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閃現人性光彩

          發布時間:2016-3-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真正的教育,能把人引向光明,而新課程是一種“喚醒”教育。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始終是一部尋找“精神家園”的歷史。從原始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的宗教幻想;從掙脫中世紀的精神枷鎖的人文主義運動到當代文明準則的確立,無一不是人類喚醒主體意識、建設精神家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和決定性的。      

          中學生思想和感情的發展需要文學教育。文學是人學,表現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表現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文學給成長中的中學生打開了認識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鑒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創設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藝術環境。中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展需要文學教育。文學有利于幫學生展開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文學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中學生只有吸收文學作品中形象思維和藝術語言的滋養,才能更好地發展思維和語言。

          語文學科自身必然包容文學教育。世界各國母語教育都選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幾乎無一例外。文學作品的語言一般是規范、優美的語言,是理想的母語教育范文。文學教育,對中學語文學科的課程價值在于:文學教育對學生認識生活、養成審美情感、發展個性、健全人性起重要作用,是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內容;文學教育是中學語文學科的固有的一部分,排除文學教育的語文教育是不健全的語文教育。葉圣陶早在1942年就說:“要養成讀寫的知能,非經由語文學和文學的途徑不可……站定語文學和文學的立場,這是對于國文教學的正確的認識。”

          在文學這塊肥沃的土壤里,學生張揚著思緒,讓思想的深根不斷獲取新的血液,學會審美、學會創造美,并隨著文章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擴充自己的人生閱歷,去體味人性最本質的滋味。通過文學的閱讀、學習,學生以最便捷的方式接觸人性的本質,在文字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在語文課中,不僅要讓學生直接接觸課文,還要通過觀察、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實踐活動來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才能。因此,教師要善于模擬情境,營造氛圍,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盡可能多地參與實踐,讓他們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學習的規律。如在閱讀活動課中,可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自我謀求音樂旋律與課文情感的融合,從而形成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悟,讀出自己對文章的嶄新詮釋,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比賽,由學生自愿報名、師生共評的方式開展,加強他們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和對詩歌韻律的把握;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報,一人一份,一人一個特色,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還可模擬演講現場,進行每天三分鐘的“關注世界”的演講活動,培養學生關心國事、家事、天下事的好習慣,并擴充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同時請學生點評演講,鍛煉發現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語文課的形式可以更靈活新穎、異彩紛呈,可以大膽嘗試生活式的實踐,即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去參觀、訪問、郊游等,通過社會實踐來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也可以采用情境式,即教師運用語言或多媒體等輔助手段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沉浸于情境之中,體驗情境,激發情感,關注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還可以使用表演式,即采用表演的形式來讓學生親身體驗角色的心理、行為;競賽式,即通過小組或個人比賽的形式編排小品等,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對于輕松簡單的部分游戲式可以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即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活動課的內容,讓學生在玩中快樂地掌握知識。學中玩、玩中學,如擊鼓傳花背古詩、猜燈謎、對對子、故事接龍……

          作文最能體現學生語文綜合素質,但我們的作文教學仍然堅持“以文為本”,將“現代人”壓抑在“過去人”的陰影之下,將作文形式凌駕于作文內容之上,造成了學生寫作心理上的依附與盲從,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個性和創新能力,使作文這種既可“自娛”,又可“娛人”的精神性實踐活動,戴上了僵化的教條主義鐐銬。作文教學往往投入最多,收效最小。學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編亂套,陳詞濫調,千篇一律,缺乏鮮明個性。作文教學中不見了感情,不見了人性的各種活動表現,這就是當前作文教學的病根所在。拔苗助長,好高騖遠,欲速而不達,造成了作文教學基礎不牢,中層不穩的惡性循環,教師則怨聲載道,學生則談作“色”變。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應有突出的表現。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學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發真情,讓課堂充滿人文的燦爛的陽光,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人素質的活動。

              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須讓學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為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人性之美,我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心、對國家的熱愛、對別人的關愛、對丑惡行為的憎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把社會作為課堂,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祖國山河美。深入社區,感受社會變革;采訪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開展調查訪問,感受身邊的變化。這些都是學生對生活的直接體驗,因此也就不難從文中見“人”。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將生活中的點滴感悟與真實的情感記載下來,既可練筆,又能養成善于觀察與思考的好習慣。

              在引導學生追求人性美,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的同時,還要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個性。寫作中,首先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獨特的見解;在表達中不說套話、假話;有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學生多寫想象作文,展開想象的翅膀。亞里士多德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他的特點。有學者曾在不同級別的學校做過同樣的測試,結果是越高年級的學生想象能力越差,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刻不容緩。

              要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還需要創造一種精神振奮、生氣勃勃的課堂氣氛。如要求寫月球,由于多媒體CAI軟件的設計,學生不再限于寫自己所知道枯燥的知識點,而是在詳實的知識庫中自由翱翔,學生的興趣,在聲、光、色的傳遞中,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得以激發,他們大可依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他們的寫作欲望揮筆如流云,心情表達了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并逐漸增強實踐中提高分析、認識事物的能力,逐漸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個性傾向得以充分發揮并不斷萌芽滋長。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命題,自主選材,自行寫作。其次對事物的看法,對社會的認識,對自身解剖等在作文中得以傾訴,對邪惡、對挫折、對正義,有自己獨特看法和見解,使其天資、興趣、愛好、特長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形成了作文教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氣象。 

              相信在充滿人性光彩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定會如噴涌的泉水,源源不斷的流淌,在美好的情感中成長,并匯報社會一顆感恩的心,去創造新的美麗。現代文明的一個最基本的要素是: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起一種愛意,以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敵意。讓充滿人性光彩的語文課實現“愛的教育”的宗旨,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教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的“大愛”,同時,讓學生切實感受美好,感受具體的“小愛”。    

          [讓語文課閃現人性光彩]相關文章:

          1.校園人性化標語

          2.關于人性的優美句子

          3.隨筆感悟:錢與人性

          4.描述人性格的成語

          5.我為學校添光彩演講稿

          6.光彩奪目的解詞和造句

          7.光彩奪目的近義詞及造句

          8.語文課文開天辟地課件

          9.語文課背影的課件

          10.故都的秋語文課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五月婷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午夜福利一区美女 | 新sss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天啪天天久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