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機器》讀書筆記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是機器》讀書筆記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是機器》讀書筆記1
說實話,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所謂的機器而已,機器不是形容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甚至沒有血肉的存在嗎?所以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作者很荒誕,也很大膽。他假定一切生物都具有所謂“運動的始基”,它是生物的運動,感覺以至思維和良知產生的根據。書中明確指出,運動的物質能夠產生有生命的生物、有感覺的動物和有理性的人。公開表明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立場,駁斥心靈為獨立的精神實體的唯心主義觀點,論證精神對物質的依賴關系。最后還讓人可以跟他進行辯論,說實話如果可能,我還真希望可以真的面對他,然后問問他,他是怎么從一個機器里出現,并不斷的進行自我升級的。
作者說“只有當我們快樂或勇敢的時候,我們才是好人”?墒俏覀兲幱诳鞓泛屯纯嘀g的時候呢?人們大多數時候都處于一種精神平和的狀態,對于極度饑餓下產生的所謂吃人事件,我不得不說,那并不是全部,至少還是有人寧愿餓死也不做那種事情。中國古語有云,虎毒不食子,更何況是人呢?如果非得用一些大膽少數或偏激的例子來說明人是機器,那么也許今天會有人說人是石頭,明天有人說人是豬。如果你要把人比作機器,那么我無話可說,那是你的比喻,而人似乎也存在一些這樣的特質,但一兩個特質并不能就將人歸入機器一類吧。
況且從存在上來說,也是先存在人,之后在有了被人創造的機器。我個人并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存在鬼神,但我始終對于未知的一切表示畏懼。作為人可以傳遞他的情感,并將它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我想這是機器本身所無法做到的。對于有情感的存在,我想不是機器可以定義的。
《人是機器》讀書筆記2
《人是機器》假定一切生物都具有所謂“運動的始基”,它是生物的運動,感覺以至思維和良知產生的根據。書中明確指出,運動的物質能夠產生有生命的生物、有感覺的動物和有理性的人。公開表明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立場,駁斥心靈為獨立的精神實體的唯心主義觀點,論證精神對物質的依賴關系。《人是機器》在自然觀、認識論、社會歷史觀、無神論和倫理學等許多方面還提出一系列后來為其他法國唯物主義者進一步發展了的思想。它是18世紀法國第一部以公開的無神論形式出現的系統的機械唯物主義著作
這本書剛開始讀時很難讀下去,因為還不太習慣國外學者的思維方式表達技巧。后來讀著讀著漸漸佩服作者的機智的話語,嚴謹的思維。全文主要圍繞人是機器這一觀點進行論證。由于學識有限,我僅僅就文中的某些觀點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按拉美特里的觀點,心靈依賴于身體,是肉體的一部分和原動力,因而都是由物質造成的,都服從于機械運動的規律。人的身體是一架鐘表,不過是一架巨大的、極其精細、極其巧妙的鐘表。人生而具有智慧和一種敏感的道德本能,而又是一個動物。作者認為人的思想、性格、品質、心靈都與身體、人體這架機器的運行狀態有關。
作者認為健康的身體是一切事物的基礎。美麗的心靈、偉大的意志,只有在身體條件允許它的時候,才能發生作用。為了保證心靈的健康,常常是保證身體的健康。這種說法雖然不能讓所有人認同,但誰又能否認作者所言也極有一定道理?
“塵土的心靈”——“管他的心靈是個什么起源呢,如果這個心靈是純潔的,高尚的,崇高的,它就是一個美麗的心靈,它就使任何賦有它的人都很可敬!
作者強調想像的作用和地位,認為想象就是心靈,因為它起著心靈的所有作用。由于想像作用的生動的筆觸,從而使理性的冰冷的骨骼得到了活躍的鮮紅的血肉。
作者認為行善、知恩、感恩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滿足,對于那么罪行累累的人,內心的不安、良心的譴責已經懲罰他們。
除了這些,我覺得書中值得肯定的是:
關于動物,作者認為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著同樣的'情感,同樣的痛苦,同樣的歡樂。但有些時候我們人類比一些動物還野蠻、兇殘、蹂躪他人,肆意發動戰爭。作者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人與人、人與動物都應該尊重自然規律。
作者認為從自然得來的品質才是可貴的品質,并不是經過不斷地反思和努力得來的才能才是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只是憑借自然,才有可貴的品質,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一切都是自然之賜。不管什么是美德,也不論它是從哪里來的,都是值得珍惜的,問題只在于善于節制和利用它。我們人類應該敬仰自然,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自然之賜,自然的法則不可磨滅!
作者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教育是僅次于機體組織的第二美德。認為只有教育才能把我們從動物的水平拉上來,最終使我們高出動物之上。教育可以改變一些人的壞習慣。
作為一位學者,作者反對笛卡爾,但他也同時認為假如哲學的領域里沒有笛卡爾,那就和科學的領域里沒有牛頓一樣,可能是一片荒原,因為笛卡爾把動物的性質認識清晰了,他第一個完滿地證明了動物是純粹的機器。這是作者所贊同和欽佩的,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學者的高尚情懷!現在我們的許多學者由于一己之私,利用媒體網絡大肆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誹謗,簡直一點學者風范都沒有。我們廣大群眾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學會明辨是非,而不能人云亦云!做別人的“劊子手”!
我個人認為書中也有一些觀點有失偏頗:作者認為想象不僅適于藝術,同樣科學也離不開它。這是對的,但是他把那些思想家、科學家的成就都歸功于想象作用,我覺得有些夸大了想象的作用。同時作者對聾子、先天盲人、白癡、瘋子等喪失想象能力的人,則隱含有輕視的態度,認為“只有軀體而沒有精神的人,是沒有資格在野獸之外自成一類的”。我不贊同這種說法!還有作者認為美德和憎惡可以從父母傳給兒女,無疑,人的發展有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倘若將其認為是影響我們每個人發展的唯一因素,則忽視了后天的環境、自身努力等方面的作用。
總之,在那個年代,作者拉美特里敢于站在無神論、唯物論、從人是機器這一觀點重新審視我們人類、社會的一些道德現象、自然的發展等,我覺得是思想界的一朵絢爛的奇葩!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