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度倡導了怎樣的社會風尚》閱讀答案

          時間:2021-02-18 16:00:1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魏晉風度倡導了怎樣的社會風尚》閱讀答案

            一般印象中,魏晉名士是一群儀容秀美、談吐風雅的士人。但這種令人企羨的風度是否代表這一群體的全部,是一個可以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僅以鄧艾、鐘會伐蜀之役中發生的“二士爭功”悲劇為例,來談談名士的另一面。

          《魏晉風度倡導了怎樣的社會風尚》閱讀答案

            伐蜀之役由司馬昭的親信鐘會為主帥,鄧艾受命率領偏師。鐘會統帥主力十余萬,從駱谷、斜谷的大路進取漢中;鄧艾與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余人從隴西進攻,進行戰略牽制。盡管最初魏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蜀國大將姜維依仗劍閣天險,與鐘會率領的魏軍主力相持依然保持戰略上的主動權。此時,鄧艾決定放棄原來與鐘會匯合的計劃,改走陰平小徑,從而繞開劍閣天險,直取成都,進而一舉滅亡蜀漢。

            鐘會與鄧艾二人背景迥異,鐘會是名臣鐘繇之子,出身于漢末最有聲望的士人家族,與司馬昭關系密切。《世說新語》中記載,司馬昭、陳泰、陳騫、鐘會相約出行,鐘會遲到,司馬昭戲謔時故意提及鐘會父親鐘繇的名諱。時人重孝行,與人接談中觸犯對方家諱是嚴重的冒犯,但反過來,如果關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會用對方的家諱來開玩笑。素有捷才的鐘會不甘示弱,用“矯然懿實,何必同群”予以反擊。這八個字中巧妙地點到了車上三人的家諱,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陳泰的父親陳群,陳騫的父親陳矯。這種妙對是魏晉風度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士人文化認同的重要標識。

            鄧艾出身低微,是襄城典農屬下的部民,靠積累軍功而致高位。更糟糕的是,本人口吃,與講究捷悟的文化風氣格格不入;蛞蛉绱,在爭功一事上,鄧艾最后可謂冤屈而死,跟隨他滅蜀的部下也未能獲得應有的封賞。

            由此可見,魏晉風度雖然是一種精致高雅的文化,但也要注意這種文化背后的階層性和封閉性。實際上,官僚階層經過魏晉兩代的生長發育,已經形成了一個通過婚姻、交游、同僚、征辟等方式凝結起來的政治利益共同體。加之魏晉之際玄學清談的興起,這些官僚家族又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趣味和認同。東晉南朝的士族雖然并非完全承自魏晉官僚階層,但至少有兩個重要的特征源自西晉:一個是具有累世仕宦傾向的政治群體,一個是以玄學清談為共同文化特征的官僚階層。

            (節選自仇鹿鳴《魏晉風度倡導了怎樣的社會風尚》)

            1.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般來說,具有秀美的儀容和高雅的談吐兩個基本條件才能成為魏晉名士。

            B.鄧艾靈活指揮,改變計劃直取成都,在伐蜀之一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C.司馬昭戲謔不避鐘會家諱,證明二人關系密切,也表現出他們的名士風度。

            D.魏晉時代的社會階層逐步固化,使出身卑微的的個人不大可能獲得身份突破。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出問題,統領全文,引導人們對魏晉名士和魏晉風度做深度思考。

            B.文中簡述伐蜀之役,強調鐘會、鄧艾的功勞,為論述二人的最后結局做準備。

            C.主體部分使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證明語言表達對魏晉名士的重要作用。

            D.末段得出結論,指出魏晉風度不過是世襲官僚階層的趣味趨同,具有排他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魏晉名士全都是一群氣質風雅的士人,就不會發生“二士爭功”的悲劇

            B.時人雖重孝行,但即使拿家諱開玩笑,如果能表現出個人捷才,也能被欣賞。

            C.東晉、南朝士族可能會更加追逐精致高雅的文化,把玄學清談之風推向高峰。

            D.魏晉風度植根于士族官僚階層,對后世正面影響較大,但其局限性常被忽視。

            參考答案

            1.D

            2.C

            3.A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熟女偷拍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国内综合91在线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