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復習課該怎么上?小學數學復習課上得好不好,關系到教學質量能否提高,學生素質能否增強。我們都知道復習課怎么上,可是上出來的效果卻總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很好地關注以下四方面的有效實施。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復習,必須依據復習課本身的特點,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學會學習為目標,以本班學生實際為基礎,培優扶差,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由此在基礎上進行創新。
一、明確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教學目標起著導教導學的作用。我們在確定一節復習課的復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目標必須全面、準確、有度,還要考慮出示復習目標的藝術,掌握目標出示的時機。出示復習目標視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掛出,也可以師生認標或學生之間認標。無論哪種方法揭示目標,最終教師都要引導學生用簡潔、明了的數學語言提出。復習課上教師應緊緊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復習課堂上帶著目標學習。有了方向性,學生才不會迷失方向。
二、知識再現,喚起學生回憶。
復習課的主體是知識的再現,就是學習將已學過的知識不斷提取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法,設置恰當的問題與習題,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基礎訓練要針對學生平時學習時多發病而編擬,以求引導學生辯論,消除、模糊的或錯誤的認識,進一步認清知識的本質。但是,我們大部分教師都只圍繞著課本總復習和一些事先編好的提綱進行復習,這樣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發揮復習課的實效性。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編擬試題進行因材施教,在基礎訓練中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進行,盡最大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引導矯正,力求保持整體學習在這個階段的同步發展。
三、系統疏理,呈現知識聯系。
疏理就是將已學過的知識點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實質就是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的思維過程 。我們應引導學生把那些內在聯系的知識點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串聯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泛化,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的目標,這些顯然是復習課的一個顯著特征。這一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點撥來達到促使學生相對完善知識,逐步趨于系統化。
分層次的練習題的設計應把握知識的連接點,做到一道練習題擊中多個知識點,起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同時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對號入座”,各取所需,選擇基本的一類進行練習,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以此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四、深化提高,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以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以創造性的綜合訓練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綜合訓練要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學生間引起辯論、評價,達到能靈活運用知識。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以學生自主發展為本的思想為教學行為。復習課堂應關注評價練習,因為評價練習是一堂復習課效果的檢查,也是對教學目標的驗收,它包括練習中的基礎知識的準確性與正確的理解,也包括對基礎知識的應用,通過學生自己的評價和教師評價來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為學生提供一個得以發揮的自由空間。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摸索,根據本班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炒冷飯”,在分析反思中總結,從而促進復習課走向實效,提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