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4的乘法口訣之后,教材編排了關于乘加、乘減式題,使學生有較充分的時間對前面所學習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并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另外,學生掌握了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可以為今后依據乘法口訣間的關系記憶乘法口訣作好方法上的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算式的含義,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在自主探究中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
3.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星期天,媽媽帶著小明到游樂場游玩,瞧,小明玩得多高興呀!
(課件出示58頁旋轉木馬圖片)
【探究新知】
師:根據這個畫面,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旋轉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組里互相說說。
1.小組討論,指名匯報。
(生說師板書)
3+3+3+2=11
3+3+3+3-1=11
3×3+2=11
4×3-1=11
2.生根據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1:前3個座椅上,每個座椅都坐了3個人,最后一個座椅上坐了2人。所以用加法列式為:3+3+3+2=11(人),用乘法列式為3×3+2=11(人)。
生2:一共有4個座椅,每個座椅上有3個座位,前3個座椅都坐滿了,但第4個座椅上還空著1個座位。要求一共坐了多少人,用加法列式為:3+3+3+3-1=11(人)
用乘法列式為:3×4-1=11(人)
4×3-1=11(人)
3.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算法。
如:3×3+2=11
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指名回答)
(師在3×3下面畫上橫線)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4×3-1=11
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師在4×3下面畫上橫線)在圖中求的是幾個幾?為什么要減1?(指名回答)
師:(指算式)這些算式中有連加、連減混合、減法……你們猜這幾個算式叫做什么?
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加、乘減。(板書課題)
師:(指畫面)這個問題可以用乘加、乘減的方法解決。以后我們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要多觀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夠尋找出自己喜歡而且簡便的方法。
4.小結:
在乘加、乘減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鞏固應用】
1.(課件出示做一做第1題)森林里的動物們開聯歡會時,小猴子帶來一些禮物。請大家仔細觀察圖: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呢?你能列式計算出來嗎?(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4×3+2=14 5×3-1=14
3×4+2=14 3×5-1=14
2.口算比賽。
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2題。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