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

          時間:2021-03-07 10:08:34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閱卷打分時的參考,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1

            ⑴你能想到嗎?千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與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動物吸進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進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氣。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結論:動物能使地球升溫,而植物則使地球降溫。如果哪一方占上風,那么地球就會面臨溫室效應或又一次嚴寒期。

            ⑵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炸”時期,到處都是將二氧化碳釋放到空氣中的節肢動物,它們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20倍,所以當時的氣候極其溫暖。

            ⑶但是,植物進行了反擊。化石顯示,4.5億年前,含有木質素的植物首次出現,木質素使細胞堅硬,這樣植物就得以長大,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樹木。隨著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長,毫無約束的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取著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減少,而不能吸收木質素的、饑餓的節肢動物對此無能為力——地球進入了嚴寒期。

            ⑷動物又通過進一步進化進行了回擊,主角是白螞蟻和恐龍,它們學會了如何食用木質素,如何繁榮昌盛。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物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區酷熱而潮濕,又恢復了溫室效應。

            ⑸然而植物并沒有被消滅。在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災難而徹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這一機會再次反擊,突破點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現。青草本身不會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軟土,軟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實上,草地生態系統含有的二氧化碳比森林生態系統還多。

            ⑹過去約4000萬年來,大量草地布滿全球,取代了許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帶。在草地的影響下,地球逐漸降溫,終于在200萬年前進入冰川期。

            ⑺大約1萬年前,由于人類活動的顯著增強,使地球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來,地球的溫室效應愈來愈明顯。

            ⑻也許,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生物個體調節其體內環境那樣,不停地調節著地球的大氣環境,使氣候能適應地球上生物生存進化的需要。換句話說,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環境,而不是在被動地適應環境。果真如此,數十億年的氣候變遷不僅僅是太陽或地球的原因,生物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參與其中了。

            (選自《科技日報》,有改動)

            1.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2.本文主要采用的說明順序是:

            3.你認為文章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寫出兩種,并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4.第⑻中加點的詞語“也許”能否刪除?為什么?

            5.本文中,植物吸收或保存二氧化碳有哪些方式?請分列出來。

            6.作者說:“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環境,而不是在被動地適應環境”,你認為正確嗎?請聯系生活實際加以說明。

            答案:

            1.生命(動植物)對氣候的影響(調節)

            2.時間順序

            3.①舉例子 例子主要在第⑵~⑸段 ②列數字 例:1)“它們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20倍。”2)“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物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今天的3倍。”(表時間的詞語不屬于列數字)③打比方 例:“地球的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與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

            4.不能刪除。“也許”表估計、推測,表明下文的結論是作者的一種推斷,還未經科學證實,這樣更能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5.①通過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收。②通過草地形成軟土來保存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2

            生命與氣候

            ①你能想到嗎?千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與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動物吸進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進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氣。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結論:動物能使地球升溫,而植物則使地球降溫。如果哪一方占上風,那么地球就會面臨溫室效應或又一次嚴寒期。

            ②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炸”時期,到處都是將二氧化碳釋放到空氣中的節肢動物,它們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20倍,所以當時的氣候極其溫暖。

            ③但是,植物進行了反擊。化石顯示,4.5億年前,含有木質素的植物首次出現,木質素使細胞堅硬,這樣植物就得以長大,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樹木。隨著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長,毫無約束的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取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減少,而不能吸收木質素的、饑餓的節肢動物對此無能為力——地球進入了嚴寒期。

            ④動物又通過進一步進化進行了回擊,主角是白螞蟻和恐龍,它們學會了如何食用木質素,如何繁榮昌盛。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物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區酷熱而潮濕,又恢復了溫室效應。

            ⑤然而植物并沒有被消滅。在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災難而徹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這一機會再次反擊,突破點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現。青草本身不會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軟土,軟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實上,草地生態系統含有的二氧化碳比森林生態系統還多。

            ⑥過去約4000萬年來,大量草地布滿全球,取代了許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帶。在草地的影響下,地球逐漸降溫,終于在200萬年前進入冰川期。

            ⑦大約1萬年前,由于人類活動的顯著增強,使地球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來,地球的溫室效應愈來愈明顯。

            ⑧也許,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生物個體調節其體內環境那樣,不停地調節著地球的大氣環境,使氣候能適應地球上生物生存進化的需要。換句話說,地球地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環境,而不是在被動地適應環境。果真如此,數十億年的氣候變遷不僅僅是太陽或地球地原因,生物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參與其中了。

            13.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14.本文主要采用的說明順序是:

            15.你認為文章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寫出兩種,并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①

            ②

            16.第⑧段中加點的詞語“也許”能否刪除?為什么?

            17.本文中,植物吸收或保存二氧化碳有哪些方式?請分列出來。

            18.作者說:“地球地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環境,而不是在被動地適應環境”,你認為正確嗎?請聯系生活實際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四)13.生命(動植物)對氣候的影響(調節) 14.時間順序 15.舉例子。例子主要在第②—⑤段 列數字:它們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 20 倍。 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物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高達今天的 3 倍。 打比方 :地球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與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 16.不能刪除。 “也許”表估計、推測,表明下文的結論是作者的一種推斷,還未經科學證實,這樣更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7.①通過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收。②通過草地形成軟土來保存。 18.言之成理即可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3

            你能想到嗎?千百萬年以來,地球的氣候是由地球的兩大生命王國-動物界與植物界的斗爭所決定的。動物吸進氧氣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則吸進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氣。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動物能使地球升溫,而植物則使地球降溫。如果哪一方占上風,那么地球就會面臨溫室效應或又一次嚴寒期。

            五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炸”時期,地球被各種各樣的生物占領著。當時的土壤中到處都是把二氧化碳釋放到空氣中的切肢動物,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20倍,當時的氣候極其溫暖。

            但是,植物很快進行了反擊。化石顯示,4.5億年前,含有木質素的植物首次出現木質素使細胞壁堅硬,這樣植物就得以長大,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樹木。隨著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長,毫無約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從空氣中吸取著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減少,而不能吸收木質素的、饑餓的節肢動物對此無能為力-地球進入了嚴寒期。

            動物再次通過進一步進化進行了回擊。當時的主角是白蟻和恐龍,它們學會了如何食用木質素,如何繁榮昌盛。它們粗重的呼吸及對植被的破壞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達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區酷熱潮濕,又恢復了溫室效應。

            然而植物并沒有被消滅。在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災難而徹底水失后,植物抓住了這一機會,突破點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現。青草本身不會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軟土。軟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實上,草地生態系統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態系統還多。

            過去約4000萬年,大量草地布滿全球,取代了許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帶。在草地的影響下,地球逐漸降溫,終于在200萬年前進入冰川期。

            大約1萬年前,由于人類活動的顯著增強,地球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來,地球的溫室效應愈來愈明顯。

            也許,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生物個體調節其體內環境那樣,不停地調節著地球有大氣環境,使氣候能適合地球上生物進化的需要。換句話說,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環境,而不是在被動地適應環境。果真如此,數十億年的氣候變遷不僅僅是太陽或地球的原因,生物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參與其中了。

            8.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氣候與生命的關系。(3分)

            9.請寫出本文的說明順序。采用這樣的順序與說明內容有什么關系?(3分)

            10.本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本文主要運用的兩種說明方法。(4分)

            11.本文最后一段中加點的詞語“果真如此”不能刪去的理由是什么?(4分)

            12.聯系本文內容,調動你的知識積累,說說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氣候可能發生怎樣的變化,并簡述理由。(4分)

            參考答案:

            8.【答案示例】生命與氣候共同進化。或:氣候是由兩大生命系統的斗爭決定的。或:動物占上風,地球產生溫室效應;植物占上風,地球進入嚴寒期。

            9. 【答案示例】以時間為說明順序。本文說明內容是生命與氣候共同進化,進化的前提是時間的推移。

            10.略

            11. 【答案示例】“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觀點成立,就能產生后面的結果。所以不能刪去。

            12. 【答案示例】溫室效應得到控制,氣溫升高的速度減緩。人類對溫室效應的危害有充分的認識,已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控制。或:溫室效應加劇,氣溫進一步升高。人類活動增強,植被減少。或:溫室效應與嚴寒期交替出現。主要看動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風。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09-24

          生命與氣候閱讀答案09-24

          生命與氣候 閱讀答案09-24

          生命與氣候現代文閱讀答案11-18

          生命的化妝林清玄閱讀與答案12-20

          氣候的威力閱讀練習及答案07-12

          《組裝生命》閱讀答案01-08

          《感謝生命》閱讀答案03-14

          《感悟生命》閱讀答案03-14

          生命的品格閱讀答案12-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 |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