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實用)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 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 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 km/h;關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 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 聲現象
一、 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吸熱.
② 凝固 :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 :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 點: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溫度;⑵ 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 放 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 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為什么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 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 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 汽車后視鏡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現.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混合之后為白光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混合之后為黑色
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屬于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 是因為光從 水中斜射向 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藍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虛像 ,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虛像 .
二、透鏡
1、 名詞: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的物理知識點總結07-10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6-08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1-31
初二物理的知識點總結06-10
物理初二知識點總結12-27
初二物理的知識點總結12-07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06-12
物理初二的知識點總結07-20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薦】12-02
【精】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