猶疑不決,秘密派軍候始成,到項羽那里去,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扎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汙(wū)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章邯又派人來求見項羽,想訂和約。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說:“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避姽賯兌颊f:“好!表椨鹁秃驼潞阡。╤uán)水南岸的殷墟上相約會晤。訂完了盟約,章邯見了項羽,禁不住流下眼淚,向項羽述說了趙高的種種劣行。項羽于是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項羽的軍中。任命長史司馬欣為上將軍,統率秦軍擔當前鋒。
部隊到了新安。諸侯軍的官兵以前曾經被征徭役,在秦中駐守,秦中官兵很多人對待他們不像樣子,現在秦軍投降了,諸侯軍
的官兵經常象對待奴隸一樣地使喚他們。秦軍官兵很多人私下議論:“章將軍騙我們投降,如果能入關滅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秦朝廷必定會把我們父母妻兒全部殺掉!敝T侯軍將領們暗地訪知秦軍官兵的這些議論,就報告了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內心里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庇谑,楚軍在夜晚于新安城南把秦軍二十多萬人擊殺坑埋。
文言文章邯閱讀練習及答案 2
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
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于中,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戰不能勝,不免于死。愿將軍孰計之。陳馀亦遺章邯書曰: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坑又馬,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何者?攻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斧質[1],妻子為戮乎?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
注釋:[1]斧質:古代一種酷刑。殺人時,置人于鐵砧上,以斧斫之。質:鐵砧。
4.對下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 讓:責備、責問。
B.開榆中地數千里,竟斬陽周。 竟:竟然。
C.彼趙高素諛日久 素:向來。
D.而諸侯并起滋益多。 滋:更加。
5.下列各組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②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
B.①因以法誅之。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②以亂易整,不武。
D.①愿將軍孰計之。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章邯的軍隊駐扎在棘原,和駐扎在漳河南的項羽的軍隊,相持未戰。由于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
B.長史司馬欣到了咸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他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
C.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為,勸他趕快反叛。
D.陳馀也給章邯寫了封信,用白起和蒙恬有功卻被殺的事勸告他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
三、翻譯(18分)
1、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孰與身伏斧質,妻子為戮乎?(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3分)
譯文: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譯文:
6、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譯文:
參考答案:
4、B 5、D 6、C
翻譯:
默寫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5、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6、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文言文章邯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章邯》閱讀習題及答案08-14
《師說》文言文閱讀練習附答案11-13
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閱讀答案11-10
《喜雨亭記》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1-09
《口技》文言文閱讀練習題答案11-13
陸羽文言文閱讀練習和答案12-17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04-09
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其答案07-03
詩詞五首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0-14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