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7-28 14:10:23 曉麗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

            一、壓強

            壓強:(1)壓力:

            ①產生原因:由于物體相互接觸擠壓而產生的力。

            ②壓力是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壓力與重力的關系:力的產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壓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當物體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時壓力才等于重力。

            (2)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一個物理量,它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3)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壓強,單位是帕斯卡;f表示壓力,單位是牛頓;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5)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1pa=ln/m2,其物理意義是:lm2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2.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

            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

            ①減小壓力:

            ②增大受力面積。

            二、液體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同種液體中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3)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4)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2.液體壓強的大小

            (1)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體壓強單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體深度,單位是米(m)。

            3.連通器——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

            (1)原理:連通器里的液體在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2)應用:水壺、鍋爐水位計、水塔、船鬧、下水道的彎管。

            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產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氣具有流動性,因此發生擠壓而產生的.。

            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方法: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于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于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測出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1900px。

            (2)計算大氣壓的數值:p0=p水銀=ρgh=13.6x103kg/m3x9.8n/kgx0.76m=1.013x105pa。所以,標準大氣壓的數值為:p0=1.013xl05pa=1900pxhg=760mmhg。

            (3)以下操作對實驗沒有影響:

            ①玻璃管是否傾斜;②玻璃管的粗細;③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銀面的位置。

            (4)若實驗中玻璃管內不慎漏有少量空氣,液體高度減小,則測量值要比真實值偏小。

            (5)這個實驗利用了等效替換的思想和方法。

            3.影響大氣壓的因素:高度、天氣等。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4.氣壓計——測定大氣壓的儀器。種類: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又叫做無液氣壓計)。

            5.大氣壓的應用:抽水機等。

            四、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的產生:飛機的機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狀。當飛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時,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快、壓強小,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慢、壓強大。機翼上下方所受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2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3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屬于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二、透鏡

            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表:

            物距像的性質像距應用

            倒、正放、縮虛、實

            u>2f倒立縮小實像f

            f2f幻燈機

            uu放大鏡

            四、眼睛和眼鏡

            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4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初中政治,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

            (2)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9、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3、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5

            一、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分貝:

            人們以分貝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dB;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噪聲的控制:

            (1)防止噪聲的產生或消聲或在聲源處減弱;

            (2)阻斷噪聲的傳播或吸聲或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或隔聲或在人耳處減弱。

            二、機械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三、物態變化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1、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2、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3、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4、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5、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6、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6

            一、溫度:

            1、溫度: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溫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溫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二、溫度計

            1、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

            2、溫度計的構成:玻璃泡、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總裝適量的液體(如酒精、煤油或水銀)刻度;

            3、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并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2)測量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緊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體溫計:

            1、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

            2、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

            3、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

            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么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四、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1、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

            (2)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

            (2)繼續吸收熱量;

            5、晶體凝固的條件:

            (1)溫度達到凝固點;

            (2)繼續放熱;

            6、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注:蒸發的快慢與

            (A)液體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干);

            (B)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涼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涼,為了地下有積水快干,要把積水掃開);

            (C)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涼衣服要涼在通風處,夏天開風扇降溫);

            (2)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注:

            (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

            (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

            (D)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

            (3)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和聯系:

            (A)它們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

            (B)沸騰只在沸點時才進行;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C)沸騰在液體內、外同時發生;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

            (D)沸騰比蒸發劇烈;

            (4)蒸發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溫;人出汗降溫;發燒時在皮膚上涂酒精降溫;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提高沸點)如:氫的儲存和運輸;液化氣;

            六、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態變化;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七、云、霜、露、霧、雨、雪、雹、“白氣”的形成

            1、溫度高于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溫度低于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層中還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華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與0℃冷空氣流時,凝固成雹;

            4、“白氣”是水蒸汽與冷液化而成的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7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

            1、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二、兩種電荷:

            1、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2、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

            3、基本性質:同中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三、驗電器

            1、用途: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2、原理:利用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四、電荷量(電荷)

            1、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

            2、電荷的單位:庫侖(C)簡稱庫;

            五、元電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組成;

            2、把最小的電荷叫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電荷)用e表示;e=1.60×10;

            4、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電

            1、原因: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2、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生了電,而是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一個物體,失去電子的帶正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

            七、導體和絕緣體

            1、善于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2、不善于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塑料等;

            3、金屬導體靠自由電子導電,酸堿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4、導體和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八、電流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能夠供電的裝置叫電源。干電池的碳棒為正極,鋅筒為負極;

            3、規定:真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4、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九、電路:用導線將用電器、開關、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電路;

            1、電源:提供持續電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

            2、用電器:消耗電能,把電能轉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電燈、電風扇等)

            3、導線:輸送電能的;

            4、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十、電路的工作狀態

            1、通路:處處連同的電路;

            2、開路:某處斷開的電路;

            3、短路:用導線直接將電源的'正負極連同;

            十一、電路圖及元件符號:

            1、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常用的符號如下:

            畫電路圖時要注意:整個電路圖是長方形;導線要橫平豎直;元件不能畫在拐角處。

            十二、串聯和并聯

            1、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

            2、特點: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各用電器互相影響;

            3、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并聯電路;

            4、特點:電流有多條路徑;各用電器互不影響,一條支路開路時,其它支路仍可為通路;

            5、常根據電流的流向判斷串、并聯: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電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負

            極,則為串聯,若出現分支則為并聯;

            十三、電路的連接方法

            1、線路簡其捷、不能出現交叉;

            2、連出的實物圖中各元件的順序一定要與電路圖保持一致;

            3、一般從電源的正極起,順著電流方向,依次連接,直至回到電源的負極;

            4、并聯電路連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連接時找準分支點和匯合點。

            5、在連接電路前應將開關斷開;十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符號I

            2、單位:安培,符號A,還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

            十五、電流的測量:用電流表;符號A

            1、電流表的結構:接線柱、量程、示數、分度值

            2、電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針是否指在臨刻度線上,正負接線柱

            (2)電流表必須和用電器串聯;(相當于一根導線)

            (3)電流表必須和用電器串聯;(相當于一根導線)

            (4)選擇合適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應該選較大的量程,并進行試觸。)

            注:試觸法:先把電路的一線頭和電流表的一接線柱固定,再用電路的另一線頭迅速試觸電流表的另一接線柱,若指針擺動很小(讀數不準),需換小量程,若超出量程(電流表會燒壞),則需換更大的量程。

            3、電流表的讀數

            (1)明確所選量程

            (2)明確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電流值)

            (3)根據表針向右偏過的格數讀出電流值

            十六、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8

            1、平面鏡

            1)平面鏡成像特點:

            ①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正立”“等大”“虛象”“像、物關于鏡面對稱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作用:成像、改變光路

            4)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2、球面鏡

            1)凹鏡: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2)凸鏡: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9

            第一部分聲現象及物態變化

            (一)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聲音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第二部分光現象及透鏡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

            (2)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9、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3、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

            (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

            (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成像大小(u)

            像的虛實應用像物位置像距(v)

            u>2f縮小實像透鏡兩側f

            凸透鏡成像規律:虛像物體同側;實像物體異側;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0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

            ①必須有兩個物體。

            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 11

            聲現象及物態變化

            (一) 聲現象

            1. 聲音的發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 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 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 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 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 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 聲音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 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二)物態變化

            1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5.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7.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3)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9.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10. 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物理初二上冊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7-21

          初二上冊的物理知識點總結12-15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11-09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7-19

          物理初二上冊知識點總結12-08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07-11

          初二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范文11-04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5篇12-13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5篇)12-13

          初二上冊的物理知識點總結3篇12-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热99精品只有这里精视频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午夜性久久久性久久久久 | 亚洲一个色中文字幕电影 | 一本大道香蕉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