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3-27 18:36:22 賽賽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 參考系

            3、坐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于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基本關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論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應用基本關系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并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 a=-g

            四、關于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系:時間關系,速度關系,位移關系。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學法,圖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計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的情形)

            2、兩個概念:

            ①、力

            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要點:

            ①、式中F是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

            ②、矢量性

            ③、瞬時性

            ④、獨立性

            ⑤、相對性

            三、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內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

            ①等值、反向、共線、異點

            ②瞬時對應

            ③性質相同

            ④各自產生其作用效果

            3、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點

            四、力學單位制

            1、力學基本物理量:長度(l)質量(m)時間(t)

            力學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

            2、應用:用單位判斷結果表達式,能肯定錯誤(但不能肯定正確)

            五、動力學的兩類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v0 v t x )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 F合或某個分力)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情況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

            (3)建立直角坐標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力為正,與正方向相反的力為負。在Y軸和X軸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時,所有物理量都應統一單位,一般統一為國際單位。

            4、分析兩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聯系的橋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圖

            六、平衡狀態、平衡條件、推論

            1、處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體受三力平衡,封閉三角形法最簡捷。若物體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失ma。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2

            一、直線運動

            1、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2、說明:

            (1)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

            (2)物體可以簡化成質點的情況:

            ①物體各部分的運動情況都相同時(如平動)。

            ②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轉)。

            二、參考系和坐標系

            1、參考系: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用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

            說明:

            (1)同一個物體,如果以不同的物體為參考系,觀察結果可能不同。

            (2)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原則是以使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簡單為原則;一般情況下如無說明,則以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

            2、坐標系:為定量研究質點的位置及變化,在參考系上建立坐標系,如質點沿直線運動,以該直線為x軸;研究平面上的運動可建立直角坐標系。

            三、時刻和時間

            1、時刻:指的是某一瞬間,在時間軸上用—個確定的點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時間:是兩個時刻間的一段間隔,在時間軸上用一段線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質點所在空間對應的點。建立坐標系后用坐標來描述。

            2、位移:描述質點位置改變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線段的長度。

            3、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五、速度與速率

            1、速度: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與Δx的方向相同。

            2、瞬時速度與瞬時速率:瞬時速度指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的切線方向,其大小叫瞬時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標量。

            3、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在變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某段時間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而物體在某段時間內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標量。

            說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標量;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瞬時速率就是瞬時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單方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時才相等。

            六、加速度

            1、物理意義:描述速度改變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義: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3、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

            4、方向:與速度改變量的方向相同。

            七、速度、速度變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區別?

            速度等于位移跟時間的比值。它是位移對時間的變化率,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方向。也可以說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和位置變化的方向。

            速度的變化量是描述速度改變多少的,它等于物體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變化的大小和變化的方向,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變化的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勻減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變化與速度大小無必然聯系。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它描述的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和變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變化的大小和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多少共同決定,與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變化的大小無必然聯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3

            1.光本性學說的發展簡史

            (1)牛頓的微粒說:認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釋光的直進現象,光的反射現象.

            (2)惠更斯的波動說:認為光是某種振動,以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它能解釋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2、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條件是:有兩個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頻率必須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兩種:

            ⑴利用激光(因為激光發出的是單色性極好的光)。

            ⑵設法將同一束光分為兩束(這樣兩束光都來源于同一個光源,因此頻率必然相等)。

            2.干涉區域內產生的亮、暗紋

            ⑴亮紋:屏上某點到雙縫的光程差等于波長的整數倍,即δ=nλ(n=0,1,2,……)

            ⑵暗紋:屏上某點到雙縫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長的奇數倍,即δ=(n=0,1,2,……)

            相鄰亮紋(暗紋)間的距離。用此公式可以測定單色光的波長。用白光作雙縫干涉實驗時,由于白光內各種色光的波長不同,干涉條紋間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紋,兩邊出現彩色條紋。

            3.衍射----光通過很小的孔、縫或障礙物時,會在屏上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且中央條紋很亮,越向邊緣越暗。

            ⑴各種不同形狀的障礙物都能使光發生衍射。

            ⑵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長相比,甚至比波長還小。(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小于0.5mm時,有明顯衍射現象。)

            ⑶在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下當窄縫變窄時亮斑的范圍變大條紋間距離變大,而亮度變暗。

            4、光的偏振現象:通過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振動,稱為偏振光。光的偏振說明光是橫波。

            5.光的電磁說

            ⑴光是電磁波(麥克斯韋預言、赫茲用實驗證明了正確性。)

            ⑵電磁波譜。波長從大到小排列順序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各種電磁波中,除可見光以外,相鄰兩個波段間都有重疊。

            各種電磁波的產生機理分別是:無線電波是振蕩電路中自由電子的周期性運動產生的;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是原子的外層電子受到激發后產生的;倫琴射線是原子的內層電子受到激發后產生的;γ射線是原子核受到激發后產生的。

            ⑶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舉例。

            種類產生主要性質應用舉例

            紅外線一切物體都能發出熱效應遙感、遙控、加熱

            紫外線一切高溫物體能發出化學效應熒光、殺菌、合成VD2

            X射線陰極射線射到固體表面穿透能力強人體透視、金屬探傷

          【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2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3-08

          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知識點總結07-27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8-03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4-20

          必修一化學知識點總結07-19

          必修一化學的知識點總結07-24

          必修生物一知識點總結05-19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2-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玖玖爱国产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三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网77777大伊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