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

          時間:2021-10-08 13:36:40 總結 我要投稿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1

            字音

            嫻(xián)于辭令屬(zhǔ)草稿未定慘怛(dá)讒人間(jiàn)之帝嚳(kù)靡(mǐ)不畢見舉類邇(ěr)濯(zhuó)淖(nào)蟬蛻(tuì)皭(jiào)然

            滓(zǐ)既絀(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溫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

            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人窮則反本

            3、靡不畢見

            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絀

            7、齊與楚從親

            8、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9、亡走趙,趙不內

            10、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詞類活用

            1、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3、讒諂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廣崇

            7、蟬蛻于濁穢

            8、厚幣委質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時秦昭天與楚婚

            11、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13、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14、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古今異義

            1、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2、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

            4、顏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與世推移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國。

            4、此不知人之禍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動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3、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4、而自令見放為

            5、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6、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7、是以見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三)狀語后置句:

            1、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3、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

            (四)定語后置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賓語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梳理脈絡

            用文中五個字概括出人物經歷。

            任(第1節)—疏(第2節)——絀(第4節)—遷(第10節)—沉(第11節)

            高三語文屈原列傳知識點:重要語句翻譯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類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文章描寫的是普通事物,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2

            1.省主語

            在一個復句之中,第一個分句出現了主語,如果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個分句相同,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語可以省略,這種情況在古代漢語中稱為承前省。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記》)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桃源人”后三個分句的主語同第一個分句,所以省略了。這種現象在現代漢語中也常見。

            但是古代漢語中還有主語蒙下省略的現象。如“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在“無信”前省略了“你”,在“無禮”前省略了“你”。這種現象在新課標語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見。

            由于在語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語常不一致,主語又因省略經常不出現,所以古代漢語中多有暗換主語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現代漢語中多稱成為病句,可是在古代漢語中卻是允許的,正常的,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其中“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之前的主語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語是“漁人”。(《桃花源記》)主語在前后句發生了變化,但都省略了。

            2.賓語的`省略

            古代漢語省略賓語的現象,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的及物動詞雖然也要求一個賓語與之搭配,但這個賓語完全可以不出現而隱含起來,只要賓語所表達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經出現或者已經談到過,不再出現也能使人正確體會出動作的接受者,賓語則可以省略。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意思是將尉拔出劍站了起來,吳廣也站了起來,奪下將尉的劍并且把他殺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賓語劍。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較常見。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詞賓語的現象,“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將以攻宋”。《公輸》這句話里的介詞"以”的賓語“之”省略了。“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中的賓語“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記》

            3、省略謂語

            謂語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后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一定要補充出來。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3

            文學文化常識

            ⑴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日,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后人為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龍舟競渡等風俗。

            ⑵關于《邊城》

            《邊城》發表于1934年。小說描寫的是:在湖南、四川交界處有一座小城茶峒,小城外溪流邊生活著相依為命的祖孫倆:擺渡人和他的外孫女翠翠。翠翠美麗純潔,情竇初開,愛上了船總順順的二兒子儺送。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也愛上了翠翠。兄弟倆相約以唱歌的方式來進行愛情的"決斗"。后來天保知道了儺送和翠翠才是彼此真心相愛的人,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也為了遠離使自己傷心的人和事,外出闖灘而死。儺送心懷內疚,離開了家鄉。擺渡人也憂郁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自己的心上人儺送回來。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們譽為"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園詩的杰作"。表現的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4

            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博學,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4)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大,強健)

            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有余)

            乃百強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歷每月十五日)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5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徒: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類,屬)

            2、出:其出人也遠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詞多義

            1、傳: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②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解釋經書的著作)

            2、師:

            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老師)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名作動,從師)

            3、從:

            ①惑而不從師(動詞,跟隨)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介詞,自)

            4、也: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用于句中,舒緩語氣,可不譯)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句末語氣詞,輕微感嘆,可譯為"啊")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句末語氣詞,"呢")

            5、則: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轉折連詞,卻)

            ②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條件連詞,就)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副詞,表判斷,譯為"就是")

            6、于:

            ①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比)

            ②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③不拘于時(介詞,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詞,在)

            7、乎:

            ①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譯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語氣詞,反詰語氣)

            8、所以: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用來,"以"作"用"講,表憑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表原因)

          【語文高考知識點總結分享】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分享04-23

          初三語文文學常識知識點分享06-16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分享08-04

          高考語文滕王閣序知識點11-13

          高考數學知識點總結05-18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01-15

          語文知識點總結之離騷11-08

          語文《背影》知識點總結歸納12-07

          語文背影的知識點總結12-07

          高考語文常備知識點:古代文學常識06-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