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漢江》和《示三子》詩歌閱讀及答案

          時間:2021-06-09 19:31:19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渡漢江》和《示三子》詩歌閱讀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渡漢江》和《示三子》詩歌閱讀及答案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示三子

            (宋)陳師道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注:第一首詩是詩人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第二首詩寫于元祐二年(1087),當時詩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計稍微好轉,即從岳家接回妻兒,一家得以團聚。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兒們剛回來的.時候。

            (1)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哪兩個詞用得好?為什么?(3分)

            (2)這兩首詩都以以反常之筆見深情(所謂反常之筆,就是看似有悖于常情其實卻符合情理的筆法),請結合兩首詩的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斷”和“復”用得好。(1分)“斷”寫出詩人與家人音問不通,彼此生死未卜的處境;(1分)“復”字寫詩人謫放時間之長,表現了詩人度日如年、孤獨苦悶的心境。(1分)

            (2):第一首“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即是以反常之筆寫深情,因為作者貶居嶺外,又長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情更怯”與“不敢問”,正表現了詩人這種矛盾的心理。(2分)

            后一首,①前兩句即是以反常之筆寫深情。“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即相忘”只是無奈而已,其實并不曾忘卻,不然何以家人團聚的日子近了卻又興奮難抑呢?“不可忍”正說明詩人對親人懷著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

            ②三、四兩句寫兒女已回到眼前,詩人卻記不清他們的容貌,恍惚難以相認,似乎無情,但是,正是因為別時兒女正小,見面時兒女形貌已非,這正說明離別的時間已久,正可見分離時惦念之苦,相憶之深。

            ③最后兩句寫與親人們團聚,自知不是夢,可心里卻恍惚不定,懷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了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然“了知”重逢“不是夢”,心里應踏實安定,卻又說“忽忽心未穩”,這一反常之筆,委婉含蓄地反映了詩人深怨別離之苦,反映了他對妻子和兒女們的真摯深切的愛。(2分,后一首詩只要答對一點就可以給兩分)

          【《渡漢江》和《示三子》詩歌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渡漢江與示三子閱讀訓練及答案12-29

          《渡漢江》閱讀答案01-24

          渡漢江閱讀答案02-08

          《渡漢江》的閱讀答案10-17

          渡漢江的閱讀答案11-04

          渡漢江 閱讀答案11-12

          渡漢江閱讀答案10-19

          《渡漢江》閱讀答案10-04

          《渡漢江》閱讀答案11-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在线观看最新国产专区 | 亚洲国产日本韩国欧美mv | 色婷婷缴婷婷5月情综天天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中文不卡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