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與文明對話中包容的智慧》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1-07-19 11:31:43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文化交融與文明對話中包容的智慧》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化交融與文明對話中包容的智慧》閱讀練習及答案

            文化交融與文明對話中包容的智慧

            劉長樂

            有人說,世界的動蕩不安源于“文明的沖突”,而且這種沖突將越來越深刻地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怎樣通過對話消弭人類的隔閡?這時,一種浸透著宗教精神的東方價值觀——包容進入了人們的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維方式。

            中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重新走向開放,在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時,社會形態也不可逆轉地走向了開放、開明。究其歷史文化根源,開放應是中國文化必然呈現的一種狀態。從唐僧西天取經到鄭和下西洋,從接受佛教到接納遣唐使,傳統中國曾有著對外開放包容的恢弘氣度,而中國近代的洋務運動、一百多年來中國學生大規模的出國留學潮和最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大潮,更顯示了中國知識階層在工業化、現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繼,用鮮血和生命尋求真理與復興的不懈努力,顯示了中國學習世界,融合世界的強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中國文化被認為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體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正是這種包容性,維系了中國文化脈絡綿延不絕,它所哺育出來的民族精神維系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為主體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都是主張思想文化的多元開放。這種多元開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學不斷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為一種綿延不絕的思想體系;另一方面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傳統,并生生不息。“滄海不遺點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棄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國文化綿延不絕,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結果。

            儒家創始人孔子作為魯文化的代表,與齊文化的代表晏嬰是有矛盾的,在齊魯“夾谷之會”還曾發生過公開的爭執,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齊文化,他在整理《五經》時,并不因為《詩經》中的齊文化內容而刪掉齊詩,這正是他胸懷寬廣的體現。孔子被后世譽為“集大成者,其主張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國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從仁出發,亦可肯定人與天地萬物一體的圓滿和諧。“和而不同”的模式對各種不同文化有相當寬厚的容忍性。中國文化在觀念和價值上對21世紀人類所能提供的有意義的東西,也許就是“以仁為體,以和為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開放、開明的中國更加渴望與世界對話。中國在傳統文化精粹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希望參與到世界文明的對話中,希望在文明的對話中找到和諧,找到中國未來文明發展的坐標。世界應該感覺到了中國人對于文明對話的自信和迫切。

            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多元化走勢,最終將使東西方文化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路徑,也將是殊途同歸,長安羅馬,大道相通。用平等鋪路,無差別尊重。與人為善,尊重個性,交換立場,平等眾生——那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那就是多贏共和的結局,也就是包容智慧的體現。

            (有刪改)

            1.下列對包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儒家主張思想文化的多元開放,注重對其他各派思想的吸收融合,但這種多元開放并不意味著儒學就具有包容性。

            B.鄭和下西洋、接納遣唐使、洋務運動以及百年來大規模的留學潮,都顯示出中國學習世界、融合世界的包容心態。

            C.包容是一種浸透著宗教精神的東方價值觀,它能為解決“文明的沖突”、消弭人類的隔閡提供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D.“和而不同”在強調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的同時,也突出了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是一種富有中國智慧的古老理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新時期中國的對外開放,究其歷史文化根源,具有必然性,是中國愿意融合世界、包容世界的反映。

            B.中國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促成了中國文化的連貫發展,維系了中國文化脈絡的綿延不絕,哺育了我們的民族精神。

            C.開放的中國之所以渴望與世界對話,并擁有相當的自信心,是因為它在傳統文化中找到了包容的智慧。

            D.中國文化得以綿延不絕,這使中國的傳統文化主張多元開放,并進而形成了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儒家的文化理念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且使其兼收并蓄,綿延不絕。

            B.中國古人倡導“仁”的觀念,亦是對“和”的肯定,體現了一種包容精神,它對人類在2l世紀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C.孔子在整理《詩經》時,并沒有刪掉其中的齊詩,是因為他對儒學以外的文化傳統采取了積極的繼承和吸收的態度。

            D.東西方文化最終的相互融合,有賴于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多元化走勢,也依靠平等、尊重求同存異等包容的智慧。

            答案:

            1.A【解析】曲解文意。“并不意味著儒學就具有包容性”與原文“另一方面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傳統”不符。

            2.D【解析】因果倒置。應該是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使中國文化綿延不絕。原文第四段的“中國文化綿延不絕,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結果”是判斷的依據。

            3.C【解析】強加因果關系。沒有刪掉《詩經》中的齊詩跟孔子對“儒學以外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吸收沒有因果聯系。

          【《文化交融與文明對話中包容的智慧》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韓愈《湘中》閱讀練習及答案11-01

          閱讀練習及答案09-11

          《用文化滋養時代的心靈》閱讀練習及答案11-05

          文化的交融作文11-08

          《磨》閱讀練習及答案07-14

          《祝福》閱讀練習及答案06-06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2-17

          《圍城》閱讀練習及答案11-07

          《交情》閱讀練習及答案11-01

          《愛蓮說》閱讀練習及答案09-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9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 |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