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一、什么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Teaching design)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時間分配等環節。

            二、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精選1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第一課時

            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廢”,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2

            我設計的是《自然之道》6、7、8三個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是這篇課文的結尾部分,行文之第5自然段,作者似乎已經講清了什么是自然之道,已切合題意,這最后三個自然段重點寫的是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犯的錯誤,與第四自然段寫我們和向導面對險情不同態度有強烈的對比反差,這三個自然段使文章增添了濃厚的故事色彩,豐富了人物的情感變化,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命題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淋漓盡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我覺得這三個自然段的教學如果設計得得到,會使學生對自然之道,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有更深刻的體驗。

            嘿嘿,廢話幾句先。

            下面是我的設想,純粹粗淺的想法:

            1、師:讀到第5自然段,我們已經知道了自然之道的含義,作者為什么還要寫6、7、8自然段呢?

            生:這三個自然段寫了我們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生:這三個自然段寫了我們后悔的心情。

            生:這里寫了我們痛苦的感受。

            2、師: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三個自然段,品味作者那份復雜的情感。

            生讀課文。

            3、師:咱們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是一幅怎樣的場面?

            生:那么多的幼龜,兇猛的鳥兒隨口一啄就是一只,太危險了。

            生:成百上千只幼龜啊,單靠我們9個人如何救得過來呢?好多的幼龜成了鳥兒們的美餐。

            生:我注意到了無遮無攔這個詞語,我想,那些幼龜真是很弱小,沒有一點保護自己的能力。

            4、師:是啊,面對此情此景,我和同伴有什么感受,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

            生:我找到了“天啊!”我聽見同伴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我找到了“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

            5、師:看我們都做了些什么!同學們,想想,我們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們幫助了一只幼龜,卻害了一大群幼龜。

            生:我們一相情愿的自以為是的幫助,卻在大大的傷害。

            6、師:我的同伴的話會怎么說呢?

            出示:“天啊!”我聽見同伴()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痛心的說。

            生:后悔的說。

            生:難過的說。

            隨機請學生練讀。

            7、師:我們還做了些什么呢?

            生:救幼龜,補救幼龜。

            師:帶著懺悔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第7自然段,一起和同伴們救救面臨著巨大危險的幼龜們吧!

            生齊讀課文。

            8、師:(感情引讀)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著。此時此刻,我們在想些什么?

            生:大自然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則,好心不一定做的是好事啊!

            生:我們太自以為是了。我們應該多多了解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才能與大自然更好的相處。

            9、師:是的。(引讀)我們的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

            生: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0、師:這悲嘆里包含了深深的──?

            生:自責。

            生:后悔。

            生:難受。

            11、指名讀齊讀向導的話。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欲出又止”、“躊躇”、“若無其事”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感情朗讀、想象說話等語言實踐活動,發展歷練語言;

            3、利用閱讀期待,引發學生的情感沖突,在反復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有層次地感悟自然之道。

            教學重點:

            在學生的情感體驗基礎上,通過朗讀、勸說、想象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語言,進而感悟“自然之道”。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師:(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我們”()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二、切己體察,揣摩“自然之道

            三、1、師: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后悔不已,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這節課,我們就隨著作者一起上島,去看個究竟。

            3、當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我們看到了什么事?(嘲鶇啄幼龜)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說說你看到的事情。

            ①現在老師請一位學生來扮演幼龜,(出示課件)一位同學來幫他配音。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一會兒請你們來當小評委,評評這兩個同學的表現。隨機讓學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②采訪幼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③、幼龜躊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④、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幕。

            ⑤把你的體會用朗讀表現出來,全班齊讀。

            4、感情朗讀人物的不同反應

            (1)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么做?我和同伴、生物學家向導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課件出示:“我和同伴緊張地呼喊。

            指導讀出我們的焦急來,讀出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指名讀,男女生讀)

            (2)老師當向導,學生當同伴再讀。

            5、說話練習

            假如你們也在場,聽到向導說的這句話,你們心里會怎么想,會怎樣對向導呼喊?

            (1)師引讀:在大家無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課件出示)向導(大家讀)極不情愿地飛走了。理解:極不情愿、頹喪

            1、 三、直面慘狀,感同“自然之道”

            師:嘲鶇頹喪地飛走了,我們救了一只可愛的小幼龜(板書:救了一只好事),我和同伴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你們贊同嗎?

            2、 (課件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請同學們自由讀5-8自然段,說說我們蠢在哪里?

            3、 課件出示畫面:(群龜被食)

            4、 指名回答。

            ①理解“魚貫而出”。

            ②想象說話: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時,他們心里可能會想些什么?

            5、 師小結:救了一只,害了一群(板書)我們真是愚不可及!

            6、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們怎么補救的?

            7、 找出我們救小海龜的動詞,說說你的體會。

            8、 小結:今后在寫作文中,描寫比較緊張的場面時,也可以用上一連串的動詞,使作文更生動。

            9、 雖然我們做了補救,但于事無補,此時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心里會想些什么:

            10、 難怪向導會發出悲嘆:

            ①悲嘆能不能改為感嘆呢?

            ②指名讀,齊讀。

            四、抒發心聲,內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讀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慘痛的結局。這3個自然段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復雜的感情。好好讀讀,讀出我們的悔恨、痛苦

            2、師: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說的那句話(出示向導的話,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

            3、你想給人類怎樣的忠告?

            五、作業

            1、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2、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

            六、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救了一只好事

            愚不可及

            害了一群壞事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這三個自然段的教學我是抓住兩條線進行切入,一條是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各自情感。讓學生在詞語歸類中明確文中各個角色的態度,并親自演讀,體會心情,并由此歸結出疑問,為什么各自所持態度會有如此反差,進而引出第二條主線,抓住兩個關鍵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②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過學生的自獨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無知,好心卻辦了蠢事。

            【設計目標】

            1、情感朗讀,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設計過程】

            一、出示詞語歸類題目

            探出欲出又止突然啄焦急緊張冷淡

            極不情愿魚貫而出結伴而出偵察躊躇不前

            若無其事爭先恐后拉到

            幼龜──(探出欲出又止偵察躊躇不前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伴而出)

            我們──(焦急緊張)

            向導──(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

            嘲鶇──(突然啄拉到)

            1、讀課文3~5自然段,請找一找上述詞語并歸類:

            ⑴學生交流匯報,找出相應句子完成上述歸類。

            ⑵生自由挑選句子(可以是“幼龜”“我們”“向導”“嘲鶇”的相關句子)朗讀,自讀自悟,體會以上關鍵詞語所蘊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生返回表演朗讀上述分類詞語,(可男女讀,分組讀,個別比賽讀)師指導評價(幼龜:表演理解起先小綠龜的機警、謹慎,后來感受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后的心情。我們:當幼龜遭到襲擊時緊張擔心的心情。向導:冷淡,與我們形成強烈的對比。嘲鶇:看到美食,急切捕獵的心情)

            2,再次朗讀3~5自然段,提出疑問:

            ⑴為什么向導的態度那么冷淡、極不情愿,并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與我們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

            ①自讀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龜出巢偵察,嘲鶇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導的冷淡若無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龜得到爭先恐后,魚貫而出是因為得到了錯誤的信心,我們違反了自然之道……

            ②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我們干了怎樣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①讀文交流,同桌互說。

            ②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礎,生基本能理解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對小幼龜的同情,我們卻違背的自然之道……)

            3、再次朗讀3~5段,體會各種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本組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本課時,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以主人翁的姿態去思考,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以事情發展的順序為線索,引導學生去品詞、品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還設計小表演、小采訪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和方法:

            ⑴ 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⑵ 自讀表演,理解內容;

            ⑶ 品詞品句,積累感悟。

            3、情感和態度:

            ⑴ 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⑵ 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初解“道”

            1、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在這美麗的陽春三月,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去旅游,走進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好嗎?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篇發生在大自然中的真實故事──9、自然之道(板書課題),齊讀讀題。

            2、讀了課題,你知道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規律)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中的規律)

            3、那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規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探究吧。

            [此處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文字本身的理解,適時的質疑,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感悟“道”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旅游的地方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的飛機起飛了,請大家系好安全帶。

            (課件出世界地圖)

            趁這空隙,我想問問同學們:上飛機前,向導告訴你們,此趟旅行,我們的目的是什么?(實地觀察一下南太平洋綠龜的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第一自然段內容簡潔明了,以觀看課件的直觀演示輕松巧妙帶過。]

            2、你了解太平洋綠龜嗎?

            (課件出示綠龜圖)

            ⑴ 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⑵ 指名交流。(學生有的交流的是書上講的,有的是課外搜集的)

            過渡:你們真棒,能了解這么多綠龜的知識。

            [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學生從課外搜集的知識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贊揚,在得意中豐富了見聞。]

            3、同學們,美麗的加拉巴哥島到了!已近黃昏,我們抓緊時間上島吧:

            (課件出示嘲鶇咬啄幼龜圖后故作驚訝)咦,你們怎么了?一個個露出那么驚訝的表情!你們看見了什么?

            ⑴ 趕緊先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然后和同桌演演你看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老師也知道你就讀懂課文了,但要注意演出嘲鶇和幼龜的動作。

            ⑵ 指名表演,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突出幼龜“探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嘲鶇“突然飛、啄、拉”等動作

            [教師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情境讀文本、活用文本。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動口、動手、動腦調動多種感官,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感悟課文的內容,課文可理解產生質的飛躍。]

            4、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幕,我們的態度和向導有什么不同?自由讀課文4自然段,用橫線劃出我們和向導神情的詞。

            ⑴ 學生交流。我們“緊張、焦急”,向導卻“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⑵ 你讀懂了“若無其事”嗎?向導為什么這樣說呢?(明白自然之道)你能若無其事讀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⑶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我和同伴的指責,向導只好極不情愿地把幼龜抱向大海。

            ⑷ 同學們,看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教師相機就學生的發言為以下的問題。

            ⑸ 教師相機采訪“向導”扮演者:

            XX向導,我們這么緊張,你卻若無其事,怎么會是這樣的態度?

            XX向導,你既然知道不能這樣做,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你為什么不給“我們”解釋?(情況十分緊急、用實踐來教育他們)

            ⑹ 齊讀,讀出向導的若無其事,我們的緊張。

            [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里的小采訪讓學生在輕松中思考,充分法發表自己的見解,正是給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自主拓展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過渡:我們成功地解救了一只幼龜,是干了一件偉大的事嗎?(不是)我們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課件出示這句話)誰讀懂了“愚不可及”,我們到底干了一件什么蠢事?那么,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⑴ 自由讀5~8自然段,思考以上問題。

            ⑵ 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食肉鳥咬啄幼龜的課件)

            幼龜:“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幼龜,你會怎么想?(偵察兵進了大海,我也可以安全進入大海了;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我要好好游個泳……)

            食肉鳥:“許多、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假如你就是這些嘲鶇,它們又會想些什么?(真香,好久沒吃到這些美味了……)

            [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充分想像,放飛了學生的靈性,給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⑶ 看到一只只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知道自己錯了,就努力和向導一起想挽救這些綠龜,盡管我們氣喘吁吁來回奔跑,但悲劇還是發生了,十多只幼龜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⑷ 我們失落地走在沙灘上,引讀“向導一邊走一邊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個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課件出示)向導為什么悲嘆?(心里難過)你能讀出向導悲嘆的語氣嗎?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品詞、品句,讓“情”由心生,由品詞、品句中感悟,讓語文課永遠姓“語”,深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總結拓展,升華“道”

            1、同學們,天黑了,我們要回賓館休息了,多么難忘的一次旅游啊,此時的你受到了什么教訓,得到了什么啟示,你最想說什么?

            (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保護;違背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傷害。)相機板書。

            [在學生的感慨中,總結了全文,感悟了課文內涵,升華了對“道”的理解。]

            2、你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學生充分交流課外知識: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拓展交流,課內外知識的溝通,已悄悄拉開了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序幕,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也讓短短的40分鐘不是劃上圓滿的句號,而是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從食肉鳥口中救下一只幼龜,卻使龜巢里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傾巢而出,導致成百上千的幼龜受到傷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著關注的熱情。所以對于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欲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保護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規律,并學會善于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迪,有效利用大自然為人類造福。因此,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設計理念】

            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中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多讀幾遍,不懂的問題,請在書上做好記號。

            2、指名分節朗讀,注意正音。重點朗讀難讀的句子。

            三、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小組合作學習1~4自然段。

            ⑴ 讀明白了什么請說說?

            ⑵ 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討論交流。

            ⑶ 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關詞句,完成下表。(見大屏幕)

            神態 語言 我們 向導

            2、向導和“我們”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呢?

            3、最終向導在什么情況下救那只幼龜?

            4、表演讀3、4自然段,著重全體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5、感悟啟示:

            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獲告訴給大家。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課文。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

            例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我們”救一只幼龜 誤導眾幼龜 →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愿違)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1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抄寫生字新詞和兩組需要比較的句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引出“道”

            1.故事導入。

            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我背著書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發現前面不遠處的麥地里,一只喜鵲正撲騰著翅膀,卻怎么也飛不起來。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鵲。我發現,那只喜鵲的翅膀受傷了。我連忙把那只喜鵲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傷口,敷上消炎藥,把它包扎好。不幾天,那只喜鵲好了。我很喜歡它,怕它飛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給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給它食吃,給它水喝,精心喂養。可是沒多久,你們猜,它怎么了?(它卻死了)

            2.引出“道”。

            是呀,這是為什么?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板書課題。

            3、讀題,解釋“道”。

            學生讀課題,說說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讀,疏通字詞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工具書的習慣)

            2、認讀生詞: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小黑板展示,對于“若無其事”等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對于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齊讀或挑戰讀)

            4、初讀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將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進行梳理、歸納,并及時解決;若不能馬上解決,可以簡單板書,在后面的教學中相機處理,在此環節上絕對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讀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演這個情景。

            注: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深入研讀,對于細節部分要反復推敲,不能讀讀了事,還要把字詞的理解同表演結合起來,如“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龜當時的神態、眼神體會出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語,如“焦急”、“冷淡”、“若無其事”、“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組再說一說。

            4、討論:我們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較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多練習幾遍。

            四、本課小結

            本來想幫助幼龜,結果卻讓許許多多幼龜成了食肉鳥的食物,在讓人惋惜的時候,它帶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看看!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理解課題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看課題。(板書:自然之道)齊讀課題。

            2、師:大家看這個“道”字,你們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生:

            師:看來,這個“道”字的意思還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好,開始!

            2、學生按初讀要求自由讀文。

            3、指名逐段朗讀全文,相機正音、評價。

            (1)從同學們的表情,鄭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積極,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生:......(正音“加拉巴哥島”。理解“筑巢孵化”)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它主要講了什么嗎?生.....

            (2)第二小節誰來?好,你來!生:......

            (3)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我請你來!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生讀)

            老師: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生:......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師:這2段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說說它的只要內容。(“救幼龜”)

            (4)第5自然段讓誰來讀呢?你聽得最認真,你來決定吧。生:......

            (5)第6自然段,我要請沒有舉手的同學。生:......

            這兩段你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生:(“害”幼龜。)

            (6)第7、8段連在一起讀,這么多同學啊,那這樣吧,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輕輕地讀,好嗎?生讀

            4、師: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敘事味道很濃。現在你能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5、指名匯報。生:

            三、學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語:

            旅游、幼龜、嘲鶇、沙灘、偵查、企圖、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離巢而出、稍不留心、躊躇不前、極不情愿、結伴而出、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飽餐一頓、氣喘吁吁、頹喪、震驚、悲嘆。

            各種形式朗讀:指名讀,正音。小組齊讀。(強調“躊躇、嘲鶇、愚蠢、氣喘吁吁”等的讀音。)

            2、理解難點詞語。

            在這么多的詞,哪幾個詞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的呢?生提出來,一起探討。

            3、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合作記憶生字。

            幼灘偵嘲啄企愚蠢返攔鷗帽吁徹

            4、提醒易錯字的寫法:

            幼(與“幻”比較)、啄、帽;指導書寫:愚、灘。

            板書:我和同伴: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冷淡、若無其事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2、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回顧整體

            1、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愚不可及)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讓食肉鳥(飽餐一頓)。“我們”(氣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語言,感悟“蠢事”。

            1、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請同學們在課文找到含這個詞的句子。

            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讀。

            2、現在我們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3-5段,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

            3交流

            生:......

            出示: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你覺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

            出示: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師采訪向導:請問,你當時為什么這樣若無其事呢?可為什么你又極不情愿地抱起小龜扔向大海呢?

            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

            出示: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生:(自由讀,齊讀)在書旁邊寫寫批注,再交流。

            過度: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大家來讀一讀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導朗讀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師: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怎么樣?生:......

            2、引讀

            師:盡管我們來回奔跑,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此刻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引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生:(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師: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讀文)“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師: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繼續讀文)

            師: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

            3、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師: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這2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因為——(再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讀課文,發揮想象。

            1、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里去。(出示)

            向導心里難受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生:......

            2、指導朗讀

            師:原本無奈的向導現在多了一份悲傷。讀出他無限的悲嘆:

            生:(讀)

            五、回歸整體,提升文本

            1、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現在我們在回過頭來,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請學生談談人們在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的例子。

            師: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生:......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實,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們學習過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蘆》、《拔苗助長》、《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遵循 人 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啟發。

            3、激發學生探索“自然之道”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用適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向導的話,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揭題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預習過嗎?讀過課文嗎?讀過一遍的請舉手;讀過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2.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嗎?“自然之道”呢?

            二、初讀梳理。

            1.初步讀文,學習詞語。

            請同學們再讀讀全文,盡可能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這幾個詞你能讀正確嗎?

            加拉巴哥島 巢穴 躊躇 結伴而出 偵察 頹喪

            你自己在讀課文過程中,還覺得哪些詞不容易讀好,提出來。

            2.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梳理人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和物?

            適時板書:我們 向導 幼龜 食肉鳥

            A.“向導”是什么人?這個向導可不是一般的向導。

            B.我和七個同伴,簡稱“我”們;我們也不是一般的游客,我們來加拉巴哥島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C.幼龜,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鶇、海鷗、鰹鳥,它們有一個總名稱,叫做食肉鳥。

            (2)串說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你覺得有困難,老師給你一點幫助。(你可以這樣想: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了什么情景?我們是怎么做的?結果怎么樣?)

            過渡:課文寫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龜反而傷害了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們救助那只幼龜?(3、4節)

            三、理解“救幼龜”

            1.(出示句子)(那天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很快就發現一個大龜巢。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出,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來。)

            (1)“躊躇不前”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再聯系上文想一想,課文怎么寫它“躊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讀這段話,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幼龜。

            (3)它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你能從上下文中找到依據嗎?

            2.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所以“我”們——

            我們都很焦急,可是向導卻說——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1)練讀句子,體會“緊張與焦急”,理解“若無其事”。

            (2)對比著讀,體會對比的表達效果。

            (3)讀到這里,你讀出了什么疑問?

            (要點把握:向導為什么那么冷淡?向導說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四、續學第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說說: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 ,其他的幼龜就 ;現在,那只幼龜沒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龜 ,于是 ,結果 。

            2.討論爭辯:如果我們不去幫助那只幼龜,情況會怎么樣呢?你的課文依據是什么?

            3.練習并小結:

            (1)我和同伴們看到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心想:

            (2)所以,向導說——再讀向導說的話。你明白“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句話的意思了嗎?

            五、鞏固練習。

            1.復習詞語。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魚貫而出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極不情愿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1)讀讀,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詞語放回課文中,邊劃邊讀。

            2.填空作業。

            出示,并準備作業紙:我們去加拉巴哥島旅游,看到嘲鶇啄小海龜,向導卻( ),我們很生氣,責怪向導( )。向導在我們的要求下把幼龜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龜從巢中( ),( )爬向大海。我們很快明白,自己干了一件( )的蠢事。盡管大家全力補救,累得( ),那些食肉鳥還是吃得飽飽的,叫聲( )。

            第二課時

            一、過渡:

            那只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二、學習課文6-8段。

            1、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說到偵察兵時,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里魚貫而出——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幼龜的多,都爭著向外爬)怎么讀?

            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為什么要爭先恐后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向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后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么后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2、老師:數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里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于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于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3、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凄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向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于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救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老師總結: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里?(能體現出向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根本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向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師小結:看來向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

            三、談感悟、談啟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四、布置作業: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律,發生的后果總是事與愿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課交流。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陸陸續續、猶豫不決、若無其事”等詞語。

            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情感目標: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重點難點:

            1.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2.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這節課我們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自然界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 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 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哪幾節寫了救龜?(4、5節)哪幾節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6至9節)

            3. 學習詞語。

            三、學習“救幼龜”

            1.“猶豫不決”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猶豫不決”?

            (欲出又止)

            2. 一只嘲鶇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

            (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 自由讀第4、5節,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

            (1)游人:緊張

            (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小烏龜,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鶇眼見著到嘴的美食給抱走了, 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6至9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

            一切都過去以后,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

            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朗讀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五、小爭辯

            1. 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②這句話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

            (多媒體出示)

            2.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

            反方:反對

            六、啟示

            1. 現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2. 自然界處處都有規律,我們要發現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 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附板書:

            自然界之道

            游人:緊張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極不情愿——悲嘆……

            “救”害!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十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3、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積累語言。

            4、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感情。

            5、能把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想法寫下來。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有時好心也會辦壞事。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不是我們人類,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收到危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一、激趣導入;

            師;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著自然界不可改變的規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自然界法則的故事。

            板書課題:14、自然界之道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新詞

            1、要求:請大家自由讀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讀準字音。

            2、提示:讀正確的同學將課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讀一讀。

            3、激發興趣: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1)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詞語:

            提示:邊讀邊思考:哪個詞語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詞語送回到課文中,做到讀流利。帶著生字新詞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5、誰愿意把你的朗讀成果展示給大家?

            6、引導: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

            1、自由記憶字形。

            2、誰來把你最好的記字方法展示給大家?

            3、激發興趣:讓我們為他們找找朋友吧!

            4、引導:觀察每個生字,你覺得在寫的時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四、講一講身邊違反自然界規律的故事同孩子們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業: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

            朗讀課文,通順流利。

            書寫本課生字并組詞語,看誰寫得漂亮、組得多!

            抄寫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文本分析:這篇課文用實實在在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打動人的故事。這件事告訴我們:愛護動物就要了解它們,了解自然法則,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才能把事情辦好。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2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引入:孩子們,大自然氣象萬千,充滿生機,也充滿了神秘,今天我們就將走進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學習第九課,齊讀課題

            2、理解課題是什么意思?(自然規律)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咱們就趕快走進課文去了解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思考:看看課文里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讀書的時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旁邊做好標記。可以放開聲音大聲讀。自己讀自己的,讀出自己的理解。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與理解情況。

            師:課文讀完了,詞語是不是都掌握了,(出示)誰想讀給大家聽?

            后兩行誰想讀給大家聽?都讀準了,那這個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嗎?生答。

            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誰能說說!生說。

            通過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的理解詞語了!

            課文里啊還有個地名,(出示)很不好讀,誰想讀讀。來,請你。生:加拉巴哥島。 師:你看,還真不好讀呢?(再指兩生讀)

            師:對,它啊,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微島,誰再來讀讀請你讀。(兩生讀)

            師:全班一起讀讀。那剛才的那些詞語,同學們都會寫嗎?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默寫,其他同學在你的練習本上寫。“愚蠢”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寫的。都寫對了嗎?你們看看題目,誰來說說呀,都寫對了嗎?請你說。那剛才這是誰寫的啊?你能不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的筆順是什么呀?。同學們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最后一點。現在大家會寫了嗎?

            師:你看,預習的時候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預習字形,試著再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誰再來說說“蠢”字,怎樣才能寫漂亮?

            師:觀察地真仔細,這春字的一撇一捺要舒展。一起來看我寫。寫愚字要注意中間要一長豎,心字要拖住,寫蠢字要注意,春字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大家用這種方法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來說說吧,課文里寫了哪些人物動物?

            那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是啊?看著黑板,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來說說!請你——

            師:剛才他把內容說得很具體,語言可以再簡單些!我們來看,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傷害了更多的幼龜。像這樣,誰能再來說一說?

            師:恩,這回說的比較簡單了,也很清楚了,大家看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說明白!

            4、提出疑問

            師: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你還有什么不明白?

            師:你對大自然的動物感興趣,這大自然啊,就像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啊,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三、深入研讀,體會文意

            (一)學習課文3—5自然段

            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的時候,我們都急死了,向導卻若無其事,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情節,讓我們的向導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哪個同學來讀讀三、四自然段,請你讀第三自然段,你讀第四自然段!

            1.指生讀第3、4自然段,思考:是什么樣的情景讓我們的向導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2、我們的向導究竟看到了什么樣情景,使他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讀讀文章中的句子。(生讀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學生齊聲讀句子。

            指一位學生到前面來學著幼龜做做這個動作。

            師和生談話: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見食肉鳥會怎樣做?外面沒有食肉鳥你會怎樣做?你真是個稱職的小偵察兵,同伴們非常相信你。

            師:可就在幼龜躊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他拉到沙灘上去。看到這種情景,我們和向導的表現有什么不同呢?

            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們和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一樣?畫一畫有關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

            指名說我們態度是:板書:緊張、焦急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師:嘲鶇啊,連狗和人都敢啄,此時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龜的頭,誰再讀讀?

            師:我聽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們當然擔心了,我們一起來讀讀吧!(齊讀)

            師:我們這么的著急,向導的態度是怎樣的?板書:若無其事、極不情愿

            出示句子: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師:若無其事是什么意思啊?

            師:這下就理解準確了,那大家來讀讀這句話,想想向導為什么這么說?

            4.教師采訪學生:假如你就是向導,請問你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可能出現的回答:(1)向導沒有同情心;(2)向導了解幼龜的生活習性,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殺身之禍,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不得不做。(3)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4)也許他更喜歡鳥類,他希望饑餓了的嘲鶇有口飯吃;(5)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給其他人一個教訓。

            再出示句子:他極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龜,向海邊走去。

            你從極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導非常不愿意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們著急,心里過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龜,按照我們的要求把小海龜放進了大海。)

            師:是啊,向導非常不愿意去做這件事情,我們體會著一起讀一讀。

            那只小海龜得救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二)學習課文6-8段。

            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1、說到偵察兵時,

            2、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里魚貫而出——

            3、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幼龜的多,都爭著向外爬)

            4、師問生:如果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為什么要爭先恐后的爬出來?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向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后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么后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5、師:是啊,數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多么慘烈的一幕啊。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請大家結合課本上的插圖,想象當時情景。看,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的襲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的殼里使勁地啄,幾下子就把幼龜的頭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下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于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于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凄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向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于事了,對小幼龜的彌補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6、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救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學生回答。

            師總結: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 出示句子: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

            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傷心)板書:傷心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里?(能體現出向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

            板書:悲傷

            “根本”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的災難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是啊,幼龜的美好愿望,就因為我們全都破滅了呀!誰再來讀一讀。

            四、總結提升

            師:是啊,同學們,幼龜入海有原本他們自己的辦法,可是現在,看著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的殘體,回想我們當時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想說些什么呢?

            師:如果你是向導,此時,你又有什么想說呢?

            師:是的,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學們,正如你們所說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樣的神奇,每種動物啊,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存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剛才提到了,我們應該遵循規律(板書:遵循),了解規律,尊重這些規律,才不會好心辦了壞事,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訴我們的'。

            師:同學們,大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我們可以多讀讀課文,多看看課外書,從書中繼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當然啊,我們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實踐去體驗。老師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大自然的奧秘》,大家課下可以找來讀一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

            自然之道我們緊張 焦急

            (遵循)向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繼續品讀文章,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2、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抓關鍵詞、句品讀。

            3、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有時好心也會辦錯事,自然規律是不能夠違背的,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有時好心也會辦錯事,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2、理解“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破題導入新課。

            1、師:“這節課,請跟著老師再次走進神秘的大自然,走進大自然中發生的這件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示,悟出自然界之道。”

            齊讀課題:自然界之道

            2、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含有課題的句子嗎?”

            (目的:引出向導的第一次語言,以此為切入點)

            二、以向導的第一次話為切入點理解第一條情感線即游客們的“好心”。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1、讀句子。

            2、師:“叼就叼去吧,就是這樣的”分別指的是什么?”

            “請你從第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學生讀段進行思考

            讓學生明確:“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鶇叼幼龜。”

            “就是這樣的”指的是嘲鶇叼一只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拖到沙灘上。

            3、師:“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段的意思嗎?” (也就是嘲鶇想把幼龜吃掉。)

            4、師:“你認為應該怎樣讀這段話?”(指名學生讀)

            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5、師:“面對這種情況,你如何想?”

            (目的:讓學生體會到面對這種情況,大家自然而然便會產生憐憫之心,擔心幼龜會被吃掉,初于好心,所以才會焦急地想去想辦法求那只幼龜。)

            6、師:“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向導是個什么態度呢?請你用書中的詞概括。”

            引導學生找到:若無其事、冷淡

            出示:向導卻()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師:“請你填上合適的詞語,然后再讀一讀向導的話。”

            “讀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向導為什么有這樣的態度?”對向導進行評價

            7、師導:“旅行同伴們又是怎樣的心情,請你從書中找找相關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學生畫批相關的句子

            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師:“讀一讀這句話,他們為什么會這樣?”

            指導學生朗讀:

            師:“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指導學生讀出焦急、緊張的語氣。

            (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出游客焦急,緊張的心情,他們這樣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以上環節是為了通過讓學生理解“好心”這個情感主線,接下來就要讓學生理解“好心卻辦了壞事”這條情感線。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了解到有時候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往往是好心也有可能辦壞事的道理。)

            三、感悟好心辦壞事即第二條情感主線:

            1、師:“向導在大家極富愛心的勸說下極不情愿地幼龜抱進了大海,后果如何呢?請你閱讀課文的6-----9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畫批)

            2、出示:

            (1) “很快引來了許多食肉鳥,這回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2) “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物。”

            (3)“一切都過去以后,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兩只嘲鶇仍靜靜佇立在沙灘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龜作為佳肴。”

            3、指導學生朗讀,然后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三句話的含義 嗎?”(大批幼龜受到傷害)

            4、師:“究竟是為什么?”導入第六段的“向導抱走幼龜不久……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行。”這段話

            5、師:“這種后果是誰導致的?”(是我們)

            追問:是我們什么樣的行為導致的?

            追問:“這樣的行為也就是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

            師:“如果我們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即使是好心有時能像我們想象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不是的,也許我們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

            6、出示:如果不是我們 。

            師:“你能根據你的感受把上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并說一說你的感受或用你的讀書聲告訴大家你的感受。”

            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感受填寫,并讀出自己的感受。(后悔)

            7、師:“如果我們要不讓這些海龜受到傷害應該如何做?”

            (不能因為好心就違背了自然規律,違背了有可能就好心辦了壞事。這時學生對前后兩個情感線有了感悟,也感悟到了由于自己一時的好心卻讓自己的好心辦了壞事,從而違背了自然規律,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從而自然規律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會好心辦壞事。)

            四、升華理解向導最后發出的悲嘆,揭示本課指的自然界之道究竟是什么。

            出示: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分析句中帶點詞的用法。(雙重否定表肯定)

            (1)出示對比句:

            A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是我們,這些海龜才受到了傷害。”

            B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2)師:“請你對比著讀一讀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學生讀句體會兩句話表示的含義都是相同的)

            (3)師:“兩句話表示的是一個意思,那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覺得那句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出第二句用了兩個否定詞,卻表示的是肯定的含義即雙重

            否定表肯定,另外讓學生體會第二句有增強的語氣的作用,更能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句中帶點詞的作用。)

            2、理解完帶點詞的作用之后,提升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結合前面的感悟理解向導發出的悲嘆所要表達的深一層含義

            (1)這觸目驚心的一幕,使向導發出了這樣的悲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旅行者,你肯定也在自責,你會說什么呢?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們,就不會。

            (2) 在與動物的接觸中,人類的哪些行為令你有同樣的感慨?請你拿出筆寫下來。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們( ),就不會( ),我們( )。

            (3)師;“那通過前面的學習,請你結合上下文,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向導的話的?”

            (即自然界之道的含義)

            (4)師:“現在我們再回到課題,你能解釋本文所指的‘自然界之道’就是指什么嗎?”

            五、走出文本,內化“道”

            1、拓展:課外大家可以去找這樣的故事來閱讀,然后再讀書交流。

            2、延伸:其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談體會,使“道”得以內化。走入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跟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由文本走向課外延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全文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感悟,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是的,自然界之道存在著許多它固有的道理,我們不可以去違背,否則將會好心辦壞事。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等我們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順其道而勝之。”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④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①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①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②出示詞語,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③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④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三、課堂練習

            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談話: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今天,你們將和老師一起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內在規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一篇大自然中發生的真實故事——自然之道

            2、 板書課題,齊讀

            3、 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概括內容

            1、 學生自由初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 學會用多種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① 段意合并法 ②摘錄語段法 ③要素歸納法……

            3、課文中談到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誰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的?找出來讀一讀

            4、這是一件什么樣的蠢事呢?默讀3-5段

            三、深入探究,理解內容

            1、 從哪兒看出來這是一只偵察龜呢?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來……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龜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與之相近的詞語嗎?(躊躇不前)

            2、 就是這樣一直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幼龜,不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力,同時也引起了超鶇的注意力,當看到朝鶇要吃掉幼龜時,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我和同伴緊張地……)

            3、 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們,其實卻在做著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的愚不可及呢?

            (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沒有發生,面對我們的緊張,焦急,向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 既然向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危害龜群,可是他為什么還要那樣做呢?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

            5、 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只偵察龜,卻武斷地讓向導去救它,向導的若無其事沒有取得我們的信任,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深入探究,感悟意境

            1、 然后愚不可及的事遠遠不止這些,師范讀5、6自然段

            2、 我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① 幼龜成群結隊地爬行在這一大段無遮無攔的的沙灘上,想象小幼龜們此時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 當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時,食肉鳥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鶇,你想說些什么?

            3、 想象畫面:食肉鳥一改之前頹喪的心情,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們的心情呢?向導的心情呢?

            齊讀:(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4、 思考:把“悲嘆”換成“感嘆”行嗎?為什么?

            5、 生齊讀最后一段

            五、課堂拓展,訓練說話

            1、 我們的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課文學到這你想說些什么呢?

            2、 對于向導的行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見呢?你覺得向導這樣做對嗎?

            3、 回歸課題,引發話題。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

            4、師總結

            這就是自然之道,候鳥遷徙不能挽留這是自然之道,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養便失 去野性這是自然之道,溫室難育參天大樹這是自然之道,人類自身無論怎么發展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便是人類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萬物靠大地孕育,靠陽光雨露滋生,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氣,喝的每一滴水無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這樣人類才能與自然共存。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依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從食肉鳥口中救下一只幼龜,卻使龜巢里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傾巢而出,導致成百上千的幼龜受到傷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

            律。

            【學情分析】

            同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妙,對自然現象有著關注的熱情。所以對于這篇課文,同學是有學習欲望的。但是,同學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外表。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同學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同學學會理性地考慮,進而引導同學

            維護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規律,并學會善于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迪,有效利用大自然為人類造福。因此,要引導同學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同學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

            培養同學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設計理念】

            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同學在自主學習中與文中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協助同學形成正確的情感、態

            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

            么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自身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多讀幾遍,不懂的問題,請在書上做好記號。2、指名分節朗讀,注意正音。重點朗讀難讀的句子。

            三、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小組合作學習1~4自然段。

            ⑴ 讀明白了什么請說說?

            ⑵ 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討論交流。

            ⑶ 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俺們”與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關詞句,完成下表。(見大屏幕)

            神態 語言

            俺們

            向導

            2、向導和“俺們”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呢?

            3、最終向導在什么情況下救那只幼龜?

            4、扮演讀3、4自然段,著重全體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

            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5、感悟啟示:

            假如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

            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獲告訴給大家。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課文。自然萬物,有著它自身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俺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俺們:假如不依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發生與俺們

            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

            自然的懲辦的事例?

            例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俺們”救一只幼龜 誤導眾幼龜 →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愿違)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6

            通過學習《自然之道》,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我們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我們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左右”“一般”在表達意思上的作用。

            5、學會“媚”1個會認字和“孵、穴、頹、愚、蠢、媚、霄”7個會寫字,掌握“孵化、巢穴、頹喪、愚不可及、蠢事、明媚、響徹云霄”等詞語。

            教學重點:

            體會“我”和同伴們在事情發展過程中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體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大家一起讀讀課題——《自然之道》。

            題目“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從字面理解即可)

            2、作者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說明自然界規律的呢?快速默讀全文,回顧一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同伴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鷹咬啄時,不顧向導的勸阻,非要向導把幼龜送往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板書:“我”和同伴向導)

            二、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和同伴們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情感和認識上發生的變化。

            (一)是啊,這件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我們”的內心也隨著事情的發展不斷產生著變化。在事情發生的前前后后,“我們”的情感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的變化?從這種變化中,大家又能感受到什么,認識到什么呢?需要我們很好地默讀課文,用心去感受。

            請看屏幕:出示自學提示。指名讀——

            自學提示

            1、“我”和同伴們的感情經歷了哪些變化?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2、讀讀這些語句,通過朗讀表達出感情的變化。

            3、自學后同桌進行交流。

            (二)默讀自學

            (三)全班交流。

            1、讀出相應的段落,從整體說感情變化線,并板書

            緊張焦急極為震驚自責懊悔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1)指名讀課文,引導:他把“我們”和向導當時的那種心情讀出來了嗎?

            再引導:你們想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什么呢?怎么讀才能讀出來呢?

            自由讀:“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指名讀:“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師接讀:“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2)你們聽出我們倆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了嗎?

            (與我們的緊張、焦急相比,向導是那樣的平靜,甚至是冷淡。)

            (板書:若無其事)

            是呀,心情和想法不同,說話的語氣、語調就不一樣。出示文字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大家再讀向導的話——你們說向導這時心里想什么呢?

            理解:(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揣摩)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認為這事很平常。

            “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里指嘲鷹就是以幼龜等小動物為食,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3)假如我就是那位向導,你們就是作者和他的同伴,大家愿意和我一起來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嗎?

            (幼龜偵察圖配樂)

            海風輕拂的日子里,黃昏的沙灘上傳來一點點細微的動靜。在依然明媚的陽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小綠龜從巢中悄悄探出頭來,四處張望,一邊感受這個屬于它們的新世界,一邊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它要迎向大海中那未知的生命旅程時,一只嘲鷹突然飛來,眼看一場災難就要降臨了……

            (嘲鷹啄食圖配樂)

            你們看到眼前的一幕,很緊張,其中一位焦急地對我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沒想到我的這句話招來了你們的一片呼喊。你們都向我喊什么了?指名說——

            “不能見死不救啊,向導,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龜吧!”(哀求)

            “向導,這些小生靈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讓它成為食肉鳥的美餐!”(勸告)

            “向導,你怎么這么無情啊!”(指責)

            “你必須把它送到大海去!快點!嘲鷹就要把它叼走了!”(命令)

            ……

            從這一片呼喊聲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他們那顆善良的心!

            (4)但是當時大家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只知道的內容:聯系第2自然段:小龜輕、體型弱小,嘲鶇龐大,小龜會被嘲鶇吃掉;小龜的目的是離巢去大海,如果被傷害,目的就達不到了。

            不知道的內容:向導的話的含義,所以不理解向導:不懂得自然界的規律。

            3、向導在大家這一陣陣急切的呼喊聲中,出于無奈,只好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板書:極不情愿)

            后來大家理解他了嗎?看到什么就理解了?小聲讀5——8自然段

            理解了。因為看到了令人極為震驚的場面。指名讀第5自然段中的第1、2句話和第6自然段。

            (抓住“成群成群”、“魚貫而出”“無遮無攔”等詞進行理解)

            看到這場面,“我們”終于明白了——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段話的內容和前面哪段話內容緊密相連?請兩位學生讀一讀。

            生1:“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2:“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現在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明白之后我們終于理解向導了——

            向導的表現并不是冷酷無情,而是了解自然規律的一種坦然與自信。明白之后我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讀第7自然段。(簡單談理解)

            回過頭來再讀第4、7自然段:同桌分工合作朗讀——一人讀向導的表現,一人讀大家的表現。(感受“我們”的變化)

            4、談出最大的收獲

            (1)慘劇的發生,僅僅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僅僅讓“我們”理解了向導的所作所為嗎?指讀第8自然段。

            (2)經歷了觸目驚心的一幕之后,一切似乎都寂然靜止了,但是大家的心情是不平靜的,可以說是百感交集啊。那么此時此刻大家在想些什么呢?

            (自責;反思;懺悔……)

            (4)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

            出示文字

            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他在為什么而悲嘆?(板書:悲嘆)(為人們的無知,為因人們的無知而受到傷害的小海龜)

            (5)事情到這兒就結束了。課文通過這件事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齊讀第9自然段。

            是呀,這像名言警句一樣的話語,有什么可琢磨的嗎?(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閱讀的相關資料談。)

            ①自然界的萬物,優勝劣汰。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是在競爭中求得發展,求得平衡:食肉鳥要吃小龜這樣的小動物,才能生存;而太平洋綠龜為了生存繁衍,大量產卵,也不會滅絕。

            ②地球是動物和人類共有的家園,人類不能認為可以主宰動物的命運。

            ③如果不尊重動物的生活規律,一廂情愿地保護它,反而適得其反。(《狼和鹿的故事》)

            ④我們人類不能因為自己是萬物之靈就為所欲為,那樣就會傷害動物,造成一些動物的毀滅。(《曾有用鼻子走路的動物》)

            ⑤熟知自然、了解自然,才能尊重自然。(《小島上的故事》)

            …………

            三、拓展練筆

            1、從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我們在作者講述的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啟迪,對“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導,假如你是隨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龜中的一員,或者你就是一位讀者,在經歷了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說點什么呢?請你以其中的一種身份,從一個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吧。

            2、交流寫作的內容。

            四、教師小結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給我們人類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它總是以其獨有的方式使我們感受到它的奇妙與深刻。讓我們更好地去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真正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板書設計:

            “我”和同伴:緊張焦急極為震驚自責懊悔

            自然之道理解

            向導:若無其事極不情愿悲嘆

          【小學語文《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

          2.《自然之道》課件設計

          3.《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合集15篇

          4.《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匯編15篇)

          5.《自然之道》教學設計(集錦15篇)

          6.《自然之道》教學設計集錦15篇

          7.《自然之道》教學設計通用15篇

          8.《自然之道》教學設計集合15篇

          9.《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精品视频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