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故事解釋

          時間:2022-09-05 13:11:21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故事解釋

            不為五斗米折腰比喻做人態度清高,不愿屈服,有骨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故事解釋

            【漢字書寫】:

            不為五斗米折腰

            【漢語注音】: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成語出處】:

            《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

            【成語語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人有骨氣。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指微薄的收入;折腰:彎下腰跟對方下拜行禮。不能只是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從此屈身事人。比喻做人態度清高,不愿屈服,有骨氣。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近義詞】:

            嗟來之食、不吃嗟來之食、堂堂正正;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反義詞】:

            趨炎附勢、阿諛奉承、阿其所好、阿諛逢迎、低三下四、低聲下氣;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晉代時期,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經過他人的舉薦曾經在縣衙里任過職,公元405年,他被任命為彭澤(現地屬江西省)縣令。有一年冬天,上級派來的督郵督察的`時侯來到彭澤縣,這名督郵手上握著權利,但卻是個品味很差的人,而且做人傲慢粗俗,剛一在彭澤住下來就馬上叫縣吏要去把縣令找來見他。陶淵明平日里就不屑于功名利祿,也不肯對他人趨炎附勢,像督郵這種狐假虎威利用上極權利對他人發號施令的人就更加看不起了,但是身為縣令卻又不得不處理這種事務,只好動身前去應對。此時身邊的縣吏對他說這:“大人,面見督郵的時侯一定要身穿官服的,還要把大帶束上,這是朝廷的規矩,要不然督郵可能會借此小事做你的文章,對大人實屬不利啊!碧諟Y明聽后很生氣,有種忍無可忍的感覺,他唉聲嘆氣地說道:“我定不能為了五斗米向這種小人折腰!闭f完他寫了一封辭職信,并取出官印,然后就走了,這一任陶淵明只在彭澤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

            【不為五斗米折腰例句】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五:“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老之事!

            劉茵《繁星閃爍》:“吳晗心領神會,知道他說的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造句】

            盡管一直以來你對阿堵物嗤之以鼻,但是在這個現實的社會有時侯你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已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能養活自已,否則就是不自量力。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故事

            讀音:

            bú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釋義:

            五斗米:

            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俸祿;

            折腰:

            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比喻為人庸俗,沒有骨氣,為利祿所動。

            “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

            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人有骨氣

            五斗米:

            是指晉代朝廷中信奉“五斗米道”的權貴。

            五斗米道,是原始道教,稱張天師道,是東漢末張陵創立的,因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稱之。

            【出處】

            《晉書·陶潛傳》。

            【釋義】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歷史典故】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東晉著名的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著名的大將軍陶侃,但到他這代,陶家已經敗落,生活貧困。盡管如此,從小陶淵明還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覽群書,養成不愛慕虛榮、不貪富貴的高潔性格。

            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縣吏說:“我們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币馑际俏以跄転榱丝h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于是,陶淵明在出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后,就離開衙門,收拾行裝,返回家鄉,從此過起隱居生活。對于官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清閑生活。

            【成長心語】

            這則故事主要是贊揚有骨氣,不趨炎附勢品格高尚的人。名利本為身外物,卻讓許多人樂此不疲地執著追逐,正所謂“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但是,陶淵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們不應為名利而活,被名利驅使。淡泊不是不思進取,不是無所作為,不是沒有追求,而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對待生活與人生的欲望和誘惑。在順境中不得意忘形,身處逆境時不枉自菲薄,寵辱不驚,悉由自然。這樣就會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故事解釋】相關文章: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成語故事12-06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及解釋02-18

          居安思危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9-07

          江郎才盡的解釋及成語故事12-05

          兒童成語故事及解釋12-07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2-09

          擇善而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2-09

          大材小用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2-25

          請君入甕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2-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77 | 亚洲欧洲日本中文a∨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