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憶清明
又上清明,于是我們擁有二天短小的假期--盡管周末補課是毋庸置疑的。
很久以前對清明是沒有概念的,連是哪天都說不上,唯一的印象就是能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背得行云流水。而真正體會到這種切膚之痛是在四年前。那時正值大雪紛紛,干燥的雪屑從頭頂的松枝上飄乎乎地跌下來,扎進眼里干澀而刺痛。褐黃的土地泥濘得站不住腳,混著消融和末消融的雪,一鏟一鏟地送進爺爺的墳前,我的爸爸,一個頂天立地的一家之主,幾乎悲痛欲絕。“好女兒,你知道嗎,爸爸沒有爸爸了”。他的聲音像打碎的玻璃一樣支離破碎,我也跟著跪倒在雪地里。
爺爺就這樣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了。生前清貧的爺爺幾乎什么也沒留下,也什么都沒帶走,只是在每年的清明,他會讓他的每個兒孫內心疼痛一下。前兩年的清明,我們全家都會風塵仆仆地趕回去,在爺爺墓前擺上一束雛菊。爺爺一個人在下面,會冷。可近兩年我的學業滿當起來了,我雖覺得這不是理由,但我又不能飛回去。只有爸爸,不管再忙,都在踩在這個時間點上趕回去。來回六個小時的車程,馬不停蹄,像只日夜兼程的候鳥。
提到爺爺,爸爸都不會再流淚了。有時他也會用手抹一下臉,從額頭一直抹到下巴,然后悶悶地問一句,“女兒,還記得你爺爺么?”我點點頭說:“記得。”在三月霪雨霏霏的田壟上,一個拄著拐杖踽踽行走的老人,赤著的雙腳深深地陷進泥里。他弓著背,像一棵在雨里行進的老樹,細長的雨絲在他身上濺起一片水霧;那只拄過拐杖的手,掄得起鋤頭,舉得起擔子,皸裂的手常常陷進泥沙,他用那只手摸摸我的小腦袋,告訴我小姑娘長大了要懂事了。我說爺爺的手好像牛皮紙。他不做聲了--那就是我爺爺。我反復地回憶著,一個辛勞、沉默而又和善的老農。操勞了一輩子,一點福也沒享到的好爺爺。我心里又柔軟地疼著。我知道我爸爸一定深深地自責著。
悲哀之后我仿佛頓悟。就像龍應臺的《目送》中所說的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立在小路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是比較殘酷的事實,任何人--親人、朋友都只是你人生中的過客,一個片段。他們走遠了,小路彼端的人,除了學會珍惜,還得選擇堅強。
清明,沒有哪個人比爺爺更值得我緬懷。
【作文憶清明】相關文章:
清明憶作文09-24
清明憶的作文10-03
憶清明的作文10-09
憶清明作文11-12
憶清明02-01
清明憶祖父作文06-01
清明憶事作文07-10
清明憶外公作文06-16
清明憶兒時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