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2021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

          2021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借助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征。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1

            楊振寧:明月共同途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頒獎詞】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2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自強敏天行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村民。榮獲云南省道德模范稱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頒獎詞】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福花。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3

            蘇炳添:秉心自超越

            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場上,蘇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間唯一的黃種人,他再次打開10秒大關,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

            【頒獎詞】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沖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4

            朱彥夫:慷慨是英雄

            88歲,長津湖戰役幸存者,曾榮獲“時代楷模”“人民楷模”稱號。

            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所在連隊當時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天氣里血戰了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但他身負重傷,昏迷93天,先后經歷47次手術后,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右眼視力僅剩0.3。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療養院的優厚待遇回鄉,用25年時間帶領鄉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

            【頒獎詞】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

            一直在戰斗,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5

            顧誦芬:沖天鵬翅闊

            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頒獎詞】

            像靜水深流,

            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6

            陳貝兒:江海意無窮

            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工作近20年。2021年初,無線電視策劃制作12集脫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實地拍攝采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沉浸式”體驗當地居民生活,節目體現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頒獎詞】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7

            吳天一:長松蔭高原

            86歲,塔吉克族,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榮獲“71勛章”。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頒獎詞】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8

            江夢南:無聲玉滿堂

            女,瑤族,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從小到大,憑借優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小鎮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于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頒獎詞】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

            從無聲里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9

            彭士祿:潛龍育神軀

            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頒獎詞】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于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10

            航天追夢人:赤心貫蒼穹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于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頒獎詞】

            發射 入軌 著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并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2021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2021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和人物事跡(通用5篇)03-04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和事跡03-04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頒獎詞02-22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11-07

          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及人物介紹03-04

          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03-10

          感動中國人物孔子頒獎詞12-03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人物頒獎詞(精選10篇)03-04

          感動中國人物陶艷波的事跡及頒獎詞03-16

          感動中國人物李白的頒獎詞12-0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无线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 天天高清在线看片 | 最新日韩中文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