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廣東卷作文題目
高考是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含港、澳、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廣東卷作文題目,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廣東卷作文題目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題特點:
新高考全國卷一作文題目,為典型的材料作文,取材于1917年4月,毛澤東《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適逢建黨百年,讓考生置身時代洪流,從“體育之效”著眼,進而可以放眼關注家國社會,凸顯了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
題目立意角度相對集中,對于考生而言審題難度適宜,只要抓住“強弱轉換”要點,思辯寫作,不難成篇。
題目解析:
材料立足“體育之效”,說明體育與身體強弱變化的關聯,引導學生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審題時還應注意分層次抓要點,讀出言外之意。第一句“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小處是說人的身體天天變化,大處可指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
第二句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此處雖是說身體強弱轉化,言外可延伸至家國民族的強弱轉化。第三句“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此處可聯想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實則卻為中華民族思變指明方向,發憤圖強,建設新中國。由此更激勵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希望。
寫作角度:
最佳角度是結合體育使人強弱轉化之效,可從小處自身起筆,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逐層深入,可由人身體強弱、精神強弱到論述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由弱變強的歷史必然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的堅定信念,自強不息、持續奮斗的精神,也可以中外對比,結合現在的國際形勢,分析國與國之間強弱轉化的內因外因,使思考逐步深入。
寫法指導:
此題以寫議論文為宜,論題集中,不容易偏題,且選材俯拾即是,比如網上刷屏的今年3月份中美高層戰略對話與大清朝辛丑條約簽訂時的對比,中國已經成為擲地有聲的世界強國,還有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篳路藍縷艱苦奮斗,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歷史。考生在動筆時要注意小處著眼,大處落重墨。
可先轉述材料以概括引出論點,主體可以有三個方面闡述,一是事物或個體可變,二是至強可能會變弱,三是弱者勤奮則久之能強,注意可結合自身,也結合群體及至黨的歷史、新中國的發展變化。最后點題與總結升華,可談共產黨領導下全民奮進的中國必然由弱變強,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復興偉業。
如果僅立足“體育之效”來說明體育與身體強弱的關系,或僅談體育對人生的意義,那么就容易寫“小”或“干巴”。
優秀范文
1、以青年之自強
1917年,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談道:“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我認為,這對當代青年乃至國家民族都有啟示意義。強者不恒強,要居安思危;弱者不恒弱,應奮起直追。在時代的大變革中,吾輩青年更當著眼未來,不負韶華,奮斗自強。
以青春之火,點燃時代之炬。“體育之效”不應只是停留在身體上的健壯,更應是青年一代精神的強大,進而推動國家的富強。“嫦娥五號”升空,離不開無數青年的刻苦鉆研;“天問一號”的發射,離不開幾代青年的攻堅克難;脫貧攻堅的完美收官,離不開無數年輕干部的默默奉獻。我們處在新時代的偉大復興的大道上,肩負著新時代的偉大使命,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更應自強不息,成為中華之棟梁。
讓強國之聲,喚醒民族之夢。今日之中國,早已從百年前的南湖畫舫,成長為領航中華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一百年前,我們弱國無外交;一百年后,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國早已強大起來。真正的強者唯有不斷自強,才能保持強大。只有不懈地奮斗,不懼競爭,不懼對手,不斷超越,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才能推動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正是因為無數中國人的自強不息和不懈努力,中國成功擺脫了過去的屈辱和弱小,實現了如今的強大與昌盛,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用奮斗之石,筑就發展之路。清朝末年,“東亞病夫”的懈怠將老大的中國釘在了恥辱柱上,幾代人的接續奮斗譜寫出蕩氣回腸的自強史詩。放眼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高鐵運營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抗擊新冠病毒盡顯大國擔當。正是這種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使中國能夠順利化解各種危機,沖破重重阻礙,實現更好的發展。
唯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重任,置于自身之肩上。幾十年風雨兼程,數不清的日夜攻關,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用自強為中國筑基,江山代有才人出,時代新人換舊人。中華的圣殿即將崛起,正需吾輩青年發奮努力,早日成為國家棟梁。
2、定強弱之變
中國,有著數千年輝煌文明之大國,有著四大發明著稱于世的強國,在時針撥向1840年之際,隨歷史之舟駛入了近代的淺灘。不料,這艘華夏古船卻突遭颶風,千瘡百孔。彼時大廈將傾,在外有列強環顧窺伺,在內有政府腐敗無能。國將不國,民無所依,萬國來朝的強國轉解淪落為任人宰割之弱國。朱門酒肉仍臭,路有餓殍無數,亡國滅種的陰影籠罩于國人頭上。洋務運動圖強軍,戊戌變法謀革新,有識之士對時代的反省,竭力救亡圖存,終究未能為中國找到正確的出路。
為何?因為他們都忘記了由弱轉強的至理在于“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強。
故而,《體育之研究》有兩句格言振聾發聵,流行至今:“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讓強者得以“增益”的,不僅應有好體魄,更應有好精神。二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為因果。洋務運動只圖強軍,戊戌變法徒謀革新,在偏頗的道路上“增益自身”,走出的自然是曲折的道路。練就好體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之志便有了根基,既有報國豪情,自然更知曉強身健體之重要,精神與體魄各自得以增益,由國貧民弱變國強民盛便指日可待。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是也。
時針再次撥向1917年,那是十月革命的星星之火還未成燎原之時,偉人毛澤東卻已經清醒認識到,要改變這個糟糕透頂的世道,讓華夏從羸弱走向強盛,必然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血與火的革命,有理想又有體魄之青年才是國之希望。“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雖萬馬齊喑,風雨如晦,毛澤東仍預言,有志青年不必是天生的強者,只要“增益其所不能”,改變了自己,便意味著改變了國家。
昔日毛澤東之斷語,在時針撥向2021年之際依然是驚雷在耳。今日中國,從一窮二白到國富民強,從一貧如洗到全面小康,無不體現著“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強。今日中國,公路成網、高鐵飛馳、巨輪遠征、戰機翱翔、嫦娥登月、北斗問天……古老的土地上處處是活躍的創造。雖然強盛的時代給予了我們富足的生活,但自得其滿又“濫用其強”,在這繁華盛世“躺平”“佛系”,那么“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讖語必然再次落在個人和國家頭上。
故此,每時每刻,吾輩都應秉承“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強。唯其如此,廣袤的大地上才可再次書寫神州的華彩篇章。
3、修身之道
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則至強者也會轉為至弱;生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則弱者也會變為強者。運動野蠻體魄,體育錘煉精神。修身之道,體育為本。
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替代運動。古代的帝王送信服食仙藥獲得長生,當代有些人相信藥物減肥,偏方包治百病。世界上沒有比健美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美麗的衣裳。伏爾泰有云:生命在于運動。
放眼當下的學校教育,大多忽視體育而高喊德育。有些學校不允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活動健身,原本應該嬌艷可愛的花朵,不知不覺都變成了“小胖墩““小眼鏡”。還有許多青少年不愛運動愛明星。如果中國青少年喪失了陽剛之氣,何其可悲?
撫今追昔,體育才是“包治百病”的修身良藥。
體育不僅可以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還可以為憂傷的人消愁解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毛澤東主席的詞中說:“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林則徐曾言:“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說明只有勤于運動,才能實現志向,獲得快樂的生活。
體育給予人良好的生活習慣,能發揮人的最大能力而又無損健康。重視體育鍛煉,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走出了意氣風發的步伐;重視體育鍛煉,年近九旬的袁隆平院士依然能涉足水田研究水稻;重視體育鍛煉,吳孟超院士在九十七歲高齡仍能懸壺濟世、悠游杏林。
體育給予人拼搏的勇氣,把力量的全部含義升華為勇于拼搏。體育讓人振棄賭徒式的冒險蠻干,培養“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敢,擁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果敢。
抬望眼,體壇之上,中國男足始終不振;校園內外,“優秀學生”跋涉書山題海面容憔悴,千萬學生癡迷于網絡游戲身體不佳。盧梭早就告誡過我們:身體虛弱,它將永遠不會培養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
憶往昔,老一輩革命者中流擊水,讓中國站了起來;看明天,新青年重視體育鍛煉,讓中國人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中國足球需要兼具智慧與力量的少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兼具智慧與力量的少年。重視體育,積極鍛煉,以修養身心,少年強則中國強。
4、發揚踔厲
天行健,君于以自強不息。積踐步以至干里,積急惰以致深淵。千里之堤,可潰于蟻穴;星星之火,亦能燎原。生而強者不可驕縱,滿則溢,驕必敗。
歷史興衰,朝代更選,從來都是強弱之間的變化。由強變弱,往往在于微小之處,指揮者的優柔靠斷使同盟國在加里波利之戰中陷人僵局;由弱變強,往往在于不舍和,越王勾踐臥新嘗膽,三干越甲可看吳。合抱之木,生于老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哪有天生的功成名就,唯有磨礪出高強。一棟樓,始于平地,始于一一瓦,始于一擁鋼筋,一袋水泥,始于工人、機械一日又一日的修筑,萬丈高樓才能日夜拔高,才有火神山、神山之神速。
由達.芬奇面雞蛋的故事,我們明白了,一幅由一筆一面積累,要每日每夜刻苦,幾春幾秋堅持;由王之練書法,我們道了,每日持筆,一點一滴,池水也被雜黑;由孫悟空學藝,我們懂得,武功神力,也是由無力對付妖怪到一跟頭十萬八千里而來。
秦始皇一開始也是一位勵精圖治的明君,從統一天下到一統貨幣、文字和車軌,何其強大!但他贊書坑情以絕文明,修筑長城勞民傷財,殘暴好戰,強征營役,以至百姓苦不言,終成暴君。最終秦二世被幾百苦役斬木揭華,一招打敗,何其弱小!一個偉大的朝代從神壇落人深湖,以至身死國破,強大轉變成為弱小。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也是由小變大的典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多年發展,由小到大,世人歷歷在目。從實現民族獨立到堅持改革開放,從提出“一帶一路”到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承擔大國責任,中國砥前行,任何整臂不可朋攔。
在2020年,將要全面建成小社會之際,校情突裝。然而,我們封城居家,全民抗較,措施合理,及時控制較情,恢復生產和生活,較情反而促使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
強不自喜,弱不自悲。積避步,至千里,合小我,筑大國,強程國家就在眼前。
5、自強不息
偉人之論不同凡響:勤自鍛煉,能增強體質,鍛煉意志,實現自強;但強者如果放縱,也會轉為弱者。在步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中華青年應不驕不躁,砥礪奮進,自強不息,強我強國,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生活的磨礪能激發自強不息的斗志。《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古至今,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的顏回,有“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勾踐,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陳勝,有搖著輪椅溯流而上的史鐵生……他們身處弱境而不甘命運,自強不息。他們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實現了自強。
愛國奉獻能堅定自強不息的追求。中國女排為國爭光,在如花的年紀一次又一次打贏對手,打出了大國榮耀。樊錦詩肩負起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與風沙斗爭,與孤獨斗爭,與時間賽跑,用柔弱的肩膀保護了飽受歲月侵襲的莫高敦煌。鄧稼先將自己隱藏在蒼茫戈壁,“黃沙百戰穿金甲”,敢用愛國之軀挑戰核輻射,“敲打”“核炸彈”。
自強不息,強我強國。被稱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的李佩先生,在執教中國科技大學英語之初,飽受不公正對待。但她以自己的堅韌、以學者的頑強堅持創辦應用語言學。她像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千萬學子的前行之路;她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自強氣概,擔負起“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的偉大責任。
中國從“東亞病夫”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發展成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既是老一輩革命志士自強不息的奮斗結果,也依靠當代每一個中國人的自強奮斗:為消滅新冠病毒奮戰在抗疫前線的張定宇、甘如意們,為抗洪三次推遲婚禮的張柯,巾幗不負芳華的葛鈺……他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與死神搏斗,與雷霆碰杯。他們的自強精神成就了祖國的盛世華章。
也曾見白金玉殿鶯啼曉,英倫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那青苔碧瓦堆,將至強者興亡看飽。“自勝者強,自強者勝。”我們應胸懷只爭朝夕、不負部華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就讓我們以擁有鄧稼先式的血肉之軀而自信,以擁有中國女排健兒的年齡而自強,騎上甘如意的自行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接續奮斗。
【高考廣東卷作文題目】相關文章:
2015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目:感知自然09-28
2014廣東高考作文題目04-22
2020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目及范文02-13
重慶卷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租房06-12
山東卷高考作文題目:開窗看問題06-07
2023湖北卷高考作文題目:故事的力量09-24
2022廣東新高考I卷優秀高考作文15篇09-07
廣東卷高考滿分作文:別拿常識不當干糧09-16
廣東卷高考作文:以捐助為題16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