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

          時間:2021-05-13 19:08:49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

            一、賽龍舟

            相傳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因屈原憤投汩羅江,百姓們哀痛異常,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無果,便劃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之后人們于每年五月五日就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二、吃粽子

            端午還有吃粽子的習俗,傳說在屈原投江之后,人們怕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便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此在每年端午的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來祭奠屈原,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三、吃五紅

            相傳在歷五月五日的這一天,五毒妖怪就會出現為害人間(五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所以在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有避五毒的說法,在民間會吃五種紅色的菜,象征這五毒的血,寓意吃這些菜可以把妖怪嚇跑,著五種菜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

            四、畫額

            很多地區還有用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五、掛艾草、菖蒲

            艾草、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貼艾葉于其上。

            六、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制成的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网友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少妇中文喷潮手机在线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 亚洲字幕一级二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