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1-06-10 19:28:25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篇一:小學語文文言文考點梳理及練習題

            一、通假字

          小學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高興!墩撜Z十則》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你知道怎樣教導別人嗎)。《論語十

            則》

            3、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兩小兒辯日》

            4、擔中肉盡,止有剩骨。 止通“只”!独恰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白蓖ā白保弧K仍诩依锬酶K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鄭人買履》

            6、出門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赌咎m詩》

            7、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出現。《馬說》

            8、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恫軇フ搼稹

            10、一切烏有。 烏通“無”,沒有!渡绞小

            二、古今異義。

            1、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于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3、窮 古義:窮盡。

            今義:經濟貧困。例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 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7、可以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例句: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8、開張古義:擴大。

            今義:開業(多指商業部門)。例句: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

            9、涕 古義:淚。

            今義:鼻涕。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0、兵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

            12、池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走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5、湯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6、去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7、再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三、常見文言虛詞歸納總結。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代詞,指學過的知識

            2、“之”作動詞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動詞“到”

            3、“之”作結構助詞“的”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詞,指“他、她、它(們)的” 例如:欲知其輕重,指“它的”,大象。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

            【而的用法】

            用作連詞,連結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轉折、等關系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轉接)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并列)

            3、溫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見的語氣詞】

            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嘆等,常見的有“也,矣、乎、耶、邪”。

            1、此畫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呀”

            2、謬矣,矣:語氣詞,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乎,語氣詞,嗎

            四、文言文語句的翻譯。

            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又要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整、準確、得體。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

            ① 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

            ② 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

           、 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

           、軗Q。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

            之合乎現代漢語習慣。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針對性練習及答案

           。ㄒ唬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解釋括號里的詞。(1)眾皆棄去( )(2)破之(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ǘ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

            (選自劉向《烈女傳》)

            1.解釋下列詞語。

            A.嬉:

            B.賈人:

            2.這段文字源自歷史典故:。

           。ㄈ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

            [注釋]

           、僭樱嚎鬃拥牡茏樱虎谂和ā叭辍;③顧:回來;④彘:豬;⑤特:只不過。

            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聽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隨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還②顧反為汝殺彘

            2.解釋加點的詞。

           。1)妻止之 止() ( 2)遂烹彘也 遂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

            例作簡答。

           。ㄋ模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1.解釋下列文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①兔走觸株 走 ( )

           、谝蜥屍漶缍刂 釋 ( )

           、鄱頌樗螄 身 ( )

            ④冀復得兔 冀 ( )

            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并翻譯這個句子。

            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從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某一角度簡要談談。

            答: 。

            篇二:中小學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鸢榻泽@忙。(《木蘭詩》)帖:通“貼”;穑和ā盎铩。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通“歟”,語氣詞。

            5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與: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59、雞棲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為棲雞做的木架。

            篇三:文言知識點歸納總結

            通假

            1.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涂,通“途”,道路。)

            4.輮以為輪(“輮”通“煣”,使彎曲。)

            5.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6.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zhì),智慧。)

            7.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8.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9.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填然鼓之(鼓,“敲起鼓”“擊鼓”。)

            ②樹之以桑(樹,“種植”)

           、畚迨呖梢砸虏樱ㄒ,“穿上”)

            ④王無罪歲(罪,“歸罪”)

           、萑欢煌跽撸ㄍ,“為王”“稱王”“統一天下”)

           、薰峰槭橙耸扯恢獧z。

           。ㄇ耙粋“食”帶賓語“人食”,作動詞:吃。后一個“食”作名詞。)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作游水講。能愿動詞應與動詞搭配,水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⑧吾師道也(師:學習)

           、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下:低于)

            2.名詞作狀語

           、倬硬⿲W而日參省乎己(日:每日)

           、谏鲜嘲M粒嘛孅S泉(上:向上 下:向下)

           、蹌t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態,成群)

            3.名詞的意動用法

           、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做老師)

           、 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做老師)

           。ǘ﹦釉~的活用

            1.動詞當名詞

            ①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賱t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移:使遷移,使動用法)

           、谀局敝欣K,輮以為輪 (輮:使彎曲)

           、凼谥畷暺渚渥x者(習:使學習)

           。ㄈ┬稳菰~的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僦斺孕蛑蹋ㄖ敚J真從事,認真辦好)

           、诨蠖粡膸煟ɑ,遇到疑難問題)

            2.形容詞作名詞

            ① 其曲中規(曲: 曲度、弧度)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 高處)

           、 積善成德(善: 善行)

           、 小學而大遺(。盒〉姆矫、大的方面)

           、 吾未見其明也(明:高明的地方)

            ⑥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的人、愚:愚昧的人)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惑: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

           、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于師(恥:以為恥,把當做可恥的事)

            古今異義

           、俟讶酥趪玻ü讶,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兇,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喻(請,請允許我。今常用于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讓對方做指導。)

           、芷呤呖梢允橙庖樱ǹ梢,“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句中的選擇詞。。)

           、呤鞘姑耩B生喪死無憾也(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身體。)

           、嗤鯚o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

           、崴固煜轮裰裂桑ㄋ,則,那么;今常做代詞,這)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檢查/參加、加入)

            2、聲非加疾也(強、洪亮/疾病、快)

            3、假輿馬者(憑借、借助/不真)

            4、用心一也(思想意識活動/讀書用功)

            5、蟹六跪而二螯(腳/跪下)

            6、雖有槁暴(即使/雖然)

            7、金就礪則利(金屬/金子)

            8、勸學(勉勵/規勸、勸戒)

            9、而絕江河(渡/斷絕)

            10、輮以為輪(把做成/認為)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①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②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斷)

           、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④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蒺B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⑥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叩乐,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啾送又畮,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ㄈ┑寡b句

            1.賓語前置句

           、 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2.介賓結構后置(狀語后置句)

           、偕曛孕€┲x (“以孝悌之義”申 為介賓結構后置 ) ②樹之以桑(“以桑”為介賓結構)

           、垲C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負戴 為介賓結構后置)

           、苁呛萎愑诖倘硕鴼⒅ā坝诖倘硕鴼⒅焙萎 為介賓結構后置) ⑤青,取之于藍(“于藍取之”為介賓結構后置)

            ⑥而恥學于師(“于師”學,介賓短語后置)

            ⑦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短語后置)

           、嗖痪杏跁r,學于余(“于余”學,介賓短語后置)

            3.定語后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應為“利之爪牙,強之筋骨”)

          【小學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語文文言文的知識點總結04-01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06-12

          語文會考文言文知識點總結08-18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01-07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22篇)10-20

          小升初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02-18

          中考語文知識點總結之文言文04-01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06-12

          語文小學知識點總結09-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熟女久久久久久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网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