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赴闕》閱讀答案及賞析

          時間:2021-03-18 12:27:42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文天祥《赴闕》閱讀答案及賞析

            赴闕

          文天祥《赴闕》閱讀答案及賞析

            文天祥

            楚月穿春袖,吳霜透曉韉。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役役慚金注,悠悠歡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注】①赴闋:宋恭帝德v元年,元軍長驅直入,兵臨臨安城下。詩人相應恭帝詔,散家產,組建義軍,趕赴臨安宮闕救援恭帝。②役役:勞碌的樣子。金注:金注碗,一種器皿。宋恭帝曾下詔賞賜文天祥金注碗等物,詔書中說:“其體吾注倚(注重倚靠)之意!”③瓦全:指右丞相陳宣中、謝太后等人在強敵面前但求旦夕茍安的“瓦全”之策。

            1.頷聯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頸聯和尾聯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化用典故。(1分)化用精衛填海、吳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2分)抒發了詩人全力以赴挽救國難的壯志豪情。(2分)

            2.(1)“慚金注”表現出詩人不能及時為君王排憂解難,深感有負君王重托的慚愧之情。

            (2)“歡瓦全”表現出詩人對朝廷中茍且偷安者的悲憤之情。

            (3)尾聯表達了詩人要帶領義軍抗擊敵軍助君王安定大宋的壯志豪情。

            (每點2分,共6分,對詩歌內容要適當分析)

            注釋

            赴闕:到皇宮去

            韉:指馬鞍的墊子

            填海:借精衛填海比喻意志堅決

            苦膽:借臥薪嘗膽形容刻苦自勵

            役役:奔波勞碌的.樣子

            金注:金注碗。1275年

            瓦全:比喻不顧名節,茍且偷生

            定千年:決定關系國家前途命運的大計

            背景

            1276年初,臨安形勢危急。文天祥去皇宮陳述救國大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寫成的。

            賞析 這首詩短小精煉又內容豐富,沉郁而又激昂,生動的表現了文天祥在國難當頭時赴闕的復雜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了他衛國救國的決心、苦心和忠心。

            本文標簽:文天祥,赴闕

          【文天祥《赴闕》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文天祥 赴闕 賞析09-02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原文賞析及翻譯04-28

          文天祥《酹江月》閱讀及賞析12-28

          滿江紅·送廖叔仁赴闕原文及賞析10-18

          文天祥傳的閱讀答案及譯文10-11

          《文天祥傳節選》閱讀答案及譯文12-26

          宋史文天祥傳閱讀訓練及答案11-12

          文天祥傳閱讀訓練題及答案11-12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閱讀練習題答案及翻譯賞析02-10

          《詠柳》閱讀答案及賞析10-0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夜鲁夜鲁夜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永久字幕精品免费文字 | 亚洲国产永久免费播放片 | 在线观看成福利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