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鄂教版二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12-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3.通過看圖學文,了解周總理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關心少數民族,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滿面”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最后四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么是“難忘的潑水節”。

             2.培養觀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

             3.練習概括每句話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穿著,表情及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特別是筆畫多的字。

            (二)通過看圖,了解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認真觀圖,了解圖意。

               老師出示掛圖,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人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

               板書:潑水節。

              (1)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板書:(傣族)

              (2)誰知道潑水節是怎么回事?

                (學生如果講不清,老師可補充說明:每年的清明時節,也就是當鳳凰花開的時候,到了那天,人們穿上漂亮的服裝,背起象腳鼓,互相潑水祝福,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3)誰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學生說不上來,老師告訴學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地區。)

              (4)仔細觀察圖畫,圖上人們的表情什么樣?穿著什么?

                (喜氣洋洋,興高采烈,喜笑顏開。再看人們穿的衣服,色彩鮮艷、漂亮,包著頭巾,多數的衣服都沒有領子,繡著花邊,赤著腳。周總理穿著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粉紅色頭巾。)

              (5)人們的手里拿著什么?請你們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完整話。(老師把句式寫在黑板上。)

                (人們有的端著碗,有的抱著水罐子,還有的敲著象腳鼓,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

              (6)人們圍聚在周總理身旁,像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周總理,表現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對總理的尊敬、愛戴,像親人一般。)板書:愛戴

              (7)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工作十分繁忙,還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歡樂帶給傣族人民,說明了什么?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他心里裝著各族人民。)

                板書:心連心

                過渡:周總理是怎樣與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為什么說這次潑水節難忘?下面,讓我們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一起掃清學習中的文字障礙。

            (二)范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三)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潑:念“p#”,不念“b#”。

               樂:在“歡樂”一詞中念“l8”,另一個音念“yu8”,音樂。

             2.字形:

               樂:共5畫,第二筆是豎折,不要寫成兩筆:豎、橫。

               幸:要與熟字“辛”區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橫最長,下面不要寫成“羊”字。

               瓣:左中右結構,兩邊是“辛”字,第一個“辛”的豎要寫成撇。中間是個西瓜的“瓜”。要與熟字“辨”區分異同。

               族:不要丟了右上邊的“臥人”。

               駛:左邊是個“馬”,右邊是歷史的“史”字,不要寫成“吏”。要與使用的“使”區別異同。

               祝福:這兩個字都是示字旁,一個“點”,不要寫成“衤”旁。

               毯:半包圍結構,里面是上下兩個“火”,最后一筆都要寫成點,“毛”的最后一筆要寫大些,把兩個“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寫均勻。

             3.解詞: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腳鼓:是傣族的一種樂器,樣子像大象的腳。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時斜挎在肩上,用手拍擊鼓面,多用來給舞蹈伴奏。

             4.熟讀本課生字詞。

            (五)指導學生寫生字的字頭。

            (六)作業。

             1.寫生字各一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講讀課文,了解周總理當年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深厚情誼。

            (二)做到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8自然段。

            (三)復習本課生字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1961年的潑水節為什么是“難忘的潑水節”?

            (二)練習概括每句話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生字詞。

               (采用各種形式讀熟,做到脫口而出。)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三個同學讀課文。第一個同學讀1~3自然段,第二個同學讀4~6自然段,第三個同學讀7、8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是否讀準了字音,并且邊聽邊想每個同學讀的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讀后回答:

              (1~3)自然段寫周總理到來前的情況。

              (4~6)自然段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

              (7~8)自然段寫傣族人民的歡樂心情。

            (三)學習1~3自然段的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鳳凰花開的時候,就是潑水節到來的時候。)

              (2)鳳凰花的顏色是什么樣的?從圖上找一找。

                (火紅火紅的。圖的右下角生長著,地上鋪著花瓣。)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聽邊想:

              (1)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書:1961年

              (3)那一年,周總理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為什么還要到那么遙遠而又非常炎熱的云南地區和少數民族一起過潑水節呢?

                (周總理關懷著全國各族人民。)

             3.齊讀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1)畫出人們的動作詞語。

                板書:敲起、趕來、撒滿、歡呼。

              (2)“趕來”改成“走來”意思一樣嗎?

                (不一樣。“趕來”有急切的意思,潑水節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人們都愿意到最熱鬧的地方來歡度節日,最重要的是他們聽說敬愛的周總理要來參加今年的潑水節,人們早就想親眼看一看周總理,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來晚了趕不上和總理一起聯歡,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趕來。)

              (3)人們把鮮紅的鳳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畫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齊讀,說說本體、喻體、比喻詞各是什么。

              (5)人們為了歡迎周總理還準備了什么?讀出有關句子。

                (龍船、花炮)

              (6)“一條條”“一串串”說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龍船駛過,很多的花炮齊放,場面熱鬧非凡。)

              (7)“歡呼”一詞表達了人們的什么心情?讀這一句時應用什么語氣?

                (人們渴望見到周總理,今天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壓抑不住的喜悅通過歡呼聲表達出來。讀這一句時聲調要高,要表達出傣族人民激動、高興、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讀讀這一段。(個人、集體)

            (四)學習4~6自然段。

             1.默讀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幾句話?(兩句)請兩個同學每人讀一句,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紹了周總理的外貌和神態。第二句是講周總理敲著象腳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圖上周總理的服裝,他為什么要穿這樣的衣服?

              (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3.畫出這段中描寫周總理的動作詞語,說說這些動作說明了什么?

               板書:接過、敲著、踩著、跳舞

              (說明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齊回憶學習第4自然段的方法。

              (1)這段有幾句話。

              (2)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學第5自然段,先分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一起說說討論的內容。

              (共有三句話,第一句的意思是潑水開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總理向傣族人民潑水,為人們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總理潑水,祝愿他健康長壽。描寫周總理動作的詞語有:端著、拿著、潑灑。這一段進一步說明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

             6.練習背誦第5自然段。

              (1)請三個同學每人背一句。

              (2)每個同學小聲背這一段。

              (3)全班齊背。

             7.課文的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圖上的內容?(4~5自然段)

               周總理來參加傣族人民的潑水節,這對傣族人民來說,是天大的喜事,是雙喜臨門。傣族人民歡欣鼓舞,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全班齊讀這兩段,一定要讀出歡樂的情緒。

             8.第6自然段描寫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要讀出語氣。先自己小聲練讀,然后互讀,最后全班齊背。

            (五)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1.請一個同學讀,大家想:這兩段表達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動心情。)

             2.為什么說1961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難忘的?

              (因為周總理來到這里,他把幸福、歡樂及美好的祝愿都帶給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

             3.全班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六)作業。

             1.寫本課字詞各三遍。

             2.熟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后四個自然段。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鄂教版二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鄂教版小學科學課件

          2.《難忘的潑水節》課件

          3.難忘的潑水節課件

          4.難忘的潑水節教案參考

          5.難忘的潑水節課文教案

          6.難忘的潑水節教案設計

          7.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課件

          8.小學信息《曲線工具的使用》說課稿鄂教版

          9.蘇教版師恩難忘教案

          10.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我的寫作夢》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资源站色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亚洲情涩免费手机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