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生長,經典才能不死閱讀理解附答案

          時間:2021-07-07 19:12:0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繼續生長,經典才能不死閱讀理解附答案

            繼續生長,經典才能不死

          繼續生長,經典才能不死閱讀理解附答案

            趙汀陽

            經過了這一百多年,中國已是一個跨文化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經典是中國的,西方的經典也是中國的,這已是一個事實,不管喜歡不喜歡,我們都沒有辦法否定。

            西方有位學者在題為《何為經典》的一篇文章中討論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師,但是在巴赫那個時代,對于當時的新古典主義來說,巴赫是太老太過時了,所以不被人們注意,巴赫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死后也默默無聞,一直過了80年,由于門德爾松對巴赫的解釋和推廣,才使巴赫成為巴赫,否則他頂多就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小角色而已。我們一般認為經典是沒有時間性的,經典具有某種內在品質或者是某種內在價值,故能超越時間,超越一切界限,這篇文章認為不是的,而是認為經典恰恰是歷史的產物。具體到巴赫,我們會覺得,雖然是門德爾松將巴赫重新發掘出來的,但是總有某種理由使其能夠被接受為經典,而這個學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樂成了一項偉大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事業就是德國的民族統一和清教運動。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那柏拉圖呢?那孔子呢?假如沒有董仲舒為首的漢儒的努力,孔子會成為經典嗎?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經典和傳統的區分和關系問題。經典和傳統是不太一樣的東西。經典是經常不在場的,有人說,所謂經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書架上永遠不看的那些書。但是傳統不一樣,傳統是現實的一部分,傳統是在場的。傳統不是存在于遺物當中,而是作為遺產的存在。遺物是什么東西,遺物是死的東西,就是我們擱在博物館、圖書館或者景點被供奉被參觀偶爾也被懷念的東西,它存而不活。所以當我們把一個古代的東西給對象化了,變成外在于我們生活的東西,那它就是一個遺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讓他閃亮登場。遺產和遺物不一樣,遺產是始終在場的東西,是我們繼續在使用的東西。傳統是活的遺產,而不是死的遺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經典目前其實處在危險當中。中國的經典雖然被我們所尊敬,但和當下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關系了。這些經典不再塑造我們的生活,不再塑造我們的人格,不再和偉大的事業相關,這個時候它就很容易變成擺設,或者變成了電視上的表演。我們可以問一句,哪些傳統是現代中國人堅決不愿舍棄的呢?我們可能會很驚訝地發現,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很難說哪樣傳統是大家拼命要維護的,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中國的文明是很堅韌的,今天的斷裂不是完全的斷裂,既有斷裂又有連接,有相連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續的機會。其實我也是非常熱愛中國文化的,我也認為我是在做中學,但是我要實事求是地說,作為禮樂的中國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國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種方法論的存在,是在我們思維方式里的存在。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國叫作為方法論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傳統要活下去,就必須活在不斷的建構和創作中,我的意思是說,必須讓古老的觀念能夠活在當代,能夠以當代的方式生長,或者說能夠給經典開發出當代性,讓經典增值,有可能跟經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許有些變化,但是我認為這種變化是增值的。

            (《中華讀書報》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刪改)

            材料三 :

            沒有經典的滋養,不會有心智的高度

            楊立華

            趙汀陽先生的見解對我有很多啟發。但趙汀陽的觀點有一個我同意,有一個我不同意。趙汀陽說西學已經是中國內部的存在,這點我非常同意。我們今天討論經典,一方面是中國本土固有的經典,另一方面就是過去這一百多年來西方來的經典,這沒有問題。

            但是有一點我不太同意,按照趙汀陽的意見,經典是要經過經典化的過程才能成為經典的。趙汀陽舉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沒有王弼,老子的哲學是不是就不會這樣流傳下來?在這個意義上,我也同意趙汀陽的觀點。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強調的,那就是,經典就是經典,經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經典必有可經典化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談不上經典化。《論語》的經典化就是《論語》不斷得到闡釋的過程。

            今天參加“經典與解釋”這套書的座談會,我也是被震驚到了。這套古典學的叢書承載了很多東西,比如文明的傳承,文明的復興,又比如對教育、對社會的關注,還有對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觸最深的是,劉小楓老師和甘陽老師對古典學的'倡導,特別關注的是讀書人的心智的養成。我對這個“養”字有特別深的感觸。讀書人的心智,在于一個“養”字,經典能夠提供這樣一種滋養。你閱讀《論語》,閱讀《老子》,閱讀《孟子》《莊子》《周易》這樣一些經典,或者是閱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康德,閱讀這些偉大的經典,你的心智會慢慢達到足夠理解這些偉大人物偉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對于讀書人,心智的養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說它指向另外一個目的。我們看《論語》,全書第一個字就是“學”——當然你跟我強調是“子”我也認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心智的喜悅不是其他任何快樂能代替的。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我們的學者都變成了學術生產者,而不再是讀書人,不再喜歡“學”字帶來的心智的養成、心智的快樂,那是十分遺憾的。那樣的學術的意義到底在哪兒呢?我不能說那樣的學術就沒有意義了,但是我至少覺得,少了“養”這個字,少了讀書人從容不迫的那樣一種淡定,少了對事態了然于心的那樣一種態度,少了那種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藥的孤芳自賞,這些都沒有了,那我們學問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閱讀經典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我們是在不斷地提升自己,我們是在“養”字當中成長,我覺得這是更可取的態度,而不是用今天的習慣去簡單地解讀他們。從“經典與解釋”這套書,我看到了向偉大的心智致敬這樣的努力,我覺得這種努力應該不斷傳承下去。田余慶先生去世以后,我去拜別田先生,回到家里就把田先生的書拿出來再讀,真是非常感慨,從書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我想,我們今天討論古今之變,或者中西之變,各種各樣所謂的斷裂,而最大的斷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斷裂。如果將來我們心智的高度能夠得到提升的話,我們也許會發現,這些斷裂還是有價值的。

            (《中華讀書報》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刪改)

            (1)下列內容是對“經典與解釋”叢書主要特點的表述,請結合三則材料選出表述錯誤的兩項是(5分)( )( )

            A. 這套叢書從策劃到出版歷時時間長,規模大,已運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種圖書。

            B. 編者在叢書中最為關注的一點是經典的滋養,認為沒有經典的滋養,就不會有心智的高度。

            C. 這套叢書內涵十分豐富,它承載了很多東西,如文明的傳承、文明的復興,對教育、對社會的關注,對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 在書中,趙汀陽指出中國的經典目前其實處在危險當中,中國的經典雖然被我們尊敬,但和當下生活已沒有太多聯系。

            E. 這套叢書的學術主張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學術源流”,這一主張愈益獲得認同,在教育界和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綜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BD 解析:選對一項2分,選對兩項5分。B項編者在叢書中更關注培養讀書人的心智,不是經典的滋養;D項“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前提不能忽視。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辨文體,概括主要內容;④找線索,概括主要內容;⑤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

            (2)閱讀材料二,概括說明第2段在文本中的作用。(6分)

            【知識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表達)。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內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經過,概括說明了《何為經典》這篇文章的觀點:經典恰恰是歷史的產物。②引用事例,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觀點更容易讓人理解。③段末只問不答,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每點2分)

            解析:根據段落所在的位置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去分析。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的步驟一般如下:第一,粗讀全文,看這篇文章主要談什么問題,或者說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為單位仔細審讀,然后用一句簡明的話把段意標示出來。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劃分文章層次。具體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顯信息,如開頭總起句、中心句、結尾總結句、承上啟下過渡句等,它們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還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議論句等。第四,無明顯的信息的段落,應該通讀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語句關鍵詞語,分析合成段意。

            (3)比較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要說明趙汀陽和楊立華談論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6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趙汀陽主要側重于談論他眼中的經典,經典和傳統的區分和關系,中國經典的困境,如何突破這種困境等。②楊立華主要側重于談論他對趙汀陽先生觀點的看法,對“經典與解釋”叢書的看法,如何解讀經典(答出讀書人心智養成的重要性也可)等。(每點3分)

            解析:回答本題需要抓住文章的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這一點,即可回答本題。

            【思路點撥】回答此類題的方法是:第一步,整體感知文本。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進而領會文章的主旨。第二步,理解命題意圖。把握試題的命題意圖,挖掘隱含在題干中的信息,確定答題的方向。第三步,確定信息區間。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按照命題要求檢索,找出問題的命題區間、信息區間和答題區間。第四步,概括整合答案。對答案進行組織,要注意分析篩選出來的內容,梳理自己思考的內容,按照要求概括出題干要求的內容。

            (4)材料三強調“讀書人的心智,在于一個‘養’字”,請結合文本談談具體的做法。(8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要多閱讀經典。閱讀《論語》《周易》等經典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心智會慢慢達到足夠理解這些偉大人物偉大作品的高度。②讀書人要把心智的養成當成讀書的目的,而不要簡單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為讀書人,不要僅僅是學術生產者,要更喜歡“學”字帶來的心智的養成、心智的快樂。④做學問時,讀書人要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種對事態了然于心的態度,要有一種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藥的孤芳自賞,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培養心智。(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這是一道探究性試題,這個題的答題區域在第四自然段,需要抓住主要內容分條列出。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試題,需要考生先讀懂文本,篩選主要信息,分條列出。結合實際,寫出讀后啟示。

          【繼續生長,經典才能不死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映山紅閱讀理解附答案12-13

          海燕閱讀理解附答案06-10

          市集閱讀理解附答案06-10

          田家閱讀理解附答案06-11

          子規閱讀理解附答案03-06

          精益求精閱讀理解附答案03-04

          感覺閱讀理解附答案03-06

          燕子閱讀理解附答案03-30

          放學閱讀理解附答案04-0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 |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 日本一本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