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禮貌》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禮貌》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禮貌》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1
①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抱怨現在社會上不講禮貌。這是完全有事實做根據的。前許多年。當時我腿腳尚稱靈便。出門乘公共汽車的時候多。幾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車上吵架的人。甚至動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殊了你的腳。如此等等。試想。在擁擁擠擠的公共汽車上。誰能不碰誰呢?這樣的事情也值得大動干戈嗎?
②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關機關號召大家學習幾句話:“謝謝!”對不起!”等等。就是針對上述的情況而發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卻覺得不是滋味。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國競要學習幼兒園孩子們學說的話。豈不大可哀哉!
③有人把不講禮貌的行為歸咎于新人類。我并無資格成為新人類的同黨。我已經是屬于博物館的人物了。但是。我卻要為他們打抱不平。在他們誕生以前。有人早著了先鞭【注】。不過。話又要說了回來。新人類確實在不講禮貌方面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他們發揚光大了這種并不美妙的傳統。他們(往往是一雙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車水馬龍之中。擁抱接吻。旁若無人。洋洋自得。連在這方面比較不構細節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驚詫不已。古人說:閨房之內。有甚于畫眉者。”這是兩口子的私事。誰也管不著。但這是在閨房之內的事。現在競幾乎要搬到大街上來。雖然還沒有到“甚于畫眉”的水平。可是已經很可觀了。新人類還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④如果一個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樣都行。可我們是處在社會中。這就要講究點人際關系。人必自愛而后人愛之。沒有禮貌是目中無人的一種表現。是自私自利的一種表現。如果這樣的人多了。必然產生與社會不協調的后果。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個人小事而掉以輕心。
⑤現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不講禮貌的`惡習所產生的惡劣影響已經不局限于國內。而是會流布全世界。前幾年。我看到過一個什么電視片。是由一個意大利著名攝影家拍攝的。主題是介紹北京情況的。北京的名勝古跡當然都包羅無遺。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個光著膀子的胖大漢子騎自行車雙手撒把做打太極拳狀。飛馳在天安門前寬廣的大馬路上。給人的形象是野蠻無禮。這樣的形象并不多見。然而卻沒有逃過一個老外的眼光。我相信。這個電視片是會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國人心目中會產生什么影響。不是一清二楚了嗎?
⑥最后。我想當一個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報紙上的話:
⑦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有刪改)
[注]著先鞭:比喻先人一步。
1、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②段中作者為什么對有關部門的“用心良苦”感到“不是滋味”。
2、作者對“有人把不講禮貌的行為歸咎于新人類”持什么態度?為什么?
3、第⑤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
1、因為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國竟要學習幼兒園孩子們學說的話,本來就該有的禮貌,現在社會上卻普遍缺失。
2、①持反對的態度,為新人類打抱不平。②作者認為有人早己有了不講禮貌的行為(早著了先鞭),卻把問題歸咎于新人類是不合理的。
3、舉例論證(事實論證);論證了不講禮貌的惡習會流布全世界。
《談禮貌》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2
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漱了一聲,臉上被劃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深感不安。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師傅聽了總理的話深受感動。
1.文中周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話語極富藝術性,其中蘊含著大智慧,從三個“您”,我感受到;從“不能怪您”“怪我”,我感受到;從“幸虧”“躲得快”,我感受到。
2.朱師傅“深感不安”是因為;聽了周總理的安慰,朱師傅“深受感動”,此時他心里會想:。
參考答案:
1、文中周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話語極富藝術性,其中蘊含著大智慧,從三個“您”,我感受到周總理對朱師傅的尊重;從“不能怪您”“怪我”,我感受到周總理的'寬容;從“幸虧”“躲得快”,我感受到周總理的和氣。
2、朱師傅“深感不安”是因為周總理的臉上被他劃了一道小口子;聽了周總理的安慰,朱師傅“深受感動”,此時他心里會想:總理寬容,不跟我計較,我以后要更好地為他服務,也要像他一樣寬容地對待別人,禮貌待人。
【《談禮貌》閱讀理解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談禮貌》閱讀答案09-25
談禮貌 閱讀答案10-29
《談禮貌》的閱讀答案11-05
談禮貌的閱讀題及答案10-18
《談禮貌》閱讀訓練及答案08-19
《成熟》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8-12
《麻雀》閱讀理解題附答案10-23
《名師》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9-23
《溪水》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6-07
《談家風》閱讀理解(附答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