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記閱讀答案

          時間:2020-11-06 12:01:27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1

            木假山記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

            蘇洵

            木之生,或孽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孽:樹木砍去后重長嫩芽。拱: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踞肆:氣勢雄壯的樣子。莊栗:威嚴挺拔。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或孽而殤殤:未長成而天折

            B、幸而得不破折得:能夠

            C、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數:數量

            D、余之愛之,非徒愛其似山徒:只,僅僅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漂沉汨沒于湍沙之間其勢弱于秦

            B、則為好事者取去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C、強之以為山不賂者以賂者喪

            D、且其孽而不殤與爾三天,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3)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作者借“拔”“漂”“腐”等詞寫出棟梁之材的坎坷經歷,并以此暗示人才的遭遇。

            B、第二段是對第一段的簡單重復,字句雖有改變、更換或節略,表達效果完全一樣。

            C、作者寫木假山的形成過程,既有擬人的筆法,又有帶著濃重感情的敘述兼聯想。

            D、本文無論是由木寫到木假山,還是專寫自家三峰,作者最終還是抒發自己的心志。

            (4)將下面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而不為樵夫野人所薪,而后得至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5)文末第三段,作者對木假山“有所敬”的原因是什么?結合具體內容,簡要說明。

            答案:

            (1)C

            (2)B

            (3)B

            (4)也沒有被樵夫、鄉野之民砍木為柴,然后才能來到這里,那么其中的理數似乎不是偶然的。

            (5)作者敬之,是因為從木假山的姿態聯想到精神,品格。中鋒“意氣端重”,二峰“凜乎不可犯”“岌然決無阿附意”,寫出山峰的做岸不屈、不卑不亢的精神,也體現了作者對高尚情操和獨立品格的`追求。

            二

            [注]:①孽(niè):樹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③濆(fén):水邊。④岌(jí)然:高聳的樣子。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殤殤:未成年而死

            B、而其激射嚙食之余嚙:咬

            C、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數:命運

            D、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強之以為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以及于斧斤之不能喻之于懷

            C、然予之愛之縱一葦之所如

            D、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以“木假山記”為題,借欣賞木假山,抒發感慨,闡述事理。

            B、樹木遭受斧伐、風拔、水漂之后而成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對木假山的“愛”與“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敘議結合,使文章顯得厚重,耐人尋味。

            答

            6、D.(薪:名詞做動詞,砍木柴)

            7、C(A.以:介詞,把;介詞,因為。B.于:介詞,表被動,被(砍);介詞,在。C、兩個“之”都是助詞,用在主謂詞組做主語,取消句子獨立性。D、而連詞,表遞進關系“而且”;連詞,表因果關系“因而”)

            8、C.(相關信息在第三段段首句,作者欣賞“木假山”的理解。原句“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關聯詞語,不只,不但。“不是因其外形像山”過于絕對)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2

            木假山記

            蘇洵

            木之生,或孽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不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殤 殤: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 汩:涌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 斧斤:砍伐

            D、則非徒愛其似山 徒:只是

            8、下列前后兩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不幸而為風之所拔 故舍汝而旅食京師

            B、則為人之所材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C、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 故木受繩則直

            D、而又有所敬焉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第一段盡述了樹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種種不幸遭遇,目的是為了說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樹木中的幸運者。

            B、作者在文中詠物抒懷、借題發揮,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為喻,抒發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與世浮沉,力圖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運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贊美一種巍然自立、剛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說:我喜歡它們,是因為它們的形狀與山相似,特別是它們的魁岸踞肆,意氣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 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

            ② 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

            11、用給下列文段斷句:(4分)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參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長到能夠擔當起棟梁之任的,便被砍伐。(給分點分別是幸為則伐。幸譯成幸運的,為譯成動詞擔當,則伐譯成被動句便被砍伐。)

            ②每當想起它們,我就懷疑其中有命運定數。(給分點分別是之其數。之譯成它們,指三峰,其譯成其中,數譯成命運的定數。)

            11、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3

            蘇洵

            ①木之生,或孽①而殤,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強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而荒江之濆②,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不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③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③,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選自姚鼐編《古文辭類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注]①孽:嫩芽,②濆(fén):水邊高地。③踞肆:踞,同倨,指神態高傲舒展。

            22.第①段加點詞最幸者不幸者分別指什么? (2分)

            23.賞析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2分)

            24. 第③段作者認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2分)

            A.第①段作者說經歷風雨侵蝕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脫被樵夫砍伐厄運的樹木十分少見。

            B.第②段末尾感嘆其理似不偶然,表達了作者對造成樹木種種不幸的天命的反抗。

            C.第③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發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強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樹的生長寫到木假山的特征,轉合自如,最后以三個感嘆號收束,引人深思。

            26.指出本文主要表現手法,概括全文主旨。 (3分)

            參考答案:

            22.(2分)最幸者:逃脫種種厄運,被人發現,做成木假山。(1分)

            不幸者:本來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因為無人發現,被樵夫當作薪柴砍伐。(1分)

            23.(2分)角度一:運用排比,(1分)寫出了木假山僥幸逃脫各種摧折的經歷。(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1分)形成鏗鏘節奏,強調樹木遭受的各種不幸。(1分)

            24.(2分)木假山中間山峰端正莊重,旁邊的山峰凜然挺拔,(1分)表現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姿態,因此作者覺得它可敬。(1分)

            25.(2分)B

            26.(3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1分)主旨:以樹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表達了對人才被無端毀滅的痛惜之情;(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剛直不阿的人格理想。(1分)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木假山記閱讀答案08-20

          益王嘗作假山文言文閱讀答案11-16

          桃花心木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桃花心木閱讀感悟10-08

          《禿禿記》閱讀答案11-10

          《學舍記》閱讀答案10-03

          塞里木湖果子溝閱讀答案11-13

          豐樂亭記閱讀答案05-26

          《大龍湫記》閱讀答案04-21

          右溪記閱讀答案04-04

          豁然堂記閱讀答案08-1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色五月激情中文字幕 |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 | 日本免费的网站全黄 | 无吗有吗伊人亚洲精品 | 亚洲日韩欧美中字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