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介紹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二、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1

            【整體設計】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學重點內容之一,也是課程標準中要求的七個掌握層次的重點知識之一。學好本節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在學習了“質量”之后而引入的一個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在質量的基礎上對物質世界的進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測定物質密度的方法和解決有關密度的實際問題的基礎,并為更深入學習液體壓強、浮力等知識做鋪墊。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是物理課程的目標,同樣也是本節教學的重要內容。

            本課教學可分為4部分:

            1.課題引入。展示一些實物讓學生分辨,由對于一些物質用通常辨別物質的一些辦法無法直接辨別,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學方法解決來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應通過直觀的實驗,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密度概念。所以,組織學生做好“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是本節教學的關鍵。利用“比值”定義密度概念,對初中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突破此難點的方法是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類比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回顧利用比值定義電功率的方法來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單位。要注意公式書寫的規范和變形公式的教學。但密度的單位屬于組合單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現。教學時應讓學生弄清密度單位的組成、符號、讀法、寫法。㎏/m3與g/m3之間的關系學生易混,也要加以強調。在后面的例題教學時,也要注意強調統一單位。還要運用教材中的小資料來加深學生對密度這一概念的認識。

            4.密度的應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題來進行教學,也可以補充習題,為了讓學生熟練運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解題時,應注意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學生“一題多解”。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用比值的方法定義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利用“比值”定義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教學關鍵】

            通過組織好實驗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節的關鍵點。

            【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主要采用啟發和觀察實驗的教學方法。并配合講授、討論、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優化,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課時安排】

            2課時。(第1課時學習“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和“密度”,第2課時學習“密度的應用”)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

            2.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與討論中所持的正確態度。

            3.在概念建立過程中,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一杯酒精、顏色相同的鐵塊和塑料塊。

            學生:托盤天平和砝碼、相同體積的銅塊、鐵塊和鋁塊、不同體積的銅塊、鐵塊、鋁塊和肥皂塊、大注射器等。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本節是本章《質量與密度》的第二節。在前一節,我們學習了“質量”和“用天平測量物質的質量”。物質密度的本質正是研究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所以從“區分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開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節基于實驗的基礎上學習密度的知識,所以教學方法上引采用分組實驗和講授為主。

            知識目標:

            1.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2.會查密度表.能聯系實際應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計算,會計算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能力目標:

            1.探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2、經歷密度概念的建立過程,學習建立科學概念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學難點:

            1.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密度公式的應用.

            教學方法:

            1.觀察法:

            2.實驗法:

            3.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天平,砝碼,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或其他的物體)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和學具

            天平,砝碼,體積相同的木塊、鐵塊、鋁塊(或其他的物體)

            課前準備

            課內小組交流5分鐘

            一:復習舊知

            如何用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二:自學導學(以下內容采取自學的方式,在小組內探討完成并匯報)

            1、密度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計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變形:m=V=符號的意義及單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說明:密度ρ的單位是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的單位決定的.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kg),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單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質量單位用克(g),體積單位是立方厘米(cm3),則密度的單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103kg/m3.

            2、例題自己做一遍和書中的解法對比。反思。

            3、生實驗:用紙包著一塊肥皂和一塊泡沫的長、寬、厚度一樣,也就是體積一樣,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質量要比泡沫的質量大得多。

            4、同樣的兩個燒杯分別裝有體積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卻能平衡,說明它們的質量卻又是相同的。提出問題:

            (1)為什么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同?

            (2)為什么體積不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卻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現象嗎?

            (4)通過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應引導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應當測量的物理量以及選擇的儀器,并進而明確實驗的原理。本節實驗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實驗設計能力上,因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實驗所選擇的儀器以及實驗要測定的對象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自己設計實驗表格,并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個測定性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理解,并通過實驗學生能根據給定的儀器進行實驗設計、進行表格設計、以及動手操作。本節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較多,通過本節課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團隊精神。用2課時。

            二、學情分析:

            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操作能力,會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較習慣老師給什么記什么。缺乏主動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維和動手能力較差。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熟悉天平的構造及其使用。

            2.會用天平天平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的過程和方法。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

            2.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通過對物質密度的測定,學生對間接測量有感性的認識。

            4.學生知道實驗原理和實驗目的、明白實驗步驟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操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所拓展。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學生樂于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現象中的規律。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密度的概念、測量和應用;比值定義法的實驗方法。

            2.教學難點:

            學生親自動手、合作獲得多種物質的多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學習情境設計:

            故事情境引入,問題情境引導思考進入探究、合作學習之中。

            六、教學媒體資源的設計:

            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采用PPT課件;多組實物的天平、量筒、木、鐵;實驗表格。

            七、教學策略與活動設計:

            采用講授法、實驗法、協作式、問題解決式多種策略組合的教學模式

            八、教學過程:

            1.密度概念的引入

            公元前245年,為了慶祝盛大的月亮節,赫農王給金匠一塊金子讓他做一頂純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盡管與先前的金子一樣重,但國王還是懷疑金匠摻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鑒定皇冠是不是純金的,但是不允許破壞皇冠。

            這看起來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內,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出水面。他的大腦中閃現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進水中,全身放松,這時胳膊又浮出水面。他從浴盆中站起來,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時,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變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覺到自己變輕了。他站起來后,水位下降,他則感覺到自己變重了。一定是水對身體產生向上的浮力才使他感到自己變輕了。他把差不多同樣大小的石塊和木塊同時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塊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覺到木塊變輕了。他必須要向下按著木塊才能把它浸到水里。這表明浮力與物體的排水量(物體體積)有關,而不是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在水中感覺有多重一定與水的密度(水單位體積的質量)有關。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決國王問題的方法,問題的關鍵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屬,它的密度會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這個皇冠的體積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樣重量的金子放進水里,結果發現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這表明皇冠是摻假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些實驗:

            a.將涂有同種顏色、同體積的兩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質量相等的兩個空燒杯中,然后分別放到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兩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水和酒精的體積相同,但質量不同。

            這說明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現在我們只知道了涂有同種顏色的兩個物體不是同種物質,還不知道它們各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對于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實驗來研究:

            我們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規則的小木塊和小鐵塊,然后用天平稱出鐵塊或木塊的質量,用刻度尺測出其體積,并計算第一個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將這些數據填入繪制的表格中:我們對上面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規律?

            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們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規則的的兩個鐵塊,然后分別用天平稱出兩個鐵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體積,并計算出大小兩個鐵塊質量和體積的比值。將這些數據填入繪制的表格中:我們對上面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規律?

            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與與論證: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單位體積的木塊、鐵塊的質量的關系?對實驗表格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出:

            單位何體積木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鐵塊的質量是相同的。

            單位體積木塊和鐵塊的質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不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學中為了表示物質的上述特性,將某種物質單位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3.密度公式與密度單位密度=質量/體積

            指導學生閱讀書上的密度公式、單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見的物質的密度。

            單位轉換:訓練(1)7.9×103㎏/m3=g/cm3(2)2.7g/cm3=㎏/m3

            判斷:

            (1)大鋁塊的質量為4㎏,小鋁塊的質量為1㎏,則大鋁塊的密度大于小鋁塊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為原來的一半。()

            想一想:一個鐵球的質量是15.8克,體積是2立方厘米。則鐵球的密度是多少?

            練一練: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103㎏/m3,那么能裝下1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裝下1千克的(?)

            A酒精B煤油C醬油D豆油

            課堂鞏固

            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

            2.密度是表征物質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同種物質,在一定的狀態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隨質量的大小或體積大小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密度的計算公式是,密度的單位有:或

            3.一杯鹽水,現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鹽水(  )

            A.其密度減半,質量減半   B.其質量減半,密度不變

            C.其體積減半,密度也減半  D.其質量、體積、密度均減半

            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對于給定的一種物質,它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和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C.質量相同的不同物體,它的體積與密度成正比D.體積一定的不同物體,它的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飛機應盡可能的選用密度的材料,制造電風扇底座應盡可能選用密度的材料。

            6.有一塊金屬,質量為237g,體積是30cm3,這塊金屬的密度是kg/m3,這種金屬是。若將這塊金屬切成兩半,則其中一半的密度是kg/m3。

            7.單位換算:

            (1)30ml=cm3=m3

            (2)5.5g/cm3=kg/m3

            (3)7.9×103kg/m3=g/cm3

            作業:

            1.一只空杯內放入一些砂糖,沖入開水,砂糖慢慢溶化了。對此,甲同學說,杯中糖的質量在變小,直至質量為零;乙同學說,固體的糖質量少了,但總的糖的質量是不會變的。你說哪一個同學說得對?你可用什么方法明?

            2.有一天,小明看到煤氣公司價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尋思著,為什么夏季價格低?他查找了煤氣資料,煤氣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氣瓶容積0.015m3。通過計算發現夏季價格比冬季價格____(填“高”或“低”),若夏季價格與冬季價格一樣,夏季應標價為____元/kg。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單位、計算公式.

            2.過程與方法

            學習以物質本質特征來定義概念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教學重點:

            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具:

            投影儀、自制幻燈片、天平、石塊、木塊、水、量筒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我們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分、鑒別不同的物質。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這節課我們來學生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

            二、新課教學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實驗:用天平測出木塊和石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測出木塊和石塊的體積。數據如下:

            質量(克)體積(厘米3)質量/體積(克/厘米3)

            木塊15100.5

            木塊210200.5

            石塊11042.5

            石塊220xx.5

            (2)分析數據

            A.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B.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C.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比值不等于石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題:一鐵塊質量是1.97噸,體積是0.25米3,鐵塊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系。

            (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義。

            4.鞏固練習:幻燈片出示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三節密度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

            2.密度公式:

            3.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

            03kg/m3

            4.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單位;

            2、會用密度公式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

            3、學習根據器材設計實驗及采用類比方法進行物理知識歸納的方法。

            教具:天平、不同體積的石塊、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相同體積的兩銅塊、體積不同的兩木塊。有關密度知識的文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鐵比木頭重,木頭比棉花重,事實上是這樣嗎?任何理論上的說法都必須經過實驗的驗證才能成為真理,這里我們一起來通過實驗研究這些說法的可信度,但老師今天上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在所拿來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沒有砝碼,這里有兩塊體積相等的木塊和鐵塊,怎樣使用老師所提供的器材,比較它們的質量大小呢?請同學們設計一個方案。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組織評估,并依據學生提供的方案比較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體積大的木塊和體積小的鐵塊的質量大小,得出結論:鐵比木頭重的說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師:哪么,在什么情況下方可肯定鐵比木頭重呢?

            (學生討論得出猜想之一: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師:哪么,我們可以進一步猜想,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質量是否相同呢?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是否相同呢?

            (學生進一步討論得出猜想之二:不同體積的相同物質,體積大的質量大;猜想之三: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相同。)

            師:老師在課前,準備了一些實驗器材,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器材,設計實驗來驗證我們的三個猜想,

            三、設計方案,實驗驗證

            (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由教師組織進行方案評估,然后由學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進行實驗,實驗過程教師注意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

            四、查閱資料,得出結論

            (教師了解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1、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2、不同體積的同種物質,體積大的質量大;3、相同體積的同種物質,質量相同。然后肯定,這些結論是正確的,實際上這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前人憶經為我們總結出來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找到這種特性叫什么,是怎樣定義的。)

            師:這種特性叫什么?是怎樣定義的?

            生:這種特性叫密度,定義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五、類比分析,學習密度的公式及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速度學習中,對速度的定義與今天所學密度定義是否有

            相似之處,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比較兩個定義,嘗試寫出計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據公式得出密度的單位。

            (學生相互討論,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單位。教師了解學生討論的結果。教師講

            解密度單位的換算:1Kgm-3=10-3g/cm-3)

            六、例題解答,鞏固密度公式及單位應用

            例題:一鐵塊的質量是1.97t,體積是0.25m3。鐵塊的密度是多大?

            (學生討論并解答,教師提問并采用投影或多媒體展示解答過程。)

            七、鞏固歸納

            師: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我們通過實驗、類比等方法,獲得了哪些知識,然后歸納出來。

            生、第一、我們知道了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同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叫密度,因此,密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第二、我們通過類比知道了密度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公式是:密度=質量/體積,單位是:Kgm-3,常用單位還有g/cm-3,兩者的換算關系是:1Kgm-3=10-3gcm-3;第三,我們掌握了利用密度公式計算物質密度的方法,首先統一單位,然后應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

            師:今天我們又一次經歷了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通過這次探究我們不僅獲得了有關密度的基本知識,不進一步理解了如何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知道了一種物理學研究方法——類比法,希望同學們注意,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應用。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2、知道密度是物質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概括、歸納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難點: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辨認物質,在現實生活中,如根據顏色辨別紅色墨水和水,根據氣味辨別水和酒精,此中顏色和氣味是物體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據以區分不同物質。

            如何區分外觀上相同的不同物質:

            如:體積一樣的鐵塊和銅塊;

            質量一樣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時僅僅根據物質的形態、顏色、氣味和外部特征,很難鑒別不同物質,需要找出物質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實驗(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體積為10立方厘米的鐵塊和鋁塊各三塊,用天平分別稱出它們的質量,其結果如下:

            分析實驗數據可得: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兩塊鐵的體積是一塊鐵的體積的2倍;二塊鐵的質量是一塊鐵質量的2倍;兩塊鐵和一塊鐵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對不同物資,體積相同時,它們的質量不等,即它們的m/v值不同;

            3、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種類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體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由密度定義可得到計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公式變為:ρ=m/V

            辨析:

            a、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d、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體積無關,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密度》。

            3、物理意義:鋁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義:表示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3千克。

            練習:質量為3千克,密度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將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則密度為_______________。

            4、密度的單位

            密度的單位四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在國際單位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單位:克/厘米3,符號:g/cm3。

            5、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單位換算依先換后算的原則

            例: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8.9克/厘米3

            練習: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銀=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總結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體特性的物理量,和質量、體積無關;

            3、密度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4、密度:ρ=m/V;

            5、密度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

            五、布置作業。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7

            一、質量

            1、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2、天平是實驗室測質量的常用工具。當天平平衡后,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項: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天平所能稱的最大質量);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盤中。托盤天平的結構:底座、游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梁、托盤、分度盤、指針。使用步驟:

            ①放置——天平應水平放置。

            ②調節——天平使用前要使橫梁平衡。首先把游碼放在標尺的“0”刻度處,然后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橫梁平衡。

            ③稱量——稱量時應把被測物體放天平的左盤,把砝碼放右盤(先大后小)。游碼能夠分辨更小的質量,在標尺上向右移動游碼,就等于在右盤中增加一個更小的砝碼。

            二、密度

            1、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一般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

            2、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這種特性。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單位g/cm3,g/cm3單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密度的應用:鑒別物質:ρ=m/v。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體積:v=m/ρ。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質量:m=ρv。

            三、測量物質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測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觀察量筒標度的單位。1l=1dm31ml=1cm3

            ②觀察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讀數時,視線與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與量筒中凸液面的頂部相平)。

            2、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通過ρ=m/v就能夠算出物質的密度。質量可以用天平測出,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來測量。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2、知道密度是物質特性,在一定條件下,同種物質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概括、歸納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難點: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辨認物質,在現實生活中,如根據顏色辨別紅色墨水和水,根據氣味辨別水和酒精。此中顏色和氣味是物體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據以區分不同物質。如何區分外觀上相同的不同物質:如:體積一樣的鐵塊和銅塊;質量一樣的水和酒精。提出:有時僅僅根據物質的形態、顏色、氣味和外部特征,很難鑒別不同物質,需要找出物質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實驗(密度概念的建立)取體積為10立方厘米的鐵塊和鋁塊各三塊,用天平分別稱出它們的質量,其結果如下:分析實驗數據可得: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即兩塊鐵的體積是一塊鐵的體積的2倍;二塊鐵的質量是一塊鐵質量的2倍;兩塊鐵和一塊鐵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對不同物資,體積相同時,它們的質量不等,即它們的m/v值不同;

            3、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不同種類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體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知道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由密度定義可得到計算密度的公式:密度=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公式變為:ρ=m/V

            辨析:

            a、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密度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d、物質的密度跟它的質量、體積無關。

            3、物理意義:鋁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義:表示每立方米的鋁的質量是2.7×103千克。練習:質量為3千克,密度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將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則密度為_______________。

            4、密度的單位密度的單位四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在國際單位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kg/m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單位:克/厘米3,符號:g/cm3。

            5、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單位換算依先換后算的原則例: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8.9克/厘米3練習: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ρ銀=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總結

            1、對同一種物質,質量和體積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體特性的物理量,和質量、體積無關;

            3、密度是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4、密度:ρ=m/V;

            5、密度的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義,明確ρ、m、V三者之間的關系,會用密度公式進行求密度的計算。

            3.知道密度的單位的'意義和讀法,會進行g/cm3和kg/m3之間的換算。

            4.讓學生體會物理研究中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養學生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導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單位。

            2.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密度表。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完成科學探究的過程。

            2.理解同種物質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含義。

            實驗器材

            教師:體積為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體積為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托盤天平一架,砝碼1套,量筒,小黑板(填寫實驗記錄表格)。

            學生:體積為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體積為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托盤天平一架,砝碼1套,量筒,坐標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教師:本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反映物質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將一個有關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師介紹有關于阿基米德幫助國王鑒定皇冠是否純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幫助國王鑒定這個皇冠是否純金的呢,學習了今天這節課的內容,同學們就能夠找到答案了。

            首先請同學們看書第32頁圖2-16,認識到同體積的不同物質的質量不同。

            出示實驗所用的一組體積為20cm3體積為的鐵塊、銅塊各一塊,體積為20mL的水一杯及實驗記錄到的數據,如下表:

            長方鐵塊質量(g)銅塊質量(g)水質量(g)

            要求學生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學生實驗,教師強調天平的使用規則)

            引導學生比較,體積相同的鐵塊、銅塊、水,它們的質量不相等。銅塊質量最大、鐵塊較小,水最小。

            問題: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

            讓學生說一說,根據常識,學生會說出同一種物質,體積越大,它的質量越大,教師給予肯定。

            實驗:教師出示體積1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和水一杯,20cm3的鐵塊、銅塊各一塊和水一杯,同時出示畫有課本第33頁實驗記錄表格的小黑板,讓學生把銅塊、鐵塊和水的體積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測的20cm3的鐵塊、銅塊和水的質量填入表格中。

            接著,教師將天平放在講臺上,調節天平橫梁平衡,請二位同學上講臺測定10cm3的鐵塊、銅塊和水的質量,并將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格中。(其他同學分組實驗)

            讓學生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同一塊鐵塊或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計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格,并要求學生利用得到的數據在坐標紙上畫出圖象。

            學生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和得到的圖象,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比較:

            鐵塊1與鐵塊2比較:鐵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為7.9g/cm3。

            銅塊1與銅塊2比較:銅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為8.9g/cm3。

            同理,比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二、密度

            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每1cm3的鐵質量都是7.9g,實驗中所用的銅塊每1cm3的銅質量都是8.9g,對于鐵來說7.9g/cm3這個比值與鐵的體積與質量大小沒有關系,對于銅來說,只要是同一種銅,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也與體積和質量的大小沒有關系,由此可見,對于每種物質來說,這個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質量和體積的大小沒有關系,只跟物質有關系,因此它反映了物體本身的一種特性。

            教師:從實驗數據還可以看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還反映了單位體積中質量大小,即不同物質質量分布的疏密情況,比值越大,質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規定:某種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說明:cm3、dm3、m3物理學中都叫單位體積。

            類比速度公式的導出方式引導學生推導密度的計算公式:密度=

            教師: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寫作:ρ=MV

            討論公式的意義:教師出示練習題讓學生討論。

            1、根據公式ρ=mv,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的密度和它的質量成正比

            B.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正比

            C.物質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反比

            D.物質的密度和它的體積成反比

            教師評析:物質的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某種物質的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對某種物質來說,這一比值是一定的,與質量與體積無關。所以A、D兩選項是錯誤的。而同種物體在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的情況下,體積越大質量也越大,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所以B正確c錯誤。

            教師再講解密度的物理意義,并引導學生看書第34頁的密度表,要求學生記住水的密度,同時讓學生觀察密度表,讓學生討論,可從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結論?(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密度表,我們可初步得到以下結論:

            1.絕大部分固體比液體的密度大,氣體密度最小。

            2.同種物質的密度可能會隨物質的狀態而改變。

            3.不同種物質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質密度的計算

            1.例題:8.9×103kg/m3等于多少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1m3=106cm3

            ∴8.9×103kg/m3=8.9×103×=8.9g/cm3

            又∵1g=10-3kg1cm3=10-6m3

            ∴0.8g/cm3=0.8×=0.8×=0.8×103kg/m3

            2.讓學生看書第35頁的例題1和例題2,了解密度計算的方法,教師講解解題的步驟和物理學中計算題的書寫格式。(講解例題1的同時,回憶課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課堂小結

            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記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單位是kg/m3,還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業

            1.課文第35頁作業第1、2、3、4題。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單位、物理意義

            2.熟悉常見的固體、液體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礎上,能利用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4.通過對密度知識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變形

            2.能利用公式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熟悉單位換算(1×103g/=1g/c)

            三、實驗器材

            天平(砝碼)、質量不同的兩個銅塊、質量不同的兩個鋁塊、橡皮、木塊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臺桌上放著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一杯酒精。

            師:1.這里有銅塊、鋁塊、木塊、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

            3.我們桌上放的兩個物塊,一個是銅塊,一個是木塊,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

            a、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較質量大小的方法來區分,質量大的一定是銅

            師: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設計實驗:

            分別選取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的銅塊和木塊(銅塊和木塊的體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算出每個銅塊和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較。

            c、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

            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銅的質量與體積;測出2個體積不同的木頭的質量與體積;

            分別算出每個銅塊和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教師演示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的表格中.

            d、實驗結論:

            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質量有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所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

            [板書1]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

            [板書2]密度的公式:r=/v其中r表示密度,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3]密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為g/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克/厘米3,符號為g/c3(1×103g/=1g/c)

            6、介紹密度表中各類物體的密度數據,并進行比較,看看結果有什么特點。

            [板書3]密度的應用

            師:密度公式有什么用處呢?

            生甲:可以測量密度,從而用來鑒別物質

            生乙:可以用來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的v=/r;=rv

            鞏固練習:

            1.教材上的例題

            2.請你想想,怎樣鑒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測哪些量?用什么儀器?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知道密度是物質的特性,知道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

            3.使學生初步感知學習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點與難點

            重點:密度概念的建立.

            難點: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師:我們周圍有各種物質,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的。如:空氣、水、泥土、石頭、鐵、銅等等.每種物質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氣是氣體,水是液體,泥土是軟的,石頭是硬的,金屬有光澤,非金屬無光澤等等。形狀、顏色、軟硬、氣味等這些就是物質的特性,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性來鑒別物質.下面就請同學們鑒別一下你們桌上擺放的貼有A、B、……字母標簽的是什么物質?根據什么特性鑒別的?

            生甲:我們桌上放的這瓶液體是酒精。我是根據它的氣味鑒別的。

            生乙:我們桌上放的兩塊金屬,根據它們的顏色及其中一塊的銹跡,可以鑒定一塊是銅,另一塊是鐵。

            生丙:我們桌上放的這兩個物體,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無法判斷它們各是什么物質。

            師:由此可知,我們鑒別物質,有很多時候,僅靠氣味、顏色、軟硬、形狀等特性是不夠的.那么物質是否還有其它特性呢?請丙同學告訴我,你能否判斷你桌上的兩個物體是不是同種物質?

            生丙:肯定不是.因為它們大小形狀完全一樣,可我用手掂了掂它們不一樣重。

            師:大小形狀完全一樣,表示什么相同?

            生:體積相同。

            師:用手掂,你關心的是什么?應該用什么儀器測量?

            生:關心的是質量.應用天平進行測量。

            [實驗1]

            A.將涂有同種顏色、同體積的兩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體積的水和酒精倒入質量相等的兩個空燒杯中,然后分別放到天平的兩個盤上,結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師:這兩個實驗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這兩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生丁:兩物體的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水和酒精的體積也相同,但質量不同。

            生戊:這說明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是不同的。

            師:對.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質量不相等,這也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為此我們引入一個物理量—一密度。

            [板書1]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質,在體積相同時質量并不相同這一特性的物理量。

            師:現在我們只知道了涂有同種顏色的兩個物體不是同種物質,還不知道它們各是什么?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對于同一種物質來說,它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樣的關系。

            2.建立概念

            (l)學生分組實驗

            (每組一個鐵塊或一個木塊,各組的鐵塊、木塊的體積均不相等)。

            [實驗2]用天平稱出鐵塊或木塊的質量,用刻度尺測出其體積,并計算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將這些數據填入下表

            (2)分析實驗數據(投影片見表1)

            表1

            師:由以上的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生甲:體積不同的鐵塊,它們的質量不同。

            生乙:鐵塊a的體積是鐵塊b的兩倍,鐵塊a的質量就是鐵塊b的兩倍;鐵塊c的體積是鐵塊b的4倍,鐵塊c的質量就是b的4倍.

            生丙:木塊a的體積是木塊b的兩倍,木塊a的質量就是木塊b的兩倍;木塊c的體積是木塊b的四倍,木塊c的質量就是木塊b的四倍。

            生丁:對鐵塊,它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對木塊,它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也是個定值.只是這兩個比值不相等。

            師:很好.這就表示,對于同種物質,它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即它的質量和它的體積成正比,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個定值。對不同物質,這個比值不同.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不同種類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物理學中就用單位體積的質量來定義密度。

            (3)建立概念

            [板書2]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

            2.密度的公式

            師: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的.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體積的單位是米3,密度的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作千克每立方米。

            [板書3]

            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

            師:在一般物理實驗中,由于所用物質不多,因此質量的單位常用克,體積的單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單位就是克/厘米3。

            [板書4]常用單位: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第84頁,我們一起來看一些物質的密度表.

            師:銅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義?用克/厘米3作單位,其數值多大?

            生甲: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這表示體積是1米3的銅其質量是8.9×103千克.用克/厘米3作單位,它的數值是8.9,即8.9克/厘米3.

            師:鐵的密度是多少?銅比鐵的密度大,這說明什么?

            生乙:鐵的密度是7.9×103克/米3。銅的密度比鐵大,說明1米3體積的銅的質量比1米3體積鐵的質量大.

            師: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氣的密度是多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氣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

            師: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學習中我們經常要用到,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它.另外還請同學們注意看,在氣體的密度表旁邊有個條件—0℃,在標準大氣壓下.其實不僅是氣體,固體和液體的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科學家經過嚴格準確的實驗測出的.

            師:現在,我們再看密度表,比較固體、液體、氣體的密度,哪種較大?哪種較小?

            生丁:固體的密度都較大;氣體的密度都比較小。

            師:是否所有的物質都是這樣呢?你們查查看,固體中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還是小?再查查看,水銀的密度是多大?水銀是固體還是液體?

            生戊:干松木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銀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水銀是液體.可它的密度卻比一些固體的密度還要大。

            師;所以說固體的密度較大,只是對一般物體而言.好,若有一種金屬,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屬?

            生己:由密度表可知,這種金屬是鋁。

            師:所以,利用密度還可以鑒別物質。

            3.實驗與討論

            師:(拿一個戒指或螺母)請同學們想想,怎樣鑒定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測哪些量?各用什么儀器?

            生:可以測密度來鑒別,這需要測質量,用天平測;還要測體積,用量筒來測;將數據帶入密度公式進行汁算。

            師:下面我們分成4個大組,每個組完成下面一個實驗內容。

            (1)學生分組實驗(實驗內容用投影映出)

            [實驗3]用天平、量筒來測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

            B.大鋁塊、小鋁塊的密度;

            C.同體積的鐵和銅的密度;

            D.涂色的兩種物質的密度,鑒定它們是什么物質。

            (以上實驗兩人一個小組,六個小組完成一個實驗內容,四個實驗內容并進)

            (2)實驗記錄

            (見表2用投影片,請同學回答,教師填寫)

            表2

            (3)思考與討論

            師:由以上實驗結果,我們一起來討論幾個問題。

            [板書5]實驗與討論:

            A.對同種物質,物質的密度與質量、體積V的關系。

            B.不同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生甲:對同種物質,它的體積變化時,質量也變化,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即與V的比值不變,也就是密度不變.這說明,同種物質,密度是相同的,與、V都無關。

            生乙:不同的物質,密度也不同.這說明: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

            師: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這說明: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板書6]5.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在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種物質,密度相同。

            師:我們再來看第三個討論題.既然對同種物質,與、V都無關,那種這個密度公式還有什么意義呢?

            生丙:用它可以計算未知物質的密度。

            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計算式.

            [板書7](寫在板書1,密度公式的右邊):計算公式

            4.鞏固練習

            (投影片)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大鋁塊的質量是4千克,小鋁塊的質量是1千克,則大鋁塊的密度是小鋁塊密度的4倍

            B.物質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來的一半

            5.本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過實驗和討論,知道了密度也是表征物質特性的一個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大小的差別,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這是我們后面學習要討論的問題。

          【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密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物理密度教學計劃設計

          2.關于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

          3.《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4.密度教學設計

          5.密度教學設計范文

          6.密度教學設計范文

          7.物理密度說課稿

          8.《水的密度》教學設計

          9.初中物理密度說課稿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自拍制服丝袜另类图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