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2-04 07:47:42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必備]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世界各大區域經濟狀況:

            一、東亞:

            1、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快,人口稠密區,四個新興工業區(韓國,中國東南沿海,香港,臺灣)

            2、西部內陸:畜產品加工業;

            二、東南亞:

            1、世界上的熱帶經濟作物區: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第一);

            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國);

            3、礦產:錫(馬來西亞),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萊);

            4、工業發展迅速;

            三、中亞:

            1、灌溉農業,畜牧業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積大;

            b.光照充足;

            c.溫差大;

            (2)不利因素:水資源缺乏;

            2、小麥,棉花,畜產品——主要出口物資;

            3、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

            4、工業:采礦業,冶金業,軍事工業(重工業為主);

            四、西亞和北非:

            1、出口石油為主,主要向西歐,美國,日本;

            2、特產: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欖油;

            (3)阿富汗:紫蓋皮羊毛;

            (4)伊拉克椰棗;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熱帶經濟作物;

            2、采礦業;

            注:二者為單一初級產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經濟長期侵略,經濟大國操縱;

            出路:振興民族經濟、開展多種經濟;

            六、西歐:

            1、資本主義革命最早,大多數為發達國家;

            2、工業中心多,形成工業密集帶;

            3、旅游業發達;

            4、農業發達:荷蘭,乳蓄業占65%,挪威:石油業;瑞典:森林業;

            七、北美:

            1、農業-高度機械

            2、工業-現代化程度高,部門齊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2、單一產品出口為主,一些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巨大;

            3、糧食以玉米為主,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1、判斷依據: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范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緯度位置:南北緯10度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海陸位置: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3、氣候特點(特征):終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氣候形成原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影響(其中夏季風是由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移動,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風。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動物:象,孔雀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磚紅壤性紅壤

            6、該氣候區內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紡城孟買,城市和麻紡城加爾各答,新興工業中心班加羅爾,孟加拉國的首都達卡、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泰國首都曼谷,緬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內、港口和工業中心胡志明市、老撾的首都萬象、柬埔寨首都金邊,我國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亞,臺灣港口高雄。歷史名城臺南,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7、該氣候區內的農業活動情況:以水稻、茶葉、甘蔗、小麥為主。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南昆鐵路自廣西首府南寧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經過地質條件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復雜,山高谷深,是我國已建成鐵路中技術水平最高的.鐵路。是我國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開發當地豐富有色金屬資源和優質旅游資源,改善西南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南疆鐵路東起吐魯番,西至喀什,沿途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我國重要長絨棉生產基地。

            西氣東輸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到我國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對于西部: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本區經濟發展;

            對于東部:

            ①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利于經濟發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大氣環境質量。

            歐洲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①氣候濕潤,水量豐富;

            ②地形平原遼闊,水流平緩,河網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熱力環流

            (一)熱力環流的形成

            1.熱力環流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過程: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垂直運動,造成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導致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熱力環流。

            3.兩個方向:垂直方向(與冷熱有關,熱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與氣壓差異有關,從高壓流向低壓)。

            4.等壓面的凹凸關系:在同一高度上,氣壓高,等壓面向上凸;氣壓低,等壓面向下凹。

            (二)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1.海陸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白天陸地增溫快,氣壓低,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海風;夜晚,陸地降溫快,氣壓高,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

            2.山谷風: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白天山頂升溫快,氣流上升,形成谷風;夜晚,山頂降溫快,氣流下沉,形成山風。

            3.城市風:城市熱島效應是關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特點:

            地球運動圍繞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轉運動,地軸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陽日(晝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時

            線速度:赤道,向兩級遞減

            公轉運動

            太陽自西向東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歸年

            近日點:(1月初)快

            遠日點:(7月初)慢

            2、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書本18頁圖1—3—5)

            黃赤交角: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度數:目前是23°26′

            產生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圖自畫)(書本19頁圖1—3—6)

            回歸年:是以春分日為參考點的。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日的時間間隔。

            …………………………………………23°26′N

            0°

            ………………………………………23°26′S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晨昏線晨線:由到

            1)產生晝夜更替昏線:由 到

            晝夜更替周期:

            意義:使地面白天增溫不至于過分炎熱,夜晚冷卻時不至于過分寒冷,保證了地球上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

            2)產生地方時

            ①定義: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叫地方時。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②特點:東早西晚15°/時4°/分鐘

            ③計算公式: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時差(東“+”西“—”)

            ④區時:①定義:每一時區,以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該區區時。

            ②計算公式:求區時=已知區時+/—時區差(東“+”西“—”)

            ③北京時間=東八區區時=120°E地方時

            3)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生偏轉

            偏移規律:沿運動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無偏轉

            4)地球呈橢球體也和地球自轉有一定關系

            5、地球公轉與自轉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地理意義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6

            洞庭湖濕地

            1、作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洪蓄水,美化環境,凈化水中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洞庭湖作用:維持生物多樣性,調洪蓄水,提供豐富的農產品,航運,旅游觀光。)

            2、濕地減少:(原因)圍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在湖區沉積。(影響)調洪能力下降,易發生洪澇災害,生物多樣性破壞,航運受到影響。

            3、保護:退田還湖、還濕地,退耕還林還草,防治水污染,保護野生動植物。(長江流域)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4、合理利用:保護濕地植被,禁止濫捕濫獵,保護生物多樣性,要保證濕地的'數量和質量,保證濕地的功能和效益。不合理利用:砍伐灌木,開墾土地,過度捕撈,泥沙淤積,環境污染,水體工程建設不斷,城鎮建設。

            5、氣候特點:XX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6、商品糧基地:降水豐沛,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糧食生產基礎好。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增產潛力大。交通便利,科技含量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1、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

            ①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于赤道處,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②夏至日(6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5°N,該日全球晝夜長短分布特點有: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夜;從北極圈到南極圈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赤道晝夜等長。

            ③冬至日(12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5°S,該日全球晝夜長短分布特點有: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出現極晝;從北極圈到南極圈晝逐漸變長夜逐漸變短;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赤道晝夜等長。

            ④赤道上永遠晝夜平分。

            2、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規律:

            ①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南,晝越長夜越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則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向南移動,則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3、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赤道與極圈之間,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4、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日出、日落方位的對應關系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則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5、晝夜長短的計算:

            常規計算:根據晝弧或夜弧所占比例計算或根據日出、日落時間計算。

            規律計算:同一緯線上各地晝長相等;北半球某度數緯線上的晝長=南半球同度數緯線上的夜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8

            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應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環境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協調一致的關系。常分析某一區域自然景觀的成因,如結合地理位置分析氣溫、降水等對生物景觀的影響。

            2)分析地理環境某一要素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變化。一般結合區域圖、景觀圖、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運用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變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3)根據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分析一個區域的變化對其他區域的影響。常結合某一地區環境的變化,分析環境問題成因;結合題目提供的自然現象或過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與之相關地區內在的關聯性和演變過程的因果關系。

            (4)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在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時,必須考慮陸地環境的整體性特征。在分析具體問題時要遵循“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確人類活動所牽的`“一發”是哪一要素,進而逐步分析這“一發”的變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發生的變化,最終導致“全身”呈現出怎樣的變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

            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②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更新陸地水資源。

            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

            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環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陰植物

            熱量:從赤道向兩極,熱量減少

            從山麓到山頂,熱量減少

            水分:從沿海到內陸,水分減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帶

            (2)對環境的指示作用:駱駝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區,蓮表示水濕環境,矮牽牛能夠指示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陽能轉換成生物能,無機物轉換成有機物),②生物循環促使化學元素的遷移,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③改變原始大氣的成分,④改變水的化學成分,⑤參與沉積巖的形成,加速巖石的風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綠色植物的環境效益(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2)土壤的本質屬性: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

            (3)土壤的'組成:礦物質(土壤中礦物養分的來源),有機質(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水分和空氣(彼此消長,影響熱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過程:巖石風化過程低等植物著生過程高等植物著生過程土壤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同一緯度地帶內,由于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o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XX),夏季處于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于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步驟依據因素變化結論

            判斷南北半球(或最低)氣溫月份6.7.8三個月氣溫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南半球

            判斷所屬溫度帶最冷月均溫最冷月均溫>15℃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0℃~15℃_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15℃~0℃溫帶氣候

            最熱月<>5℃寒帶氣候

            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降水量的年內分配情況年雨型熱帶熱帶雨林氣候>20xxmm

            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熱帶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xxmm)

            XX季風氣候

            溫帶溫帶大陸型氣候

            冬雨型_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熱帶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極地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

            青藏鐵路建設的社會經濟意義?

            ①加快西部開發,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

            ②有利于民族團結,維持我國西部邊疆的政治和社會穩定。

            ③有利于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④有利于鞏固國防;

            ⑤有利于合理布局全國交通網。

            四種進藏鐵路線(青藏鐵路、滇藏鐵路、川藏鐵路、甘藏鐵路)預選方案中,為什么選擇青藏鐵路?

            ①沿途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

            ②線路最短,總投資最小;③克服凍土技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3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4

            農業的分類

            按生產對象分:基本為種植業和畜牧業,同時經營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稱為混合農業。

            按投入多少分:密集農業(發達地區)、粗放農業(落后地區)

            按產品用途分:商品農業(發達國家)和自給農業(發展中國家)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種植業: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熱帶雨林

            種植園農業:熱帶地區,如東南亞

            水稻種植業:如亞洲水稻

            商品谷物農業:如美國中北部大平原

            畜牧業:游牧業:如中國西部、蒙古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乳畜業:西歐

            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

            氣象災害

            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加強臺風監測,及時發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生態環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地理高一必修二知識點筆記09-02

          高一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10-24

          (經典)高一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10-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2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3-15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5-26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09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28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09-20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8-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 亚洲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