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8-01 09:21:56 麗華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2

            (1)陸地水體類型:

            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水源補給類型補給時間補給特點我國分布地區

            雨水夏秋季節水量變化大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定西北地區

            湖泊水全年有調節性,水量穩定東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穩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普遍

            (3)水循環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海陸間大循環(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節,陸地循環,海洋循環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3

            一、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

            1.表現: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及其組合上的差異。

            2.成因:不同地域物質、能量分布的不同狀況。

            3.自然帶的形成(帶狀)。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二、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的地域分異

            1.水平地域分異

            (1)由赤道到兩極

            影響因素:太陽輻射

            形成基礎:熱量

            分布規律:大致與緯線平行,沿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方向延伸

            影響因素:降水

            形成基礎:水分

            分布規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垂直地域分異

            規律:地表景觀隨高度發生有規律的更替現象,緯度越低,,山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隨海拔的增加,水分條件、熱量狀況及其,組合的垂直變化))

            3.非地帶性分異規律:主要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響。

            【問題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環境中能否找到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為什么?

            答案:不能。因為不同區域物質、能量分布及其組合狀況是不同的,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個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只有山地達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緯度范圍內,足以引起自然環境及其組成成分的急劇變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現。因此山地自然帶的發育往往與該山地所處緯度及相對高度有關。

            3.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為什么會呈現出熱帶稀樹草原景觀?

            答案:東非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不具備形成熱帶雨林的水熱條件。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4

            洋流的分布規律

            規律一: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中低緯度),形成了以副熱帶海區(3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規律二:在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了以6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規律三:在南極大陸的周圍,陸地小,海面廣闊。南緯4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西風漂流(寒流)。

            規律四: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影響,冬季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作用,形成了實際的大洋洋流分布,

            地理洋流知識點總結:重要的洋流

           、偬窖螅罕碧窖笈鳌⑷毡九鳎ê诔保、千島寒流(親潮)、加利福尼亞寒流、秘魯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亞寒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墉h球:西風漂流(寒流)。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5

            青藏鐵路建設的社會經濟意義?

           、偌涌煳鞑块_發,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

            ②有利于民族團結,維持我國西部邊疆的政治和社會穩定。

           、塾欣诖龠M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苡欣陟柟虈;

           、萦欣诤侠聿季秩珖煌ňW。

            四種進藏鐵路線(青藏鐵路、滇藏鐵路、川藏鐵路、甘藏鐵路)預選方案中,為什么選擇青藏鐵路?

           、傺赝敬蟛糠值貐^地勢平坦;

           、诰路最短,總投資最小;

            ③克服凍土技術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6

            洋流分類

            1、按成因:

            風海流:形成動力為大氣運動,規模很大。例如:西風漂流、信風帶內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異引起,多出現在封閉海域與外洋之間。例如: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紅海與印度洋之間。

            補償流:分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兩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魯寒流。

            2、按性質:

            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多由低緯流向高緯或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多由高緯流向低緯或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島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區。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這種洋流類型較多。

            極地流:分布于極地海域。例如:南極繞極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陸地影響大。例如:我國的沿岸流。

            影響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海水在盛行風的吹拂下,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與地面風帶模式及其分布有著密切關系。

            除了盛行風以外,還有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因素,它們共同,形成了實際的大洋洋流分布。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7

            氣象災害

            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加強臺風監測,及時發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生態環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坶_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8

            一、氣候變化

            1、氣候變化

            是指一個特定地點、區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改變,是以某些與平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征,如溫度、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度量的。

            2、氣候變化史

           。1)地質時期: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

           。2)歷史時期:期間全球氣候有兩次較大的波動。

           。3)近現代::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呈上升趨勢;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1、全球氣候變化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

            2、加劇了自然災害。

            3、將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變化。

            4、對主要生產領域,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影響更為顯著。

            5、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如厄爾尼諾、干旱、洪澇、熱浪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9

            1.四季劃分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變化。

            2.劃分的方法有三種:

           。1)物候四季: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

            (2)傳統四季:以“四立”為起始點。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為起始點。

            3.五帶的劃分依據是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界限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4.黃赤交角與回歸線、極圈之間的關系

            ⑴黃赤交角的度數等于南北回歸線的緯度數,與極圈的緯度數互余。

            ⑵如果黃赤交角變小,南北回歸線度數變小,極圈度數增大,從而使熱帶和寒帶的范圍縮小,溫帶范圍擴大。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南北回歸線緯度變大,極圈緯度減小,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小。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0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環

            (1)相互聯系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分布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a)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b)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

            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

            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規律:

           、僦械途暥妊罅魅Ρ卑肭虺薯槙r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诒卑肭蛑懈呔暷鏁r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濕作用。

            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

            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萍歼M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1

            河流搬運能力降低,促使沉積發生,形成堆積地貌。常見的河流堆積地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沖積扇平原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河流出山口后,比降顯著減小,水流又分成許多交漢,成扇狀向外流動,河流能量顯著降低,大量物質堆積下來,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隨著各支汊的不斷堆積和變遷,就形成沖積扇。沖積扇的物質結構,一般是頂部物質較粗,主要為沙、礫,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堆積的物質逐漸變細,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粘土,分選性較好,所以沖積扇是較好的含水層,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也可形成疊置沖積扇。

            (2)河漫灘平原

            河漫灘平原發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漸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

            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區的沖積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積占優勢的產物。河流到達海洋人?谔,由于流速極緩、水流擴散,將攜帶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下來,加上海潮頂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頂尖朝向陸地的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且縱橫交錯,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2

            判斷氣候類型

            A、先以氣溫定帶(氣候帶),縮小范圍

            全年平均氣溫高于20℃,最低氣溫月均溫在15℃以上,為熱帶(包括四種)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為熱帶季風氣候或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低于0℃,為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氣候類型),鎖定目標。

            夏雨型: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全年多雨型: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均勻型: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3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空間運行軌道。

            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體積質量適中,地球內部物質運動促進海洋的形成。

            2、太陽活動標志:黑子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對地球磁場的影響。

            3、自轉地理意義:

           、佼a生晝夜交替現象;

            ②產生地方時差異;

           、鬯竭\動物體的偏向;

           、艿厍驒E圓體的形成。

            4、公轉地理意義:

           、贂円归L短的時空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

           、鬯募镜慕惶;

            ④五帶的分布。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4

            環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活的人口數(生存)。

           、谟绊懸蛩兀嘿Y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木桶效應)、經濟等。

           、厶攸c: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16億。

            合理人口容量,定義:養好的人口數(發展)

            影響因素:

            ①自然環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诘赜蜷_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

            ③本國自然資源:正相關。

            ④生活質量、消費水平:負相關。

           、菘萍及l展水平:當多開發的資源大于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當多開發的資源小于多需要的資源:負相關。

           、挢毟徊罹啵贺撓嚓P。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5

            1、森林資源現狀

           、艑傩裕杭仁亲匀毁Y源又是環境資源。

            ⑵作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煙除塵、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巧址植迹簛喓畮п樔~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熱帶雨林

           、欧植迹簾釒в炅种饕植荚诔嗟滥媳眱蓚,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朴炅值娜颦h境效應:

           、俚厍蛑危荷羁痰挠绊懼厍蛏洗髿庵械奶佳跗胶狻

           、诘厍虻膬λ畮欤捍龠M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保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怯炅稚鷳B

           、賰炘叫裕喝旮邷囟嘤辏夂献饔脧娏,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诖嗳跣裕河炅稚L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⑷熱帶雨林破壞

           、俑驹颍寒數匕l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

           、谥苯釉颍喝祟愰_發。

            ⑸熱帶雨林的開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谌丝诩眲≡鲩L,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⑹雨林的保護: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①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

            ②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凵诌x擇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

           、芗訌娚志彌_區建設。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6

            一、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筑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占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二、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絡化、國際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

            三、[理解記憶]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

            2、社會因素(人口和城市)

            3、經濟因素(主導因素和決定性因素)

            4、技術因素(作保障)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

            以京九鐵路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網,

            2、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

            3、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2、盡量少占農田耕地,處理好與城鎮發展的關系。

            e、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筑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

            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有:

            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建設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航行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

            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托。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7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氣候條件分布有明顯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業;山地林業、畜牧業;山地農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酸性紅壤種茶樹

            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交通運輸:園藝業、乳畜業必須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建立

            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并非都是決定性的,

            A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

            如我國橡膠和雙季稻生產北推;小麥種植高限擴展

            B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

            如玻璃溫室(溫室效應原理)改善溫度、并可對光照、通風、濕度進行調節

            梯田改造地形;較陡的山坡不適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農業區位的選擇,更多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A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

            如城市周圍成為菜、肉、蛋、奶、園藝業等農副產品基地

            B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世界大市場的形成農業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區域專業化生產)

            如美國東南部花、菜基地供應東北部工業基地;

            我國北方冬季從南方大量調進蔬菜;

            拉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美、加、澳、法等成為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

            荷蘭鮮花裝點世界許多大城市;

            荷蘭、丹麥、新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乳畜產品供應國

            農業主要地域類型的特點(從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農業地域類型代表性地區主要分布地區分類特點

            水稻種植業中國秦淮以南東亞的亞熱帶季風區;南亞的熱帶季風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勞動密集型自給農業

            商品谷物農業美國中央大平原美、加、阿根廷、澳、俄、烏克蘭商品農業種植業密集農業

            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便利的交通運輸;地廣人稀;高度發達的工業:為農業生產提供現代化農業機械、電力、化肥、農藥先進農業科技

            混合農業澳大利亞的墨累-達令盆地(背風坡;灌溉成為農牧業發展的限制性條件;東水西調)歐洲、北美、南非、澳、新西蘭商品農業密集農業

            人多地少,小農經營;單產高,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田地規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美、澳、新西蘭、阿根廷、南非密集農業商品農業

            地廣人稀,大規模機械化經營;優良的天然牧場交通便利,促進了商品化經營廣闊的市場需求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8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于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各外部圈層的概況比較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19

            1、地球運動規律

            (1)注意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義等方面比較自轉與公轉的差異,側重理解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差異、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難點內容。

            (2)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極星的地點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極星的仰角等于當地緯度。

            (3)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雖然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時針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東。

            (4)注意地球公轉軌道上近日點(1月初)與冬至日(12月22日)、遠日點(7月初)與夏至日(6月22日)的區別。

            2、正午太陽高度

            (5)注意區別正午太陽高度和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是特殊時刻(地方時為12時)的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與物影長度的關系:太陽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長。

            (6)任意一天,與太陽直射點緯度差相等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相等;正午太陽高度數值相同的兩條緯線關于直射點所在緯線對稱。

            (7)注意極晝區極點的太陽高度的日變化特征:太陽高度無日變化,其數值等于當日太陽直射點緯度。

            (8)判讀光照圖和統計圖時,要注意利用圖中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如光照圖中的晨線和昏線、太陽直射的緯線、晝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統計圖中的橫坐標名稱和縱坐標名稱、數值的正負、線條的升降等。

            3、時間計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時刻、日落時刻、正午時刻、晝長、夜長等則為地方時的計算;凡沒有特別說明的都為計算區時。

            (10)北京所在的時區(東八區)、倫敦所在的時區(零時區或中時區)要當常數記憶。

            (11)北京時間是我國全國通用的時間標準。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120°E的地方時,所以北京時間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時。

            (12)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時間早晚區分開。日常生活中的時間早晚往往是針對同一地點來說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小時間越早;而地方時計算中的時間早晚是針對不同的地點來說的,一般來說是根據同一緯線上看到日出的早晚來區分的,因而時刻數值越大地方時越早。

            (13)在進行新舊一天的計算時,新舊一天可結合地方時的早晚來判斷,建議畫出極點俯視圖來輔助計算,以避免混亂。在計算區時時,直接按照區時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可,不需要考慮日界線。

            4、晝夜長短與時間判斷

            (14)要明確季節與節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南北半球的季節永遠相反,但是節氣是相同的,審題和答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15)在利用晝弧和夜弧所跨經度計算晝夜長短時,一定要注意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間隔是多少,不能習慣性地以為是30°或者45°。

            (16)掌握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北半球,夏半年時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夏至日時晝最長夜最短,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半年時相反。南半球反之。兩分日時全球晝夜平分;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17)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位置及其移動密切相關,所以,要理解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基本規律以及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空間分布規律。

            (18)任意地點,其一年中的最長晝長與最短晝長之和恒為24小時;任意一天,分別位于南北半球且緯度相同的甲、乙兩地,甲地晝長=乙地夜長。

            (19)由于地球自轉和公轉而帶來的季節變化是地球最重要的變化規律,許多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所以要注意總結具有季節變化規律的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及其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20

            (一)地方時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俚胤綍r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谕粭l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劢浂让扛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1°=4分鐘)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兩地經度差

            說明:

           、偈街屑訙p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诮浂炔畹挠嬎悖和瑴p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塾嬎悴襟E: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艜兓。喝我痪暰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⑵夜。喝我痪暰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

           、贂冮L=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

           、谝归L=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二)區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兩地時區數差

            說明:

            ①時區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舍五入得時區數。

            ②時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或西時區相減;一為東時區一為西時區相加。

            ③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時區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時區數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時區偏東時間早)。

           。ㄈ┕庹請D的判讀方法和步驟

            1、標自轉方向,判斷晨昏線

            2、定日期:

            ⑴北極圈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出現極夜)為6月22日;

            ⑵北極圈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出現極晝)為12月22日;

           、浅炕杈與經線重合,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時間計算:

            ⑴找特殊時刻點:

           、俪烤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

           、诨杈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點;

            ③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地方時為12;

           、芷椒忠拱肭虻慕浘地方時為24點或0點。

           、埔罁浂认嗖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原則推算時間。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庞扇掌诙ㄖ鄙潼c的緯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铺栔鄙潼c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的知識點總結11-19

          高一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01-19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03-23

          地理高一重要知識點總結03-06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12-18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1-16

          高一地理洋流知識點總結10-0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2-10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07-1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高清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日韩AVAV天堂AV在线 | 亚洲无毒AV在线 | 亚洲A∨电影免费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