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所面臨的永恒的話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間每一個父母的期盼,然而事實并非都如人們所愿,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父母并沒有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相反許多平凡的家庭卻涌現出許多驚天動地的偉人,這也向我們給予了一個明顯的啟示,先天的遺傳因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后天的努力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一提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許多家長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孩子的學習教育,的確對于正在獲取知識的孩子來說,書本學習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現階段的中國也是未來登上成功的重要階梯,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因此而忽視了孩子的其它教育,尤其是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和智力的發展和身體的生長發育是一樣的,人體的生長發育需要各種營養元素的均衡充足,才能促進人體的健康和生長,反之,單一的過多攝入某種營養元素,不利于人體健康,相反還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人體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所以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綜合素質的教育,應該是道德品質、知識水平、身體素質、健康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全方位的持久的教育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共同的努力,我想一個正直善良、德才兼備、身體和心理健康的人一定能立足于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進而貢獻社會成為社會的棟梁。在三方面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孩子的品德教育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應該做好哪些方面哪?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首先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僅次于遺傳因素,是后天因素中最重要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而家庭環境是與孩子接觸最密切的,因此良好的、文明的家庭環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搖籃,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氛圍,本身就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父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關心幫助朋友和鄰里相處融洽,可以使孩子一直受到愛的熏陶,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使孩子從小就知道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與他人和睦相處,上學后能很快融入同學中,不會感到孤獨,長大走上社會,也會充滿自信,有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會有人格的缺失;相反惡劣的家庭環境,將會使孩子從小就家庭失去信心,孤獨,對別人缺乏信任,很難與人相處,也很難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長大以后對社會也充滿懷疑,而要改變這樣陰暗心理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不僅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搖籃,也是孩子快速成長的跳板,而營造這一切只要父母感情親密、關系融洽,對家庭和孩子負責,不論貧富貴賤都比較容易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環境。
二、 教育孩子讀書必先教育孩子做人
中國的傳統教育一直非常重視人的德育教育,的確,一個再有學問的人,如果沒有好的品行,他的知識和才華不僅不能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相反還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希特勒,最為一個國家的元首,他的才華應該是毋庸質疑的,然而他好戰、殘忍、冷酷的性格,殘缺的人格,使他不僅沒有為本國人民帶來幸福和財富,更將整個人類社會推進深淵,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罪人,因此,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家長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品行良好的人,就要教育孩子說真話,不說假話;做錯事勇于承認錯誤并及時改正;不隨便拿別人或公家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還;撿到東西要還失主;愛護公共財物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同時家長還要教會孩子如何獨立處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一味的依賴別人,加強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養;還要尊敬老人,對父母、老師要有禮貌;關心幫助他人,同學之間不要打罵,與同學搞好團結等與人相處的道理;加強挫折教育,增強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心里能健康成長。一個心地善良、人格健全、品德優秀的孩子,學習上肯定也會是一個上進的孩子。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呢?一是家長要做出好的榜樣。為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家長要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孩子就家長的影子,家長的一言一行時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家長也應該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就更應該首先做到,不然,孩子是難以形成良好的品質。二是家庭中要建立合理的民主制度,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視他們的聲音,要給孩子充分的發言權,對于合理的建議和要求應予以采納和滿足,這樣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主見,減少對父母的依賴。三是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并及時糾正。孩子因自制力弱年幼無知常會犯錯,對此,家長要冷靜對待,態度溫和地鼓勵孩子承認錯誤,幫助孩子找出錯誤的根源,及時改正錯誤。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四是多與孩子溝通,用朋友的身份傾聽他們的聲音,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父母犯了錯誤,也應該像孩子認錯,并取得孩子的原諒,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才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一個孩子的成長心理是否健康十分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思想上動態,才能發現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 父母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說家庭是孩子的搖籃,那么父母一定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了。從孩子呀呀學語到獨立成材,一步一個腳印,有哪個腳印沒有父母的印記?可以說父母以身作則貫穿家庭教育的始終,貫穿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家庭教育成敗與否的關鍵。因此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本身自我完善的過程。
四、培養良好習慣是邁向成功的關鍵之一
良好的習慣不單指學習上,還包括生活和行為上的良好習慣,而且這三者是相互影響的,往往在一方面有良好的習慣,那么這種習慣也會體現在其他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以身作則仍然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我們談一談學習習慣的養成,首先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家長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到表率作用,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如果家長能經常與孩子一起看書或學習,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很注重學習,慢慢就會知道學習應該靠自己,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二是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的習慣。家長要孩子經常溝通,要給孩子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力,而家長應該多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應該選擇適當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讓孩子充分發表意見,大膽的談自己的想法,使孩子在啟發、分析、總結中懂得怎樣去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三是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和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毅力。這是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關鍵。大部分的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的時間都不會很長,對于枯燥的學習更是如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克服這種缺點,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知難而進。在學習上要形成一股韌勁,能夠持之以恒,要想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首先還是家長的表率作用,家長自己就要做任何事情有始有終,持之以恒,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只有這樣才能影響孩子,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一旦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總之,家庭教育的成敗與否,關鍵在于父母的表率作用,另外家長應當有正確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很強的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藝術。說它是科學,因為必須遵循客觀規律;說它是藝術,是因為由于面臨的客觀條件和教育對象千差萬別,實施教育必須具有隨機性和創造性。
家庭教育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承擔起教育責任,彼此之間很好地協調和銜接。對于家庭來說,要把教育專家、學校老師的教育經驗與家庭教育的方法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用的棟梁之才。
[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 (五年級上冊家長會發言稿)]相關文章:
10.家長會期末班主任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