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3-06-13 11:43:4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娥②:被白發、欺人奈何!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閱讀練習及答案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作者作此詞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南京。呂叔潛字虬,是作者的朋友。②?娥:指月中的嫦娥。

            1.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被譽為“詞中之龍”。在這首詞中,詞人巧妙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使全詞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指出其中一種表現手法并結合詞句簡要分析。(4分)

            2.杜甫曾寫“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以此來寄托自己對家人的思念。請結合全詞內容回答:本詞最后一句化用杜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示例①化用神話傳說,詞人由中秋賦月而聯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進而與嫦娥對話,感嘆白發欺人、壯志難酬,使全詞充滿浪漫色彩。示例②比喻新穎奇特,詞開篇便以“飛鏡重磨”喻月亮,用秋影金波寫月色,十分新奇,形象生動。畫面極具動感。示例③想象神奇大膽,詞人想象自己飛赴月宮,要斫去桂樹,讓更多清光照滿人間,想象大膽夸張,極富浪漫主義氣息。(三例任答一個即可,答出手法2分,分析2分。如答案在三例之外,只要有道理也可給分)

            2.砍掉月亮上的桂樹,讓潔白、清涼的月光更多的灑向大地。(1分)作者化用杜詩,賦予“月中桂”更加豐富的比喻義,桂樹遮月,借喻淪陷區百姓的悲慘生活,或朝廷投降派不思北伐的黑暗現實。(1分)一個“斫”字有力地表達了作者決心掃蕩黑暗,驅逐反動勢力,實現統一,把更多的光明帶給人間的政治理想。(2分)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賞析08-18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原文及賞析07-16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原文及賞析10-15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_辛棄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2-01

          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閱讀練習及答案07-16

          文言文《呂蒙的故事》閱讀練習及答案11-16

          《阿房宮賦》閱讀練習以及答案04-13

          《史記·吳太伯世家》閱讀練習及答案07-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精选AV免费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