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范文1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在國際競爭加劇的同時,國際之間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強。面對國際國內經濟、文化、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現代公民的要求體現出了新的時代特征。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隨著地理科學的持續發展,新的理論與研究給高中地理課程帶來新的學科資源與發展活力。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風向標、主基調,素養導向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課程相銜接的基礎學科課程,體現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涵蓋四個方面:人地協調觀(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綜合思維(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區域認知(一種認識地球表面復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地理實踐力(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新理念、新實踐、新思維在地理課堂中不斷涌現,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別樣優勢的方法使地課堂精彩紛呈。不論什么樣的形式,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研讀新課程標準,回歸課堂,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有更加清晰準確的學習的方法與教學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確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任務量大,而時間較為緊張。研讀新課程標準,理解課程目標從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現教學由“教書”到“育人”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我們只有對這些內容研究透徹,在指導學生學習及復習備考的環節中,才能做到明確思路,做到知識無遺漏,能力有側重,避免簡單教教材,使有效資源最大化。
第二,素養導向,課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概念,如何與學科知識結合,這是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科知識,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止于知識。學科知識是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知識的學習提升、轉化為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我們需合理優化課堂內容,豐富教學資源,源于課本而不限于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例如,《農業區位因素》這節課,要求學生對影響農業的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條分縷析。而因為知識面的限制和實際生活經驗的缺乏,多數學生只把這節內容作為理論課來學習,對其認識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覺枯燥乏味,興趣索然,難以理解掌握。學習這節課時,可以借助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源,輔助學生理解、認知,構建知識體系。或是結合鄉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區的山藥種植作為素材,借助身邊的例子,幫助學生思考、總結,以達到厘清要素聯系、落實生活體驗、自主探究的目標,從而落實對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三,主體體現,積極自主。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發、鼓舞。”興趣是意識的 “內動力”,它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滿腔熱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素養導向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學生能夠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就算是達到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從知識掌握的角度來看,自主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能提升課堂的效率。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后,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提升。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品質。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其主觀能動性達到預期目標,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如:課前展示、問題探究等。教師設計好課堂環節,學生分析問題,表述觀點,動手演示,小組討論、總結發言。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有效并且高效地進行。創造和諧、有序的學習環境,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學生樂學會學,課堂和諧高效。
總而言之,教學實踐中,應更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我們需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落實主干核心知識,注重地理圖表資料的分析應用,把更多的社會實例、生活實際的應用于地理學習中,將地理學科特色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結合,關注地理學科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等,真正地啟發思維、啟迪智慧,提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范文2
手邊這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陪伴我已兩月有余,每每想要著手翻閱,總是被它的厚度(全書共259頁)所嚇倒。11月份的一個下午,終于靜下心來細細翻閱,才發現這本書的妙處所在。這本書新課程標準解讀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專業著作,對于工作在一線的高中地理教師,更是一本難得的高質量高水準的工具書。書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錄了大量的基于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案。不僅為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課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給我們如何具體去做。現將讀本書的收獲總結如下: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基礎教育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20xx年,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修訂的主要內容和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關于課程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關于學科課程標準,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更新了教學內容,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
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確定,有其堅實的地理學基礎,它們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特色,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跨學科性。這四個學科核心素養之間關系非常緊密: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包含著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等。綜合性和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大突出特點,由此形成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的重要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系的重要途徑。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課程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新的高中地理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礎”是對“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內容要點在“說明現象”,后者的內容要點在“分析原理”。“區域發展”是對“地理2”的拓展,圍繞人地協調繼續展開。“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是全新的一個模塊,是從地理的角度落實國家安全教育的舉措。例如:“地理1”中的1.1主要學習地球的宇宙環境,而“自然地理基礎”中的I—1.1主要學習在這樣的宇宙環境下,地球的運動特征及其地理意義;“地理1”中的1.4主要學習如何識別一些地貌形態,而“自然地理基礎”中的1—1.3主要學習如何用內力和外力作用來解釋地貌的成因。選修課程有9個模塊,與實驗版課程標準相比,它進一步考慮擴大學生視野,關心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提高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國家安全意識,以及培養學生興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學基礎”“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實習”3個模塊。
在新的地理課程標準下,固有的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當下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改變,尤其要重視問題教學。所謂問題教學,是以問題為線索,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包括創設情境、提出與分析地理問題、提出地理解決方案以及展示評價四個部分。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加強地理實踐,將實踐的內涵提升到行動落實的層面,并從提升素養的高度強調實踐行動的重要性。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與社會貼近的身邊的區域作為活動的落腳點,組織學生帶任務、帶問題實地考察,使用觀察、調查訪談等方法獲取第一手信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理性反思和總結。最后還應在授課過程中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總之,作為一線老師,我一定要積極學習并努力實踐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順應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著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新課標心得體會04-10
關于高中地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8-20
最新高中地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2-24
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2-01
關于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7-13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4-15
數學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5-03
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范文06-18
地理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