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時間:2025-03-04 14:50:14 少芬 我要投稿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推薦2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風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推薦29篇】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

            這天就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粽子,餐桌上擺著肉菜粽子。我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談論著屈原的故事。爸爸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歷史上,屈原就是楚國朝廷的還原,就是忠臣。但就是他卻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沒辦法為國家效勞。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此時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情,屈原跳進大江中,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國之情,楚國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粽子,以此來堵住魚的嘴,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了。但就是,這已經晚了。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節時,人們就用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這天我吃粽子,也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此時因為屈原就是個好人,就是個忠臣,此時就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年年都要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和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鐘馗和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3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里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提議咱們自己包粽子吃,媽媽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著媽媽學包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后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圓錐形里插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搖動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緊緊地。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包完了粽子。上鍋蒸的任務就包給爸爸了。

            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競賽,吃著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粽子,看著賽龍舟,心理別提多高興了。

            怎么樣?我家鄉的端午節有意義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4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家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5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 ,我們就一塊兒吃甜甜的粽子。

            每年端午節,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因為“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 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的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是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 色的'香囊。

            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6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

            盡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為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著大石頭跳下汩羅江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劃著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為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他們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們認為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種活動變成盛著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粽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7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有特色的日子—端午。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家鄉有獨特的端午風俗,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龍舟比賽。

            每到端午,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粽葉和材料,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著媽媽熟練地包著粽子,我也想動手包一個,我拿了一個粽葉,放點米和紅棗,拿著繩子綁呀綁,費了好大勁才包好一個,雖然沒媽媽包的好看,但是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還是很高興。

            每到端午的早上,我會早早的起床,用媽媽提前準備的水洗洗臉,據說這水頭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藥,洗過臉后一年都不會得病。

            餐桌上早已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粽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趕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給我帶來了許多喜悅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端午。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8

            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風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接著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著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風俗將古老又悠久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9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里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我提議咱們自己包粽子吃,媽媽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著媽媽學包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后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圓錐形里插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搖動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緊緊地。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包完了粽子。上鍋蒸的任務就包給爸爸了。

            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競賽,吃著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粽子,看著賽龍舟,心理別提多高興了。

            怎么樣?我家鄉的端午有意義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0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1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端午節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因為端午我會回外婆家過,而外婆家在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活動。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門手藝——繡香包。首先外婆帶我了解香包:中國傳統的香包多用綢布制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了,可以驅蚊,據說改可以辟邪呢。

            簡單了解香包后,我們就開工了。首先剪一塊長方形布,在布的背面、離布邊0.7厘米處畫上線,畫的線就是需要縫的線跡。畫好后把布對折、攤開,在對折線處把掛繩斜著反著放,然后按照畫出的輪廓從掛繩處起針開始縫,縫一個L形結束,就變成了一個開口的小袋子。接著把布翻過來,塞入一點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開始輕輕地捏,感覺白白的棉花像云朵一樣柔軟Q彈,簡直令人愛不釋手!捏了一會兒,我往袋子里面放入香味獨特的艾草(撮得小一點),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會變成一個快撐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后,現在就得到了一個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沒有縫合口的兩條平行邊,把沒縫的布往里翻從里開始縫,縫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個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興得合不攏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縫香包不怎么好看,所以我決定再縫一個。經過我的精心制作,一個精致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沒有想到我可以進步這么快,好好地表揚了一下我,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個下午,我又縫了三個,各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這么多香包送給誰呢?正巧,媽媽下班回來看到美麗的'香包,也夸了夸我,跟我說:“不如把這些香包分別送給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書包上可以掛著我繡的香包,我都給高興“壞”了!

            外婆家的端午節除了縫香包,還有許多其它活動,比如編織五彩鴨蛋簍子、帶五彩繩、包粽子……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可以繼續到外婆家體驗這些有趣的習俗。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家鄉有吃粽子。割艾草。小孩子要佩戴香囊和五色絲線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剛剛過去;我是在奶奶家過的端午節,那天早上天剛剛亮,奶奶就起床了說是趁著太陽沒露頭去割艾草,這時候割的艾草能治病,驅邪。我也立刻爬了起來和奶奶一起去我們拿著鐮刀走在路上,快到地方的時候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說這就是艾草發出的味道,把個下的艾草放在房子里可以驅蚊,驅蟲,我想艾草的作用可真多呀!

            回到家里,媽媽把準備好的香草和五色線分別系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上,說是可以驅邪和保平安。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特色,今年奶奶沒包粽子,我們就買了許多,有蜜棗的、葡萄干的、有牛肉的等多種味道。我喜歡吃蜜棗的`,撥開薄薄的葉子,粘著白糖咬上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真好吃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3

            端午節的風俗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于端午節有很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歷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全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之后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4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此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此時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此時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此時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生動地寫出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這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快到端午節了,每家每戶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形狀各異,我們這里喜歡把它包成三角形。粽子的口味也繁多,如果你喜歡吃甜的,那里面的餡可以放蜜棗,吃的時候再蘸一點白糖,別提有多好吃了。如果你喜歡吃咸的,那里面可以放事先腌過的豬肉,你是不是口水已經在不停地流了呢?如果你喜歡吃比較清淡的,那就什么餡兒都不要放,這就是“白米粽”。當白米粽出鍋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人們不僅自己吃粽子,還把粽子投進河里,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這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小朋友們說起這首兒歌,我們就知道端午節來了。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成了“粽子王國”。

            每家每戶都忙著包各種陷的粽子:有鮮肉陷的,有白糖陷的,還有蜜棗陷的……真是種類繁多呀!除了吃粽子,還要舉行“賽龍舟”的比賽。也就是一些人組成一個組,在一條很像龍的船上,等裁判一聲令下,“龍”就在水中自由穿梭了。告訴你們,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死,往江里扔粽子是讓魚蛟蝦蟹吃粽子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賽龍舟是為了撈救屈原。大家一定很疑惑,為什么端午節要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插在門上呢?原來可以保平安呀!還有,為什么要拿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我們小孩子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呢?因為這五色編成的絲線稱為“長命縷”,戴在身上可以長命。

            你應該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竟隱藏著這么多有趣的風俗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7

            端午節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劃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們往江中投飯團,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著在端午節這天要劃龍舟、包粽子的風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粽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寶粽、還有堿粽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著粽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粽子,剝開粽葉,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肯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粽子,接著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粽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著吃粽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8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楚王卻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19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婦孺皆知的節日——端午節。

            在這一天,清香四溢的粽子從熱氣騰騰的鍋里一串串提出來,趁熱解開粽葉,美滋滋地大口吃著,真香啊。

            粽子的口味多種多樣,我們官莊最常見的是原味粽子和肉粽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粽子,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吃的粽子是原味粽子。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大約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跳入了汨羅江,自盡了。

            他為什么要跳江自殺呢?因為秦軍攻破了楚國,屈原以死明志,抱著大石頭跳江了。

            當晚,有位村民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說:“你能投點食物到江里嗎,魚兒一直在啃食我的身體,謝謝你!”人們聽此,馬上拿網撈魚,有村民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傳說是為了驅趕蛟龍水怪的。又有人把糧食包成粽子煮熟扔入江中,讓魚吃粽子,不啃屈原的身體。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在現在。

            因此,喝雄黃酒、吃粽子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在我們懷化的沅水上,這端午節前,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呢。記得那時候萬人空巷,沅陵縣城的`龍舟大看臺上,觀看龍舟賽的,那場景簡直太壯觀了。

            這就是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0

            家鄉的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眾說紛紜,因而慶祝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端午節有的說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節日,有的.說祭屈原的,有的說祭伍子胥的,也有的說祭龍的,還有的說辟邪的。家鄉人的說法是祭屈原。家鄉的人以祭屈原為由。家鄉的人是這樣過端午節的:當端午節到來時,家鄉的人們在自家的房頂和門楣上插上柳枝和艾葉意在避邪,婦女們和面洗菜忙著蒸包子,這時她們早已為孩子做好香包。

            端午節的’這天,小朋友們胸前掛著形狀各異的香包,早早的來到草地上,一起游戲,載歌載舞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端午節第二天,從自家院子里摘來正在盛開的丁香、芍藥、牡丹等鮮花以及艾葉插在屋內,以此達到人們消除毒氣、驅惡辟邪、預防疾病的樸實愿望。家鄉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雖然家鄉并不產雄黃酒,但是在端午節這天,大人們用青稞酒代替雄黃酒涂抹孩子的額頭、口鼻等習慣,希望孩子們平平安安。有的人們在端午節當天,拌涼面、做涼粉,帶著吃食走到大自然中,盡情地唱著青海花兒、喝著醇香的青稞酒。你跳我唱,盡情歡樂。

            家鄉的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不亞于家鄉的春節。和春節一樣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1

            除了春節,我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為粽子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聽說別的'地方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可我的家鄉卻沒有。也許是有的只是我沒見過罷了。不過吃粽子還是有的。

            一大早起來,就見外婆在準備食材,媽媽在洗粽葉。我過去幫媽媽洗粽葉,我邊洗邊問媽媽:“媽媽,粽葉用的是那種葉子呢?”

            "有的是用箬葉,還有的是用葦葉。”媽媽回答

            “哦!”雖然我嘴上說“哦”,但是不知道箬葉和葦葉是哪種葉子

            說著說著粽葉就洗好了同時,外婆也把食材準備好了。食材有糯米、紅豆、香姑、肉等等。所有準備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卷成一個有蓋子的三角體,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蓋上蓋子,最后再裹一層粽葉,用繩子捆著,蒸一蒸,接著就是等待了。

            午飯時間,粽子蒸好了,我顧不上燙,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個吃完再來一個,百吃不膩,要不是吃得肚子像個皮球,我還要接著吃。

            這一天的食物幾乎是粽子,因為粽子想既可當主食,又可當甜點,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吃粽子。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2

            俗話說:“五月五,劃龍舟,過端午。”在我的家鄉杭州蔣村,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賽龍舟了。

            聽奶奶說,這端午節劃龍舟還頗有一番來歷呢!傳說,因為古時候人們不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就劃船追趕拯救屈原。他們爭先恐后,但追到洞庭湖是不見蹤跡。所以,人們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賽龍舟以紀念他。我在端午節時,每次都和妹妹一起去余杭塘河邊看賽龍舟。

            看哪!那整齊的動作!聽哪!哪齊整的吆喝聲!我和妹妹在談笑間就到了賽龍舟的場地。這時,正好是第一組隊員正準備開始比賽。岸邊的男女老少,無一不直直的盯著第一組隊員的船駛來的方向。

            他們來了!船上的.隊員無一不穿著紅色的T恤衫,帶著紅色的帽子。隨著一陣“咚咚咚咚鏘”的鼓聲,船上的隊員們努力的劃著。細細看去,他們都大汗淋漓,努力的劃到了終點。

            看完劃龍舟,就是我們駱家莊特有的習俗——百家飯。大家都齊聚一堂,熱熱鬧鬧的吃一頓,聊天說話,好不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端午節,在這天,我們要賽龍舟,紀念屈原;吃百家飯,齊聚一堂。我們要保留這些傳統,讓它們發揚光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3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里,按照習俗我們會包粽子、做五絲繩等事。相信你一定做過,我也不例外。

            正值端午佳節,我和爸爸媽媽回到奶奶家,準備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特有的節日,吃粽子是在端午節中必不可少的習俗。于是,早上,我跟著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先將泡過的糯米取出來,又將事先摘好的竹葉拿出來,就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奶奶那邊,手指上下翻飛,一下子就用粽葉做出了一個小漏斗。再用勺子挖了幾勺米,拍拍平。又用剩下的'粽葉一裹,就做出了一個穿著綠衣裳的粽子。

            而我這邊,連用粽葉包出一個小漏斗都沒呢!有時我差點就裹好了,可沒抓緊,粽葉就一彈,回到了一張平平整整的粽葉了。有時我都要填上米了,但手指一滑,不僅沒做好粽子,米還灑了一地。我難過極了,奶奶安慰我說:“沒事,第一次難免都會有失敗。”我聽完奶奶說的這一句話,又開始努力的包粽子。半小時后,我終于包好了我的第一個粽子!我高興死了,蹦來跳去的。奶奶也很高興。中午,我終于吃上了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粽子。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4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非常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非常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5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吧!端午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后,落后的一號終于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6

            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粽子有各種味道,有甜咸各種味道,只要自己喜歡就行。

            在端午節,爺爺奶奶都很忙碌,他們都要包粽子,包粽子一定要起早,因為下午是要看賽龍舟的,所以要加快速度了。

            包粽子是要大葉子,要兩個,交叉做成三角形,里面放自己喜歡的東西,再包起來,再用繩子綁緊,否則蒸的時候會出來。要蒸的話,就要蒸幾個小時,大約蒸三到四小時,如果里面包的是肉,那就蒸久一點,包粽子的過程就是這樣。

            在下午,有賽龍舟,賽龍舟可熱鬧了,那里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多得數不清。賽龍舟里的船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紅的',一個是藍的,各種顏色。在比賽前,大家在準備,他們在準備上船,準備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立刻歡呼起來。比賽時,各自為各自信任的船,加油,可熱鬧了,他們拼命地劃著,你追我趕,毫不相讓,誰也想拿冠軍?比賽后,紅隊勝利,大家要陸續離開,誰也依依不舍呀!

            看完龍舟賽就是晚餐的時間了,吃著早上包的粽子,那時家里團聚就像吃了年夜飯一樣,大家吃著粽子可開心了。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的風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獨一無二的特色。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7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粽子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里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棗,紅、白、綠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粽子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它既是驅邪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粽子是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后來由于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屈原的祭品。

            老人們說,吃了粽子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質,要繼承他的愛國精神。難怪人們吃粽子時,總是給孩子們講述屈原的故事呢!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8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民族節日,在端午節中我們要干兩件事:一是要在端午節包粽子吃;二是要給我們系上五彩繩。你們知道嗎?因為古人說:如果端午節這天給小孩子們手腕上系上五彩繩,這樣小朋友就不會被蟲子咬了。現在讓我來給你們講講怎樣做粽子吧!

            首先做好準備工作1、我先幫媽媽買30顆大棗,你知道為什么要買30顆大棗嗎?因為我們要做30個粽子。再將洗好的粽子葉拿出來,粽子葉是用蘆葦做的,因為它非常結實。媽媽又讓我拿出一個大盆出來,我問媽媽用盆做什么呀?媽媽說:包好的`粽子放在盆里呀!媽媽將提前泡好的米又用清水洗了兩遍,放在那里,這樣一切準備工作結束。

            然后是包粽子了,我先幫媽媽把粽子葉屢平直,四個有層次的疊起來,只見媽媽雙手捧起疊好的葉子把它們打個筒,然后將糯米放進筒里,再把一顆大棗放上,最后把葉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后用繩將它緾上,這樣一個三角棕就包完了。看看媽媽重復著,二個、三個......就包完了,放入鍋內開始煮,我已經等不及了,終于聞到了香味,我感謝媽媽做這么好吃的粽子給我!大家端午結也是這樣包粽子的嗎?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29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五月里,端陽到。汨羅橋上好熱鬧,好熱鬧。鼓兒咚咚,旗兒搖,龍船比賽開始了,開始了!鏗冬鏗,鏗冬鏗……”四面八方的龍舟伴著有節奏的鑼鼓聲爭相而來。紅面黑須的洪圣神龍,嬌艷無須的天后神龍,童面稚氣的哪吒飛龍更有100多年前初一皇姑命名“奉聘金龍”的“黃蒲特”飛龍……東江龍舟,除了龍頭按其村莊古時供奉的`神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外,大致都船長七丈四尺,首尾尖而翹高,中間粗而低橢,前有威武龍頭,后有旌旗長鞘。船分二十七欄,大鼓置于正中,兩鑼鼓聲統一著五十四位劃船健兒的橈拍,在指揮的率領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使龍舟在浩瀚的江中疾速前進。賽龍,是龍船節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號令一發,傾刻喧天鑼鼓如春雷滾動,漫天水花似春雨飄灑。這種龍舟競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較量,是團結合力的大比拼。

            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賽龍舟成為一個娛樂的節目也成為了端午節傳統的慶祝項目。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風俗作文02-26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04-19

          端午節風俗作文15篇(精選)04-30

          端午節風俗作文(精選21篇)06-08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04-08

          端午節的資料和風俗06-15

          【經典】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3篇11-18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作文(精選56篇)06-25

          端午節風俗作文(通用41篇)06-26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通用25篇)06-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西西人体44rt高清大胆亚洲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亚洲欧美精品精品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