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案

          發布時間:2017-11-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設計說明 《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童話故事。 講的是樹上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里,發出了“咕咚”的聲音。兔子聽了之后嚇得邊跑邊叫,許多動物也跟著跑起來,最后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明了情況,大家一起來到湖邊,看到了真相, 原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動物們都哈哈地笑了。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凡事得講根據,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所以教學本課,應按照“讀文--識字--學文--述說故事”的思路進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學前準備 制作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了解課文內容。

          學前準備 1.制作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教師)

          2.自學字詞,熟讀課文。(學生)

          教學環節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

          一、圖畫導入。(用時:5分鐘)

          1.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2.教師導言:東西掉進水里會發出咕咚的響聲,可就是這個響聲卻把兔子、狐貍、猴子、小鹿嚇得撒腿就跑,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咕咚》。師板書課題并教讀:咕咚   

          3.認讀生字“咕、咚”,師相機講解:這兩個字可以組成“咕咚”一詞,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 1.生邊聽老師導言邊思考

          2.齊讀課題,認讀生字“咕、咚”。并舉例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象聲詞。

          1.認讀生字。

          dōng    gū       

          咚     咕

          2.我會說象聲詞。

          例:咕咚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用時:15分鐘)

          1.引導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想辦法解決。  

          (2)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

          2.組織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價。

          4.組織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自由讀課文,完成初讀要求。

          2.同桌互讀課文。

          3.分自然段讀課文。

          4.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全班匯報生字學習情況。  

          (1)說一說用哪種方法,識記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種識記方法。  

          (2)積極參與課堂識字活動,鞏固識記。 3.給下列生字注音。

          (  )   (  )    (  )

          熟     鹿      命

          (  )   (  )    (  )

          野     攔      領

          4.我會組詞。

          掉:                   

          嚇:                   

          跟:                   

          羊: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用時:10分鐘)

          1.引導齊讀課文,啟發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1.齊讀課文,回答問題。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5.看課文插圖,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導寫字。(用時:10分鐘)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特點?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1.認真觀察要求會寫的生字,交流書寫要注意的問題。

          2.仔細觀察教師范寫,跟著書寫。

          3.描紅、臨寫。

          4.全班展示。

          6.我會寫。

          家     象       都  

          7.寫筆順。 

          家:          

          象:          

          教學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特點,形象有趣、富有懸念性的東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于是,在這節課前,我采用了實物做了一個實驗,把木瓜從高空扔進水桶里,發出咕咚的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么聲音?你想知道嗎?接著板書:咕咚。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知道“凡事得講根據,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的道理。

          學習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凡事得講根據,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的道理。

          學前準備 制作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節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

          一、復習導入。(用時:5分鐘)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分自然段讀課文。

          3.讀詞:

          咕咚  木瓜  逃命  野牛

          大象  攔住  拔腿就跑

          可怕極了 8.課前聽寫。

          嚇跑了  可怕  跟著大家  

          山羊    大象  都是

          9.我會讀。

          咕咚  木瓜  逃命  野牛  

          大象  攔住  拔腿就跑

          可怕極了

          二、整體讀文,理解內容。(用時:25分鐘)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9.教師小結。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果呢?唉,虛驚一場。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3.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4.想象:  

          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討論:

          (1)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2)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7.全班齊讀5~7自然段。

          邊讀邊思考:

          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

          8.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了解事情的真相。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 (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出的聲音。)

          9.生表演“攔”的動作,并用“先問     ,再問     ,

          ,     ,     ,     ,最后問”的句式回答野牛的話。

          10.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

          11.生談啟發:凡事要眼見為實,在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再下結論,不要盲目地跟從別人,道聽途說。

          10. 兔子說咕咚來了,有哪些動物跟著它跑呢?請用“_______”在課文中畫出來。

          11. 回答填空。  

          “咕咚”是東西掉進水里發出的        。課文中是     指掉進水里發出的       。

          12.用下列詞語說個句子。  

          可怕--                   

          13.我會填量詞。

          棵  個  只  頭  

          一(    )木瓜   

          一(    )樹  

          一(    )野牛   

          一(    )兔子  

          14.仿寫句子。 

          例:小兔子跑了起來。

          小兔子(飛快地)跑了起來。

          大伙兒笑了。

          大伙兒(    )笑了。

          15.討論:如果你遇到了這幾只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說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用時:10分鐘)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表演故事: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16.我會把《咕咚》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桌聽。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情感得到內化和升華。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展開想象,進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強調對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后,可讓學生進行角色獨白,并對角色進行評點,使學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評點中,發展思維,提高語言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案]相關文章:

          1.《咕咚》教學計劃

          2.咕咚教學課件

          3.語文作文寫作教案

          4.語文優秀教案白楊

          5.高中語文《大學》教案

          6.語文《學會看病》的教案

          7.初中語文 《春》教案

          8.一年級下冊環保教案

          9.初一年級下冊生物教案:根的形態

          10.一年級下冊插秧教案

          最新文章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视频国产在线2020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少妇饥渴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