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7-27 18:16:06 振濠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都沒少背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1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2.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3.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中線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4.開普勒三大定律

            5.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

            6.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huán)繞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2

            重力勢能

            1.電勢能的概念

            (1)電勢能

            電荷在電場中具有的勢能。

            (2)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

            在電場中移動電荷時電場力所做的功在數值上等于電荷電勢能的減少量,即WAB=εA-εB。

            ①當電場力做正功時,即WAB>0,則εA>εB,電勢能減少,電勢能的減少量等于電場力所做的功,即Δε減=WAB。

            ②當電場力做負功時,即WAB<0,則εA<εB,電勢能在增加,增加的電勢能等于電場力做功的絕對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說電勢能在減少,只不過電勢能的減少量為負值,即ε減=εA-εB=WAB。

            說明:某一物理過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該物理量的末狀態(tài)值減去其初狀態(tài)值,減少量一定是初狀態(tài)值減去末狀態(tài)值。

            (3)零電勢能點

            在電場中規(guī)定的任何電荷在該點電勢能為零的點。理論研究中通常取無限遠點為零電勢能點,實際應用中通常取大地為零電勢能點。

            說明:①零電勢能點的選擇具有任意性。

            ②電勢能的數值具有相對性。

            ③某一電荷在電場中確定兩點間的電勢能之差與零電勢能點的選取無關。

            2.電勢的概念

            (1)定義及定義式

            電場中某點的電荷的電勢能跟它的電量比值,叫做這一點的電勢。

            (2)電勢的單位:伏(V)。

            (3)電勢是標量。

            (4)電勢是反映電場能的性質的物理量。

            (5)零電勢點

            規(guī)定的電勢能為零的點叫零電勢點。理論研究中,通常以無限遠點為零電勢點,實際研究中,通常取大地為零電勢點。

            (6)電勢具有相對性

            電勢的數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零電勢點的選取不同,同一點的電勢的數值則不同。

            (7)順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電場強度的方向是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

            (8)電勢能與電勢的關系:ε=qU。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3

            功、功率、機械能和能源

            1.做功兩要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

            2.功:功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負功之分,單位為焦耳(J)

            3.物體做正功負功問題(將α理解為F與V所成的角,更為簡單)

            (1)當α=90度時,W=0.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時,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桌面對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當α<9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負功。

            如人用力阻礙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負功。

            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經常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取絕對值)。

            例如,豎直向上拋出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達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達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于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6.動能定理:

            W為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m為物體質量,v為末速度,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選取研究對象,明確它的運動過程。

            ②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和各力做功情況,然后求各個外力做功的代數和。

            ③明確物體在過程始末狀態(tài)的動能和。

            ④列出動能定理的方程。

            7.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題思路:

            ①選取研究對象----物體系或物體

            ②根據研究對象所經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態(tài)時的機械能。

            ④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進行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4

            一、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1)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對于每一顆行星,太陽和行星的聯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3)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萬有引力定律

            1、內容: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跟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r2m1m2,其中G=6.67×10-11 N·m2/kg2,稱為引力常量、

            3、適用條件:嚴格地說公式只適用于質點間的相互作用,當兩個物體間的距離遠遠大于物體本身的大小時,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時r應為兩物體重心間的距離、對于均勻的球體,r是兩球心間的距離、

            三、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1、解決天體(衛(wèi)星)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

            (1)把天體(或人造衛(wèi)星)的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關系式:Gr2Mm=mrv2=mω2r=mT2π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即mg=GR2Mm,gR2=GM.

            2、天體質量和密度的估算通過觀察衛(wèi)星繞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T,軌道半徑r,由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r2Mm=mT24π2r,得出天體質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體的半徑R,則天體的密度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體的衛(wèi)星環(huán)繞天體表面運動,其軌道半徑r等于天體半徑R,則天體密度ρ=GT23π可見,只要測出衛(wèi)星環(huán)繞天體表面運動的周期,就可求得天體的密度、

            3、人造衛(wèi)星

            (1)研究人造衛(wèi)星的基本方法:看成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Gr2Mm=mrv2=mrω2=mrT24π2=ma向、

            (2)衛(wèi)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與半徑的關系

            ①由Gr2Mm=mrv2得v=rGM,故r越大,v越小、

            ②由Gr2Mm=mrω2得ω=r3GM,故r越大,ω越小、

            ③由Gr2Mm=mrT24π2得T=GM4π2r3,故r越大,T越大

            (3)人造衛(wèi)星的超重與失重

            ①人造衛(wèi)星在發(fā)射升空時,有一段加速運動;在返回地面時,有一段減速運動,這兩個過程加速度方向均向上,因而都是超重狀態(tài)、

            ②人造衛(wèi)星在沿圓軌道運動時,由于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凡是與重力有關的力學現象都會停止發(fā)生、

            (4)三種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環(huán)繞速度)v1=7.9 km/s.這是衛(wèi)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速度,也是衛(wèi)星的最小發(fā)射速度、若7.9 km/s≤v<11.2 km/s,物體繞地球運行、

            ②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v2=11.2 km/s.這是物體掙脫地球引力束縛的最小發(fā)射速度、若11.2 km/s≤v<16.7 km/s,物體繞太陽運行、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這是物體掙脫太陽引力束縛的最小發(fā)射速度、若v≥16.7 km/s,物體將脫離太陽系在宇宙空間運行、

            題型:

            1、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處萬有引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重力,則:GR2Mm=mg,所以g=R2GM(R為星球半徑,M為星球質量)、由此推得兩個不同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的關系為:g2g1=R12R22·M2M1.

            2、求某高度處的重力加速度若設離星球表面高h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h,則:G(R+h)2Mm=mgh,所以gh=(R+h)2GM,可見隨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漸減小、ggh=(R+h)2R2.

            3、近地衛(wèi)星與同步衛(wèi)星

            (1)近地衛(wèi)星其軌道半徑r近似地等于地球半徑R,其運動速度v=RGM==7.9 km/s,是所有衛(wèi)星的最大繞行速度;運行周期T=85 min,是所有衛(wèi)星的最小周期;向心加速度a=g=9.8 m/s2是所有衛(wèi)星的最大加速度、

            (2)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五個“一定”

            ①周期一定T=24 h

            ②距離地球表面的高度(h)一定

            ③線速度(v)一定

            ④角速度(ω)一定

            ⑤向心加速度(a)一定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5

            怎樣判斷系統動量是否守衡?

            動量守衡條件是系統不受外力,或合外力為零。一般研究問題,如果相互作用的內力比外力大很多,則可認為系統動量守衡;根據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如果在某方向上合外力為零,則在該方向上動量守衡。

            注意守衡條件對內力的性質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是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等。對系統狀態(tài)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是微觀、高速系統,也可以是宏觀、低速系統。而力的作用過程可以是連續(xù)的作用,可以是間斷的作用,如二人在光滑平面上的拋接球過程。綜上有:

            物體運動狀態(tài)是否變化取決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得快慢取決于--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和質量大小。物體到底做什么形式的運動取決于--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初始狀態(tài)。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了多少取決于--

            (1)力的大小和方向;

            (2)力作用時間的長短。實驗表明只要力與其作用時間的乘積一定,它引起同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相同,力與力作用時間的乘積,可以決定和量度力的某種作用效果--沖量。系統的內力改變了系統內物體的動量,但系統外力才是改變系統總動量的原因。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

            知識結構

            功是一個過程量,與力在空間的作用過程相關。恒力功的計算公式與物體運動過程無關;重力功、彈力功與路徑無關。功是一個標量,但有正負之分。

            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標量:P=W/t 。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內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時間內所做的功W=Pt,這時可能是變力再做功。

            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決機車牽引功率問題,常設有以下兩種約束條件:

            1)發(fā)動機功率一定:牽引力與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變,牽引力F=P/v將改變,這時的運動一定是變加速運動。

            2)機車以恒力啟動:牽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車做勻加速運動,則功率P將增加,這種過程直到P達到機車的額定功率為止(注意不是達到最大速度為止)。

            3.能:自然界有多種運動形式,與不同運動形式相應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機械運動--機械能;熱運動--內能;電磁運動--電磁能;化學運動--化學能;生物運動--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運動--原子能、核能。

            動能:物體由于有機械運動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

            能,包括動能和勢能,都是標量。都是狀態(tài)量,如動能由速度決定,重力勢能由高度決定,彈性勢能由形變狀態(tài)決定。都具有相對性,物體速度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有不同的結果,相應的動能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有不同的動能。勢能相對于不同的零勢能參考面有不同的結果,勢能有可能取負值,它意味著此時物體的勢能比零勢能低。

            4.動能定理:研究對象:質點,數學表達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為質點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過程中做的總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變力功,可以是分階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積(代數和)而得到的結果。動能定理對力的性質沒有任何限制,

            可以是重力、彈力、摩擦力、也可以是電場力、磁場力或其它力。等式右邊為所研究的過程(初、末狀態(tài))中質點的動能的變化。動能定理表明,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是物體動能變化的原因,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量度了物體動能的變化大小。

            5.機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發(fā)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對象是系統,一般簡化為物體;守恒是指系統在滿足守恒條件下,機械能--動能和勢能之和,在狀態(tài)變化過程中總保持不變。怎樣判斷機械能是否守衡?

            (1)根據守恒條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

            (2)考察狀態(tài):比較、確定不同狀態(tài)的機械能,看它們是否相同

            (3)考察系統是否發(fā)生機械能與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轉化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 6

            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的情形)

            2、兩個概念:①、力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表述)

            2、公式:F=ma

            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要點:

            ①、式中F是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時性。④、獨立性。⑤、相對性。

            三、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內容: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物體對它的作用力,這種相互作用力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①等值、反向、共線、兩物體;②瞬時對應;③性質相同;④各自產生其作用效果;

            3、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點

            同:等大,反向,共線

            異: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時性(產生、變化、消失),異體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質。平衡力不具備同時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質可不同。

            四、力學單位制

            1、力學基本物理量:長度(l)質量(m)時間(t)

            力學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

            2、應用:用單位判斷結果表達式,能肯定錯誤(但不能肯定正確)

            五、動力學的兩類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v0 v t x )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 F合或某個分力)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情況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

            (3)建立直角坐標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力為正,與正方向相反的力為負。在Y軸和X軸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時,所有物理量都應統一單位,一般統一為國際單位。

            4、分析兩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聯系的橋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圖

            六、平衡狀態(tài)、平衡條件、推論

            1、處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體受三力平衡,封閉三角形法最簡捷。若物體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超了F=ma大的彈力;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失了F=ma大的彈力。

            自由落體運動、太空行走等現象時,彈力為0,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4-20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2-12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0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25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知識點總結08-03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篇11-25

          必修二政治知識點總結04-21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09

          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91高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亚洲色精品V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