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以實驗校建設為動力,提升應用水平。在前幾年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評估驗收的基礎上,結合"農遠工程"的結對幫扶,給予定向補助,努力引導中小學以建設為動力,努力實現"堂堂用、班班通",加強應用研究,全市應用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一是各中小學都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生網絡道德、網絡安全、網絡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幫助樹立健康、合理、安全使用網絡的意識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二是全市大多數配有計算機室的學校,都紛紛通過開設校園網吧等途徑,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學生開放計算機教室,引導學生健康上網,提高設施的使用率,充分發揮設備的效益。三是我們還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社會"網吧"的管理,僅去年一年,就聯合取締了30家不規范"網吧",凈化了青少年學生的上網環境。四是毓英中學等學校校園網布線分布廣闊,不但將學校辦公樓、圖書樓、教學樓、教師備課室等連接為一體,使學校校園內的布線率達到95%以上。同時,還將網絡接入附近小學,對周邊學校進行輻射。
四是以信息網建設為支架,提升信息交流速度。晉江教育信息網從正式運行開始,就十分注重發揮效益,服務基層。網上設立"教育動態"、"重要文件"、"熱點專題"、"教育文摘"等十多個欄目、三十多個專題,及時發布信息、刊登文件,不僅減少了辦公經費、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方便社會各界及時了解晉江教育,尤其是為基層學校及時了解、交流信息提供了重要平臺。中考錄取情況網上查詢系統的開通,大大方便廣大考生、家長免費、便捷查詢到考生的錄取情況。課程改革在晉江全面鋪開后,我們便及時在網上開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欄,并下設"課改論壇"、"優秀案例"、"試卷交流"等9個項目,及時報道課改動態,推廣工作典型,為廣大教師了解課改信息,交流工作經驗提供平臺。為進一步方便基層學校及時報送信息,設置網上投稿系統,并自動進行電腦排序,大大激發了各單位報送信息的積極性。由于內容豐富、更新及時、方便群眾,晉江教育信息網的日訪問量大幅增加,目前基本穩定在5000人次左右,高峰期達8000多人次。
(五)完善教育信息化運用的督查機制。
加強督導檢查,健全激勵機制,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列為督政、督學的重要內容。建立"一票否決"制,即晉江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合格校驗收和各級文明學校、達標學校的評估、"小學十配套"建設等都把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情況列為必查條件,極大地促進了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教育的現代化和信息化進程,促進了晉江教育的騰飛。2003年年底,我市"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順利通過了首批省級評估驗收。2007年3月,順利通過省級教育工作督導評估,榮獲2005年度"教育工作先進市"稱號。
三、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瓶頸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有:城域網建設力度不大;部分中小學、教委(育)辦的網管人員素質不高;信息技術專職教師的專業知識不牢固,普通教師的信息觀念、信息素養已成為制約學校信息化發展的瓶頸;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的整合成效不明顯;設備更新的壓力日漸加大;學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等。
四、教育信息化發展思路
一要加大學科整合力度。進一步引導教師積極探索將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與教育觀念的更新有機結合起來,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結合起來,促使教師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努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和學的觀念和方式、方法,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途徑。
二要加大資源建設力度。有選擇地對市教師進修學校等一些資源進行整合,充實市級資源庫。組織學校參與教育資源共建,逐步建立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激勵機制。
三要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強化專任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帶動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手段水平的整體提高。重視配好網管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切實加強管理,以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和效益的最大發揮。加強對新上崗的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再培訓,從整體上提高廣大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四要加大裝備更新力度。繼續按照"學校自籌、財政補助、社會捐助、多方集資、政府采購"的原則,多渠道籌措經費,加快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更新建設,把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提升到"班班通"的檔次,為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礎。多爭創一批省、泉州市級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