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時 計 劃
課 題
教 學
目 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斷敘述出來,并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難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
教具 學具:(學生6人為小組)每組準備例1中裝有八顆紅棋子的紙盒1、裝有紅、藍、黃、綠三種顏色棋子各兩顆的紙盒2。
教具:撲克牌、視頻展示臺等。
教
學
過
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1、猜牌游戲
展示紅桃A、黑桃A、方塊A、梅花A各一張,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是什么A。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
師:你們有不同的意見,但誰有充分的理由說明自己是對的嗎?(沒有)因此,咱們應該在回答時加上一個什么詞?(板書:可能)這張牌有哪幾種可能?讓學生加上“可能”再回答一遍。
它可能是紅桃K嗎?(板書:不可能)
展示四張紅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一張是什么A。
能說得肯定一些嗎?為什么這么肯定?(板書: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嗎?
2.小結展題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斷事件發生可能性的三種情況,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我們要學會結合實際和自己的經驗進行正確地判斷,并能回答一些問題。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1)展臺出示主題圖引入:元旦節快到了,我們班要籌備開一個元旦慶祝會,會上每人表演一個節目,有唱歌、跳舞、朗誦、相聲、小品、其它六種節目類型,怎樣確定出誰表演那種節目呢?請觀察圖后說一說方法。
(2)小組討論:如果讓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結果?
(3)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
(4)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六種可能的結果。
2.確定性事件
(1)操作學具盒一
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紙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10次。
(2)你得出什么結果?從1號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紅棋子嗎?為什么一定能?還會取出其它顏色棋子嗎?為什么?
3.不確定性事件
(1)操作學具盒二
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紙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10次。
(2)你能確定每次取出什么顏色的棋子嗎?
(3)指導自學例1主題圖,回答書上問題。
4.初步運用
(1)練習二十四第2題
②小題只要不涂藍色都正確,③小題只要涂黃色數量不超過4個都正確。
(2)師:在生活中判斷可能性,我們可以用“√”表示“一定”,用“×” 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配合手勢)
①“地球每天都在轉”,請你對這句話的做出判斷。師說明理時介紹課外知識。
②小組討論學習。
③全班統一訂正,說說理由。
三、綜合運用
1.游戲:你說我判斷
①師生游戲。師出題,生用手勢判斷。
②生生游戲。
指導:兩人一組,像課本108頁3題圖中兩人那樣。
2.教育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發現,判斷得正確與否與自己的經驗、知識聯系得非常緊密,因此,同學們要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在生活中積累經驗,做個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知道了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事件進行判斷。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夠在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而“可能”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它通常包含經常、偶爾兩種情況。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時 計 劃
課 題
教 學
目 標 1.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學會記錄事件發生的結果。
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 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難點 會比較兩種結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具 學具:(學生6人為小組)每組準備例3中的紙盒和8顆紅棋子、2顆藍棋子,每組準備撲克牌(1紅桃,5黑桃)、2分硬幣
教具:視頻展示臺
教
學
過
程 一、溝通舊知
1.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出示圖片)下面城市的冬天會下雪嗎?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說說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
1.體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操作學具盒
實驗1:將4顆紅棋子、1顆藍棋子放入學具盒,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學具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引導:怎樣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結果?(設計一個統計表,參照教科書第106頁的例3。)
(2)全班交流各小組記錄結果。
(3)小結:取出紅棋子的次數要多些,換句話說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
(4)討論: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2.進一步證實,總結規律。
(1)提出猜想
老師展示6張牌:5張黑桃、1張紅桃,然后洗牌,從中抽出一張,問:這張牌是黑桃的可能性大還是紅桃的可能性大?為什么?(讓學生進行猜想。)
(2)實驗證明
這僅僅是同學們的一種猜想,還需要大家用實驗來證明它。
實驗2:組內同學分好工,其中一個人負責洗牌,另一個同學負責記錄。
(3)匯報實驗結果。
(4)引導小結
從這些實驗結果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因為黑桃在總數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看書學習例3。
引導:從上往下觀察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們摸完20次后的結果是怎樣的?這說明了什么?(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假如再摸一次的話,摸出哪種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紅色)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紅色呢?(不一定)
通過剛才摸牌和例3中的摸棋子,從中你發現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與在總數中所占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抽獎,買彩票。
4.遷移類推
(1)設疑:假如當數量相同時,可能性的大小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猜想)
(2)驗證猜想
游戲:猜正反面。
教師擲一次硬幣,讓學生猜哪面朝上。(既可能是正面又可能是反面。)
哪面朝上的可能性大些呢?(差不多)
完成教科書第109頁第6題。
4.小結:
由此可見,當兩種物品數量不同時,數量越多,抽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當數量相同時,可能性是差不多的。(板書:數量多,可能性大)
三、鞏固運用
1.做一做
讓學生嘗試判斷,再說明理由。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5題。
第4題是開放題,①小題只要涂的紅色格比藍色格多就正確,②小題答案剛好相對。
3.第5題完成統計表
實驗3:向紙盒中加入4顆紅棋子、1顆藍棋子,小組長組織同學們依次從學具盒中取出一顆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四、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引導總結:
知道了可能性有大有小,它與數量等因素有關。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