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名人茅盾小時候的故事
導語: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著名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革命作家,社會活動家,浙江桐鄉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名人的故事,歡迎查閱與借鑒,謝謝。
不隨波逐流的倔強學生
茅盾的父親沈永錫是個清末秀才,他通曉中醫,是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視新學,除聲、光、化、電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外,也喜歡傳播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著作。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茅盾10歲喪父,童年時代,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母親。”
茅盾的啟蒙教育開始較早。小學前便讀過家塾、私塾。8歲入烏鎮立志小學讀書后轉入植材高級小學,成為該校第一班學生。在這里,他不僅讀到了國文、修身和算術教科書,并且對繪畫發生了興趣。
那時,在一般守舊人的眼光里,小說之類被稱為“閑書”,是不準孩子們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達的家長的允許。《西游記》、《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都是他那時愛讀的書。從茅盾小學時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見,他當時便流露出了憂國憂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緒。
植材高級小學教的課程除了國文、算術外,還有英文、物理、化學、音樂、圖畫和體操,這些課程都使他感到很新鮮。上化學課時,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張濟川老師在教室里做各種有趣的化學實驗,使茅盾和他的同學們大開眼界。科學的種子在這個少年人的心田里孕育了,他的思想變得活躍起來。
一天國文課上,中過秀才的周先生教《孟子》,錯把“棄甲曳兵而走”一句解釋成“戰敗的兵丁急于逃命,扔掉盔甲,肩背相磨,倉皇逃走”。他忽然站起來問道:“先生,”他指著《孟子》,“書上注釋‘兵’是‘兵器’,不是‘兵丁’。”
他這么一說,同學們也恍然大悟,應聲附和。“是‘兵丁’,不是‘兵器’!你們小孩子,懂什么!我是中過秀才的。”老先生硬著頭皮堅持自己的講法。
茅盾見這位老先生硬是不認錯,下了課就去問校長。徐晴梅校長是他父親的好朋友。他聽后想了一想,對茅盾說:“可能周先生說的是一種古書的解釋吧?”茅盾心想:校長大概覺得不能讓周老秀才在學生面前丟臉,才會這樣說的吧!
小小年紀的茅盾,總是覺得堅持正確的才是最重要的。
愛讀“閑書”
茅盾小時候,他家屋后的破屋中有叔祖放的一板箱舊小說,像《七俠五義》《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盡管父親希望他學理工科,認為這些是“閑書”,但思想開明的父親并未嚴厲禁止,還拿了本石印的《后西游記》給他看。9歲時,茅盾去舅舅家度夏,在舅舅家找到《野叟曝言》,僅花三天半就看完了這部約百萬字的“天下第一奇書”,令舅舅對他刮目相看。
考場立志
12歲的茅盾參加高等小學舉行的童生會考,作文題是《論富國強兵之道》,他很快寫出四百多字的議論文,結尾是“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主持會考的盧學溥讀到后,覺得此文心胸開闊、立意高遠,遂大加贊賞,批注“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
夢游校園
少年茅盾學習非常刻苦,有一次因夜里讀書太晚睡眠不足,中午在學校午睡時竟發生夢游。他眼睛半睜,像盲人一樣四處亂撞,走出教室,走到操場,甚至走到學校外面,同學們大吃一驚,不敢驚擾,只能偷偷跟著,等他回到教室又睡著了,直到上課鈴聲響起他才醒來,而他自己對夢游之事一無所知。
作文抒懷
在湖州中學讀書時,錢念劬先生讓學生們自己選題作文,很多學生不知所措。茅盾借鑒《逍遙游》寓意,寫了五六百字的《志在鴻鵠》。文中描寫一只大鳥展翅翱翔,嘲笑仰臉無奈的獵人,借大鳥表現自己的少年壯志,且題目與自己名字德鴻相合,錢先生賞識地批下“是將來能為文者”。
為母著想
一個深秋傍晚,茅盾放學路上被同學邀請玩捉迷藏,因要照顧弟弟和復習功課婉拒。同學自己絆倒卻誣陷茅盾,母親聽后拿戒尺要打他,茅盾選擇逃跑。他說若不逃走會被打得皮開肉綻,母親會傷心難過。后來同學得知緣由,慚愧地向茅盾道了歉。
9歲的時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親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茅盾的舅舅是個中醫,家里也有不少舊小說。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三天半時間就讀完了。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說,共一百五十四回,約一百萬字,曾自稱“天下第一奇書”。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時間就看完了《野叟曝言》,也很是吃驚。從此對他刮目相看。
這種廣泛的、大量的閱讀,不僅提高了茅盾的文學素養,而且也在無形中培養了他的寫作能力。在小學里,茅盾的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試他總能得到獎品。特別是他的作文更是出名。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會考,他參加了這次隆重的考試。會考的作文題是《論富國強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寫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議論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主持會考的老師對茅盾的文章大加稱贊,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寫了如下評語:“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
進入中學后,茅盾在名師的指導下,更加廣泛地學習了中國古典文學,他的作文水平也突飛猛進。在湖州中學讀書時,他幸運地遇上了錢念劬先生;錢先生曾在日本、俄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作過外交官,通曉世界大事,學貫中西,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有一次錢先生讓茅盾他們作文,卻不出任何題目,他讓學生們自己選題,任意寫,很多學生對此作文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卻借鑒莊子《逍遙游》中的寓意,寫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題名《志在鴻鵠》。文中寫了一只大鳥展翅高飛,在空中翱翔,嘲笑下邊仰著臉看,無可奈何的獵人。這是一篇寓言,茅盾借對大鳥形象的描寫,表現了自己的少年壯志。而且,文章的題目又與茅盾的名字德鴻暗暗相合,因此,茅盾也是借此自抒胸臆。這篇文章思想高遠,想象豐富,形象生動。錢念劬先生很是賞識,寫了如此批語:“是將來能為文者。”錢先生的預見沒有錯,茅盾以后果然成為著名文學家。
茅盾介紹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著名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革命作家,社會活動家,浙江桐鄉人。1921年在上海先后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他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等,成為革命現實主義的奠基之作。他提倡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他除發表大量的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的學術論文和文藝作品外,并經常向國內介紹世界文學界潮流趨向,討論中國文學革命的方法,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
【中國名人茅盾小時候的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03-30
名人小時候故事09-16
中國名人的故事03-01
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01-14
中國名人的勵志故事09-03
中國愛國名人故事03-12
中國名人故事盤點08-24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通用20篇)12-03
貧困名人小時候的故事(通用10個)07-30
中國名人孝道故事20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