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 教學案例(人教版三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7-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搭石》教學案例

                                             區十小    孫淑瓊

          教材分析:《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熏陶,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閱讀教學必須擺脫以情節分析為主線,以提問應答為載體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極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訓練,層層分析。那樣反而會搞得支離破碎,破壞文章的整體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從抓中心句入手,通過重點詞語、句段,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代講,感悟課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片段一: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們隨作家劉章一起認識了( )(師板書課題)

          師:什么是搭石?能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指名讀相關語句

          師:小溪上沒有搭石,人們怎么過河?人們上工要?(生1:脫鞋挽褲)人們收工要?(生2:脫鞋挽褲)趕集要?(生3:脫鞋挽褲)訪友要?(生4:脫鞋挽褲)從這一次次的脫鞋挽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鄉親們過河很不方便。

          生2:鄉親們過河很辛苦。

          生3:鄉親們過河很麻煩。

              師:這是在夏天,而進入秋天,天氣變涼,人們過河則必須走?人們上工要走?(生1:搭石)收工要走?(生2:搭石)趕集要走?(生3:搭石)訪友要走?(生4:搭石)

              (出示搭石圖片)

          師:就是這樣普通的搭石,在劉章爺爺眼中,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入,是為了復習上節課的內容,更是為了深化孩子們對搭石的認識,以先入為主的理念,在讀中反復呈現“脫鞋挽褲”“搭石”這兩個詞,在孩子心中構建起搭石這個具像,為本節課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教學片段二:

          師:我看到好多語句上都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被這個句子打動了?請讀讀。

          (指名讀)

          師:作者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如同身臨其境,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我問問你們,現在你們走的是什么?(生答: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進水里,有沒有信心?

          師(引述):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沒有) 

          對!其實沒有,這樣的動作,那樣的默契,那樣的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體會得多好啊!再看看這個句子,你又從哪兒體會到美呢?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生描述這兩個詞的意境。

          師:是的,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看!誰能讀出詩一樣的感覺,你們推薦一位吧!(課件出示) 

          每當上工、                             前面的抬起腳來

          下工,                                 后面的緊跟上去

             一行人                                 踏踏的聲音

          走搭石的時候,              像輕快的音樂

          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孩子們,劉章爺爺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兩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多少到道搭石啊,他時時看到這樣的情景,讀--

          生齊讀。

          師: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數,他怎么能忘記這樣的情景呀,讀--

          生感情朗讀。

          【這個教學片段,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美,將文段演變為小詩,給孩子一定的心理暗示,于是學生的讀更有韻律美。之后,我引進對劉章爺爺的介紹,用師生合作讀的方式,使這幾句話與文中的語言一一呼應,反復回環,反復誦讀,使孩子們內心與作者產生共鳴,既內化了文本的語言,又升華了孩子們的情感。】

          教學片段三: 

          (出示語句“上了點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指名朗讀。

          2、創設采訪情景:

          師:你現在就是這位大爺,您這么急著趕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剛才已經從搭石上過去了,怎么又回來了呢?我還發現您在這塊搭石上踏了幾個來回,您這是──

          師:多棒的老人啊!你覺得呢?

          3、體會淳樸鄉風,豐滿人物形象:

          師(引述):看見上了年歲的老人還這樣的為他人著想,如此善良,你覺得中年人會怎樣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們這樣大的孩子呢?

          (更換主語,引讀句子,例:一身風霜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鄉風,代代相傳啊!

          師小結:在這平常的小事中,我們感受到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鄉親們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呢?板書:善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依據這一理念,我嘗試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生活畫面,試圖通過所想象的畫面來引導學生感悟人性的光輝。】

          教學片段四:

          (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才相背而行。”)

            1、指名朗讀。

            2、師(質疑):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師: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深深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師引讀: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學生接讀)

          師:如果遇到年輕人和老人一起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出示相關語句。

          1、你的感受是?“伏下”怎么理解?

          2、師生表演本片段。

          教學最后環節:

          師小結: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鄉的一道美麗風景,其實比這道風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難怪作者在最后一段發出這樣的感嘆--

          生齊讀第5自然段。

          師:雕塑大師羅丹說過:“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本文的作者就是從“搭石”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像搭石上發生的那樣平平常常的小事。它們雖小,卻時時溫暖著我們。早上,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教室,看到同學們一張張笑臉,你們非常熱情地歡迎我這個陌生的老師,讓老師的心情放松了許多。這是一種美。乘公交車時人們按順序排隊上車是一種美,在汽車上給老人讓座也是一種美,這樣的美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也睜大發現的眼睛,找找身邊的美吧!

          (布置小練筆,留住“美”)

          師:是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現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象作者劉章一樣,回去后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其實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教孩子學會閱讀、思考和表達。正如名師孫雙金所言:語文即生活啊!語文課得教會孩子生活,課堂所學,得演變為生活的能力。故而,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課后得回歸于生活。此教學片段正是為此目標而設計,引導孩子去生活里發現美。】

          教學反思:古人很重視讀,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足見朗讀之重要。所以我想在本課的設計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事實上效果還不錯。另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在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后,更注重語文的工具性,用所學指導生活,將所學用之于生活,實現語文即生活的理想。本課的教學也留下很大的遺憾,因為我在相對陌生的班級授課,所以對學情把握不夠準確,課堂上有不信任孩子的情形,便采用了包攬的做法。我想:任何時候,我們都得相信我們的孩子,他們真的行!把課堂放手給學生,也許他們會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搭石 教學案例(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語文搭石課件

          2.幸福搭石課件

          3.語文搭石課件

          4.搭石教學課件

          5.s版搭石課件

          6.《搭石》識字教學教案

          7.搭石課文的教學課件

          8.語文s版搭石課件

          9.搭石優秀教學課件

          10.搭石優質課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日韩亚洲欧洲美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ⅴs日韩在线 | 天天综合久久网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