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600字

          時間:2022-05-11 09:17:09 民俗 我要投稿

          【推薦】民俗作文600字匯總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6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民俗作文600字匯總五篇

          民俗作文600字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里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后父母開始把干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后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后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里布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后后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民俗作文600字 篇2

            說到湖南湘西,你也許會想到沈從文的書、黃永玉的`畫、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靈,而且山環水饒,它還有一個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熱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絕倫的服飾都會讓你驚嘆,肅然起敬。

            走進苗寨,回蕩在山谷間的是歌聲,鼓聲,讓你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再走進一些,你就會看到一場精彩紛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們。你看!他們身著有領的對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褲大而短,衣服的顏色都是深毛藍,湖藍色的。據說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這樣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見到賓客就跳“迎賓鼓”,逢年過節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兒鼓”。小伙子們個個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勁,他們把鼓敲得震天響,游客們沒有一個不被這樣的鼓聲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們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她們眉目清秀,麗質盈盈,嫵媚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綻放在青山綠水之間。奇了!怪了!沒有樂器,她們載歌載舞時仍可以聽見清脆的伴奏聲。哦,原來是她們盛裝上的飾品,銀光閃閃的小鈴鐺,盛裝打扮的“苗家新娘”,頭戴青帕銀鳳冠,蘇山耳環吊兩邊,頸圍銀項圈,身披銀披肩,滿襟繡花又滾邊還配銀鏈銀鈴銀牙簽。這樣的盛裝配上優美的舞蹈,真是一場超級的視覺盛宴。

            小伙子們的鼓聲,姑娘們的舞蹈還有他們的笑容,無不向我們訴說著苗寨人民綿延千年的激情。當我陶醉在這美麗的古老童話世界時,卻被一位苗家女孩拉進了舞蹈圈里,原來他們的舞蹈還要和游客互動的,我們就以大鼓為圓心,圍成一個大圓圈,隨心所欲地載歌載舞,好不快活!舞蹈結束后,大哥哥大姐姐們用“地灰”往我們臉上抹,據說這是苗寨人對游客們的祝福和喜愛,臉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們越喜歡你,結果,我被抹成了“貓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熱情好客的苗寨人,他們的服飾,歌舞都具有獨特的地方性和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

          民俗作文600字 篇3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用各種活動來紀念這個節日。今天杭州湘湖(白馬湖)研究院的孫娟老師來到蕭山日報社,和我們小記者一起探究端午節文化,領略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我們通常認為是紀念屈原。通過孫老師的講解,我們明白了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的是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我們本地也有紀念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家秋瑾的。傳說端午節喝雄黃酒是跟白蛇傳的傳說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鐘馗像鎮鬼、佩香囊、懸艾葉蒲草、吃“五黃”、避五毒、畫額、豎蛋等,內容十分豐富。粽子不僅形狀,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寓意也不同。比如紅棗粽象征著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誠之心。當孫老師問我們吃“五黃”是哪五黃的時候,小記者們都爭先恐后的舉手搶答,一位同學十分流利地就說出了答案,因為我們這里端午節都會吃到這五種食物呢。

            我們原本以為只有中國人才過端午節,經過孫老師的一番講解,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也過端午節的,因為古代的中國非常強大,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也很大,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流傳到了這些國家。當孫老師問我們外國人是怎么用英語說“端午節”的時候,整個教室頓時鴉雀無聲了,這個問題可真考倒了大家。原來外國人把端午節叫做Dragon·Boat·Festival,按照單詞的意思就是“龍舟節”,可能他們認為我們端午節的活動里面“賽龍舟”給他們的印象最深吧!

            這次的端午節活動,我過得非常有意義。它讓我學到了跟這個節日有關的許多知識,使我感悟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會將這一傳統佳節發揚繼承下去。

          民俗作文600字 篇4

            端午節是爲留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官方陳舊的傳統節日。但是,各地的節日風俗卻不大一樣。“已經滄海難爲水”,我唯獨對家鄉的端午情有獨鐘。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們就預備好糯米,粽子葉以及其他資料,并早早地把粽子葉包好。

            包粽子這一環節,好玩,風趣,是小孩們最喜歡的。

            首先,把粽子葉拿在手中,漸漸地圍呀,圍呀,繞成一個長柄勺似的外形。這下,小孩子們可有玩的了。他門用長柄勺似的粽子葉從水盆里舀一勺水,然后提在空中。葉子里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銀線普通,飛流直下,“嘩嘩――”地響。待到水快“干枯”時,飛流直下的銀線就搖身一變,成了顆顆燦爛的珍珠,滑落在水盆里,叮咚作響。讓人情不自禁地爲此景此聲所沉醉。

            然后,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糯米裝在粽子葉里。大人們的腦袋總是那麼奇特。他們將粽子葉里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普通,那麼心愛,那麼圣潔。有時,他們還會在小山上栽花種草――將小片的樹葉或花瓣貼在下面,讓小山充溢勃勃活力。

            最初就該系線了,就是把包好的粽子捆起來。小孩們捆好后,可不會乖乖地讓粽子失掉一份安定。他們會把粽子系在伎倆上,當作溜溜球來玩――丟出去,發出來。可是,他們只能丟出去,卻很難發出來。

            端午節的早上,小孩們簡直都是被四溢的粽香所喚醒。離開餐桌邊,他們就會看到碗里坐著一個粽子,白白的,嫩嫩的,下面還裝點著一些砂糖。晚上的陽光射出去,照在下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輝。讓人看了,不由垂涎欲滴。于是,他們立即揮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飯碗,悄悄地咬一口,細細地嚼一嚼,漸漸地咽下去,那味道,比美味佳肴還美味佳肴。

          民俗作文600字 篇5

            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壯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國35%以上的壯族人居住在廣西。壯族人的傳統民居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這點與侗、瑤、苗民族有異曲同工。但是壯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后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又是壯族人特有的方式。

            壯族人服飾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女子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上衣是左衽無領闌干衣,腰部扎有緊身帶,下身穿長褲,褲角稍寬,褲腳有蘭、紅、綠色的絲織和棉質闌干鑲邊。褲外套短裙,裙也有鑲邊。頭上包黑毛巾,穿繡花鞋,戴耳環、手鐲和項圈,褲腰左邊懸掛一個彩穗筒。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里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花紋的頭巾,穿布鞋。

            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女間的社交戀愛等,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吵架有時也以歌代言。唱歌幾乎成為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人能歌,個個會唱。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推薦】民俗作文600字匯總五篇】相關文章: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匯總九篇03-08

          民俗民風作文【推薦】03-23

          【推薦】民俗的作文04-10

          民俗的作文【推薦】04-10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匯總八篇03-03

          【推薦】春節的民俗作文匯總八篇05-08

          【推薦】家鄉的民俗作文匯總五篇05-06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匯總6篇05-03

          【推薦】民俗作文300字匯總8篇05-02

          【推薦】春節民俗作文匯總10篇04-2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