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

          時間:2023-03-13 12:03:0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1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觀察、描述景物的特點。

            第一課時(總x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走過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們該來經歷火熱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樣的呢,誰能說說呢?

            (學生七嘴八舌)

            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他們筆下的夏是“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干燥炎熱的風”,“兇惡的嘶叫著”,“人像快干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的內容中苦悶壓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確)——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當代作家梁衡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嘆服。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夏》確實能夠得上是當代散文中一篇難得的精品。(板書夏梁衡)

            二、研讀課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作者梁衡筆下的夏具有哪些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②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熱愛、贊美)

            2.細讀課文,深入思考:

            ①比較:

            A.春夏景物比較:明確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與春秋天的色彩比較,比較寫夏之熱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得出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歌頌勞動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寫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寫夏景——選擇細草成厚發綠煙成黛色長墻蟬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等極具季節特征的景物描寫

            B.對“旺季”描繪——麥子剛割過棉苗(挑)、高粱、玉米(舉)、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體現夏于緊張、急促的旋律用田間揮鐮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快打等來具體表現。

            D.抽象事物具體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體表現冷用“夕陽、紅葉”具體表現赤

            三、作業:

            根據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寫一段夏景。

            第二課時(總x課時)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語言特色。

            2.通過比較閱讀,體味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課學習,你有哪一些收獲?

            1.運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學習到抓住特征寫景。

            二、學習文章的語言特色——生動、準確、表現力強。

            1.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對偶)

            2.動詞的運用。(結合課后探究練習二)

            3.短句的運用。

            4.敘述、議論、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5.照應。

            三、比較閱讀: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

            要求:

            1.注意寫景方法

            2.體味作者感情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對于季節,我們有著太多各自的感觸,現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進行表述。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句式:仿句:我愛春天,愛她的萬物復蘇,愛她的草長鶯飛。我愛 ,愛她的 ,愛她的 。

            (要求:從春夏秋冬中任選一季進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時統計愛這季節的人數)好,大家對季節的喜愛各有緣由。然而愛夏的卻寥寥無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梁衡他愛的夏天,看看他到底愛她的什么,那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他的《夏感》,去領略夏天的獨特之美。(板書課題)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貯滿(zhù ):儲存、積存

            澹澹(dàn ) :水波蕩漾的樣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氣勢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朗讀,注意字詞,句讀,情感。(全班齊讀)

            朗讀本文要大聲,要有“磅礴之勢”,傾吐“升騰”之氣,表達出“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的情調、語調,讀出梁衡散文語言的剛性氣質、男性風格。

            2.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讀課文

            1、你認為文章哪一段最優美?請簡述理由。

            從修辭和感觀兩個方面賞析第二自然段

            配樂朗讀優美段落(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句式的特點:短小體現節奏快

            2、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三至五個比喻句和擬人句[1] ,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再看擬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3、文章最后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據你所知,有關夏天的古詩句有哪些?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輕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王維《苦行》

            四、品味語言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瑯瑯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之情,深情贊美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六、作業:

            1、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2、修改你的片斷并書寫好在班級學習園地展示你的才華和書法

            七、板書設計:

            夏之景:

            景美 修辭:比喻、擬人

            感觀:由視覺、聽覺到嗅覺。

            夏之色: 金黃(收獲已有而希望之未盡)

            夏 感 緊張、熱烈、急促

            梁 衡 人美 夏之律:緊張、急促(人勤快)

            贊美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學《夏感》這篇文章時我不拘泥于教參的理解,自己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因此,在備課上我下了一翻工夫,總算是有了一些個人的思考與創造。這篇文章備課時,我參考了許多資料,但總覺得教材處理起來不能完整、系統,體現一個梯度并有一個高潮。于是,自己鉆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這篇文章以贊美夏天為主題,贊美夏天的什么?有兩點是明確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啟發人的積極奮進的精神。但夏天的那種“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意義不是更有意義嗎?于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為線索組織教學,分析感悟時,深入引導學生理解主題。

            一堂課不可能盡善盡美,我覺得,要能夠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并積累經驗。當然,不足之處更應該深刻反思。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最失敗的是,課堂預設過多,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太少,以至于有“請君入甕”之嫌,因此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后的教學還應該多考慮這個方面。

            【1】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初步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品味語言.所以這種提法顯得太狹隘,應改為“下面老師把2-4段的內容交給大家,每個人選擇幾個你喜歡的句子,從煉字、修辭、句式等角度來品味。先理解,然后依照自己的理解讀出聲來。等下,咱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理解和朗讀入味。”

            【2】在第三個大的教學環節中還應該設置第4個環節:感悟本文的主題。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3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關系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并在腦海里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為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說說自己聽后的感悟。并說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于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并說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師先給我們同學做個示范:

            范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

            示范:“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并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范例(二)(2)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

            示范:烘烤:太陽溫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涌: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范: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蘊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二)體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贊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里,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三)質疑探究: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發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于了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n 1946年生于山西

            n現任:①新聞出版署副署長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2)梁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梁衡》里對梁衡的評價:

            ①梁衡很謙虛②梁衡待人誠懇

            ③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④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泛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著身子去堵。 ——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為梁衡有著一顆不需要強調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為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為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說,“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閑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閱讀下面這首詩,說說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為我們這節課,也為梁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梁衡有心創《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

            (1)課外閱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梁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贊美

            向往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理解、積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華秋實閑情逸致”等詞語;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理解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進入作者為我們營造的緊張、熱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夏的鐘愛以及流露出的對夏、對勞動者、對活力與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間對夏、對勞動者的贊美,并能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學難點:從對夏的贊美,延伸到對活力、和生命的贊美,體會作者對自然、生活、生命的熱愛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展。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有效的學習者,并促使教學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習的課堂,才是有效的;只有獲得師生雙方情感認同的課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師生雙方都在情境中獲得了情感體驗的課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的課文,本文描寫夏季的景象,表現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總體特點,中間三段從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農民勞作的景象,三個方面具體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里農民勞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達作者對夏季的熱愛和贊美。全文五段各有寫作的重點,像一組畫,從不同方面描繪了夏的景象,層次井然,思路清晰。

            此文被編排在七年級上冊,除了閱讀的難度和深度適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之外,應該更適合剛從小學畢業,而又將面對中考,乃至命運轉折時期的學生。文章的中心著眼于“承前啟后、生命交替”和“黃金的”兩處,因此把教學主題定位為“生命之夏”--初中的學生正進入了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時期,他們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有走向成年的輝煌,這不正是一個生命的“夏季”嗎?

            與前面兩個以“人生”為主題的單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單元是一個以季節題材串聯起來的主題單元。前者側重于人生的信條、志趣、哲理,而本單元的課文則側重于從景與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諦。如果說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話,那么這個單元的文章則是間接感悟。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單元教學最終還應該落實到怡情悅性上。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能夠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章,掃除閱讀障礙,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時,剛接觸初中的文章,閱讀的興趣較高,課堂上的表現比較積極,思維也很活躍。這也有利于課堂中形成互動參與的氣氛。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導和指點的。對于文本的感悟,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對于文化、生命的意識和認識正在逐漸形成中。學生的認知遵循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情感體驗也經歷著從無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過程。

            然而隨著年級段的升高,供學生閱讀訓練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漸增加,難度值也相應提高,因此應該繼續培養他們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閱讀、思考、感悟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火熱的夏天已與我們揮手告別,但我們對她的感受一定還記憶猶新吧。我很想知道你們喜不喜歡夏天,對夏天有著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那么,當代作家梁衡對于夏天抱有怎樣的情感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衡先生的文章--《夏感》,讓我們一起來體味作者的情感。(大屏幕顯示課題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步曲》(三卷)《數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掃清文字障礙

            給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

            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主宰(zǎi):統治。匍匐(púfú):爬行。

            芊芊(qiān):草木茂盛。澹澹(dàn):蕩漾的樣子。

            春華(huá)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閑情逸致:閑適的情致。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2、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句。(大屏幕顯示如下,要求學生大聲的朗讀三遍,一次比一次的聲音大)

            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老師提問:歷來文人不喜歡贊美的夏季,作者為什么說是“黃金”的季節?是不是在印刷的時候印錯了?應該是“金黃”而不是“黃金”?

            (預設:學生可能認為是印錯了,也可能有學生說沒有印錯,到底是不是印錯了,或者作者為什么認為是黃金的季節,讓我們一起來品讀課文,一同感受作者筆下的夏季吧)

            4、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根據以下問題在文中劃出相關句子:

            (1)、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夏天已經來臨了?

            (2)、夏天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是怎樣的?

            5、組織學生課堂交流,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大屏幕顯示如下)

            (1)、表明夏天來臨的景象:蟬兒、麥浪、熱風………

            (2)、夏天帶給作者的突出感覺:

            ①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

            ②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五)、主旨探究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大屏幕顯示如下)

            齊讀:“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別就兩個問題展開交流討論,每組選一名同學作記錄,整理歸納本組的討論結果。(大屏幕顯示如下)

            思考:

            (1)、為什么說夏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代表著“緊張的旋律”?(提示:結合其他段落進行分析)

            (2)、我為什么要贊美這樣“苦澀”而又“緊張”的夏天呢?

            (3)、以“因為這是一個____的夏”的句式,說說作者贊美夏季的原因。

            3、交流各自的討論結果,教師歸納各組討論結果并作必要的引導。(大屏幕顯示如下)

            (1)、因為夏天意味著農民要在田野里進行辛勤緊張的勞作,沒有休閑的時間。

            (2)、作者贊美夏天其實表現了對勞動的歌頌,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贊美。

            (3)、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夏天,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夏天,

            這是一個色彩金黃的夏天,

            這是一個氣勢磅礴的夏天,

            這是一個緊張勞作的夏天。

            教師追問:文中那些語句體現了農民勞作的辛勤與緊張?

            明確:辛勤:彎著腰、流著汗、早起晚睡、半夜醒來

            緊張:繃緊、快割、快打、又得、趕快去

            (4)、學生齊讀第四小節,再次感受農民的辛苦和忙碌。

            提問:

            ①通過學習你們現在還認為是把“金黃”印成“黃金”了嗎?

            ②作者為什么把夏天看得和黃金一樣的珍貴呢?

            (學生自由發言,通過引導讓學生從旺盛的生命力、承前啟后、生命交替和勤勞的品質這幾個方面思考。)(大屏顯示如下)

            (黃金般)旺盛的生命力

            黃金之夏(黃金般)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生命之夏

            (黃金般)勤勞的品質

            (六)、語句賞析

            學生在明確作者贊美夏天的意圖后,順勢引導他們通過賞析和朗讀語句,體味作者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夏天的贊美之情。(大屏幕顯示如下)

            源于對勞動的熱愛,對農民的贊美,作者對夏天景色的描寫也就充滿了。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請找出來讀一讀,并說說它好在哪里。

            示例

            好句: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

            品析:句中“泛泡、冒氣、沸騰、密密的厚發、淡淡綠煙”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過程,新奇形象又樸素自然。

            (說明:1、對于一些特別精彩的或有鮮明語言特色的句子或句群要鼓勵學生反復朗讀,讀出味道,讀出感情。例如:“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這一句朗讀的時候要通過先改動句式再對前后兩句的表達效果加以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到該句蘊涵了農民的急切的心情,讀出急切的感覺來,在個別朗讀之后可再進行集體朗讀。這樣可以加深印象,加深體會。

            2、要鼓勵學生多找出一些自己認為好的句子來,可不必嚴格按照示例作品析,怎么想就怎么說。對于學生的發言以鼓勵為主,明顯的錯誤加以糾正,但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敢于發言且言之有理的給以肯定和鼓勵;對于發言精彩的學生,則要加以表揚并帶動學生鼓掌,這既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對課堂氣氛的激活。)

            (七)、課外延伸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夏季的鑒賞和思考延伸至課外。(大屏幕顯示如下)

            作者說: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那么依你之見,夏之色又意味著什么呢?請你仿照例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夏之色為,如,如。

            冬之色為,如,如。

            提示:

            1、冷和熱分別是綠和赤帶給人的感覺,而綠和赤又分別是春和秋的顏色;

            2、碧波和夕陽體現了綠和赤的顏色,但兩者四季都有;

            3、嫩竹與紅葉同樣分別體現綠和赤的顏色,但兩者又分別是和秋天所特有的;

            4、兩句話的最后部分都體現的是季節顏色帶給人的感悟。

            示例: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八)、課堂總小結

            人生之秋的收獲來源于夏的不斷耕耘,人生之秋的豐碩源于夏的不斷積累、耕耘。愿你經過夏的積淀能夠獲得一個沉甸甸的秋。

            (九)、布置作業

            趁熱打鐵,組織學生拿出紙和筆寫下自己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感受。(大屏幕顯示如下)

            在領略了夏天的風采,傾聽了作者的贊美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請談一談。

            我的感言:

            (十)欣賞課文朗讀和畫面

            播放老師的配樂朗讀并配有相應的畫面,讓學生再次體會文章的美。

            板書設計

            緊張夏之景喜愛夏天

            夏

            熱烈夏之色贊美夏天

            感

            急促夏之律更贊美辛勤勞作的農民

            六、本課的亮點與教師個人的教學專長

            亮點:本文描寫了夏季的景象,表現出夏季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開放地吸納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體驗,鼓勵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達成共識,在教學生成中共同發展。

            教學專長:在從教二十多年里,我總是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新的課程改革,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過失,及時和學生溝通,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愛心、耐心是我走向成功的秘訣。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教具準備:

            三用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貯滿(zhù):儲存、積存

            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2、感知課文

            (1)文章第一段強調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緊張、熱烈、急促總括全文對下文有提領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緊承上文的寫景來抒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熱愛、情有獨鐘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三、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1、探究寫法: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體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樣的特點?

            (1)第二段描寫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和嗅覺,運用比喻和擬人細膩描寫,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對比,襯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這段描寫顯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寫夏天緊張的旋律,主要通過農民勞作的景象來展示:一寫勞作辛苦,二寫緊張忙碌,烘托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課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點?

            用春秋和夏對比,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2、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4)“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5)“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6)“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四、課堂練習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瑯瑯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六、作業:

            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板書設計:夏感

            梁衡

            總括緊張、熱烈、急促(提領)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辭、感官)

            寫景夏之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對比)

            夏之旋律勞作辛苦、緊張忙碌(烘托)

            抒情大聲贊美(對比、欲揚先抑)

            七、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能力、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有關夏季風景的畫面。

            讓學生說一說對夏季的感受,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鑒賞能力。

            三、作者簡介。(多媒體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

            指名朗讀。

            四、檢查預習。

            1.讀準字詞的音。

            2.解釋詞語。

            五、初讀感知。

            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點?

            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現的?

            2.討論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討賞析。

            重點研討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從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緊張旋律來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師生討論交流,在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熱烈、奔放以及農民們的辛勞,夏季確實是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是個值得贊美的季節。

            八、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業。

            1.仿照句式,結合課文或發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期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2.收集有關夏的詩句及散文。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夏感》教案10-14

          夏感語文教案10-27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08-23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09-23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4篇02-21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7篇02-01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教案09-02

          七年級語文《夏感》說課稿01-23

          七年級語文《夏感》說課稿09-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一区欧美日韩精品一级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