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通用9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1
兩三年前,在大學穩定下來,接觸到了電子媒介閱讀方式,瞬時一發不可收拾。下載了許多經典著述到電腦、平板中。以往慢慢讀書的習慣也漸漸被部分代之以電子化的瀏覽。以往的一首詩,或許會費上一個下午反復背誦、揣摩。有了電子媒介,對于文本材料的記憶似乎退居二線,太多新內容目不暇接,許多好的文章看了一遍,收藏起來,幾乎沒有看過第二遍。
數字時代的閱讀,最被詬病的一點似乎是“淺閱讀”,即人們閱讀的內容越來越膚淺化。對此我倒是另有看法。
愿意看有深度的文本的人,自然會在網絡上尋找有深度的資源。
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信息來源,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存儲平臺。能想到的閱讀文本資源,當下基本上都能在互聯網的大數據庫中找到。
閱讀,以前所未有的開放、自由的形態,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
君不見車站、公交之上,多少人低頭擺弄手機,其中有不少是在閱讀文本。對于其閱讀的內容暫且懸置,我們可以發現:至少,當下的科技,已經能夠滿足人們隨時隨地、方便地閱讀文字的需要了。固然,帶一本書上地鐵也是一種閱讀樣態。但畢竟,紙質書攜帶起來不如手機、平板或電子書閱讀器那樣方便。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有其利弊。
其利在于方便,在于互聯,在于海量資源隨時獲取。但是,數字化閱讀的低廉轉換成本,使得人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于一本書上——或許看了幾十頁,就不耐煩,進而換成另一本書閱讀,最終哪一本書都沒有真正讀好。當然,傳統的閱讀不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譬如對于“坐擁書城”,在家中書房閱讀書籍的人們來說,也可以在一個時間段里,交替閱讀幾本書籍。而這樣的對于閱讀材料的轉換,畢竟沒有超鏈接與搜索按鈕帶來的那樣“任意武斷”。
更好的一個態度是,在數字化閱讀與紙媒閱讀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電子化閱讀,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實現博爾赫斯《沙之書》中描繪的那種閱讀的“無限性”。這種無限性是由超鏈接與海量文本加以支持的。
以往的閱讀,往往在一個時段內針對一本書的文本加以細讀。而有了超鏈接,書籍的'對比閱讀、延伸閱讀、交叉閱讀都要更加方便。如是,在海量信息的基點下,我們完全可以建構屬于自身的完善的知識體系。
某種意義上,超文本鏈接,也帶來了學科間的交互。
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其一就是信息與人的互聯。在這一點上,人獲取信息的成本不斷降低,有人指出,邊際成本甚至會趨近于零。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好好閱讀吧。基于正確的取舍原則,好好閱讀,想不成才都難。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2
近年來,“全民閱讀”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而數字化閱讀率達58.1%,數字化閱讀率首次超過傳統閱讀率。2015年山東省全民閱讀指數調查報告顯示,數字化閱讀率比傳統紙質閱讀率高11個百分點,分別為57.3%和45.9%。
但是,拉動閱讀率上升的數字化閱讀,在不少專家和公眾眼里卻不是個“好角色”,淺閱讀、碎片化、膚淺……這種定性,與“網絡會不會讓人變傻”“社交媒體會否摧毀下一代”等焦慮交織在一起,加深了人們對數字化閱讀的恐懼。數字化閱讀,真的可怕嗎?其實,“數字化閱讀有害”本身就是個假命題,把板子打在數字化身上,打偏了。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數字化閱讀,好處多多。僅就淺層面而言,它提供了海量的閱讀資源,讓無書可讀不再是個問題;它的快捷便捷,節省了人們選書買書的時間;它的廣覆蓋全民性,真正讓“全民閱讀”有了技術支撐,而這對提升全體國民尤其是落后地區和貧困人群的文化水平,善莫大焉。
閱讀的問題,不在讀書還是讀網,不在紙質化還是數字化,而在“閱讀”本身。閱讀的問題,也不在淺閱讀、碎片化、膚淺。讀紙質書,也有淺閱讀,也有碎片化、膚淺的問題;而數字化閱讀,也可以讀大部頭,讀經史子集,讀經典作品。閱讀的問題,在輕重深淺的協調:深刻內容和輕松內容的協調,深閱讀與淺閱讀的協調,系統化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的協調。這其實是人類閱讀生活的`永恒問題。閑書無法不讀,經典不可不讀。全面健全人格的養成,離不開輕重深淺的“協調化閱讀”。
數字化閱讀,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如何在數字化時代做到“協調化閱讀”,對人的考驗更大。一是因為,互聯網上不只有數字化書庫,更有各種游戲、娛樂等內容。所以,當我們談論數字化閱讀時,首先得問問,究竟是說網上讀書還是說網上聊天玩游戲。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聽音樂、用微信、用手機QQ等是我國成年國民中手機閱讀接觸群體的重點消費內容。顯然,深閱讀、系統化閱讀沒有達到足夠的分量。二是因為,讀書是有方法的,是需要學習的,深閱讀、系統化閱讀更是如此。不得法,無成效,就容易“敬而遠之”。深閱讀、系統化閱讀不在多也不可貪多,貴在精熟。如朱熹說的,“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
數字化閱讀需要正確看待。說到底,只要想讀、會讀,都不是問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騎驢罵驢的“數字化閱讀有害”論,可以休矣。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3
歷史風起云涌,時代淘沙煉金。騰飛的科技在翻新我們的生活的同時,也讓閱讀方式悄然變化。電子閱讀憑借方便、快捷的后起之勢逐漸趕超紙質閱讀,成為新興的閱讀形式。
然而,有人認為“讀屏”意味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會讓閱讀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這種觀點是片面武斷的。電子閱讀信息量大,覆蓋內容,大數據聯動可以讓你迅速地發現并得到書中精華,這正是電子閱讀最大的優點。而對于電子閱讀使人趨向碎片化知識,分散注意的觀點,其問題本身并不在于電子閱讀,而在于閱讀者本身。一個有追求、自律的人進行電子閱讀,定然會從海量的信息中補己之短,截己所需,以提升自己的水平,而自律能力差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跌入低谷。
可見,電子閱讀只是提供了一種獲取知識的“捷徑”,而非保障,誰也無法不論它內容豐富,途徑快捷,形式多樣的巨大優點。更何況《管子中云:“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電子閱讀更好地適應了時代的需求,推廣電子閱讀是順時勢而為。而且,書香永遠只來自于書籍內容,而非載體形式,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同樣能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么,既然電子閱讀有諸多優點,紙質閱讀會被取代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香奈兒公司口號所言“潮流易逝,風格永存。”紙質閱讀穿越唐宋,流傳古今,這充分證明了它的不朽。它是一種傾訴,當書頁被翻動之時。仿佛是作者在低頭耳語;它是一種回歸,當心靜捧閱讀之時,仿佛回歸了最真實的痛癢與喜悅;它更是一種情懷,當書本若干年后又被捧起之時,仿佛之前讀書的.場景與情態在眼前再度浮現……在某種程度上,紙質書是心靈的橋梁,重視知識的同時又不忽視情感,同時,它又不與時代割裂,當個人的性情在書中得到升華時,便有了更多的力量去促進時代的發展。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并行不悖,融合發展。正如上文所言:書香永遠只來自書籍內容,而非載體形式。
當紙質閱讀攜手電子閱讀,是傳統與新興的碰撞,是情態與科技的交融。只有二者并駕齊驅,才能各盡其長,相得益彰,共同促進當下全民閱讀的普及與發展。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4
古人云:“人不可一日無書。”的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知識的源泉。如今,電子科技不斷發展,已然對傳統的紙質閱讀形成沖擊。我認為紙質書閱讀是無法代替的。
沉心細細臨黃卷,疑在香爐最上頭,紙質閱讀自有深度。不同于電子閱讀的碎片化,紙質閱讀是連續的。正是由于這個特征,閱讀紙質書籍才能使人沉心靜氣,沉浸在書中世界。而反觀電子閱讀,其信息量大,便攜的特點固然與時代相符,但那只是單純的知識消費,是信息的輸入,無法進入深層次的思考。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中寫道:“我堅持用筆寫稿,是對文化的敬畏,這樣才能在文章融入我的思考。”作為大文豪的余秋雨先生堅持用筆寫文,看似是落伍,實則是對文化的堅守。用紙寫書,沉浸的是自己的思考,那種筆在紙上劃過的感覺,是敲擊鍵盤所無法達到的。正因如此,紙質書的意義絕不僅是紙載文,更是用紙載著思想與思考。這樣的深度,是電子無法達到的。
室雅何須大,書香不在多,紙質閱讀自有其溫度。“我喜歡讀書,更喜歡讀完書后手指上的余香。”的確,不同于存在于虛擬世界的電子閱讀,可摸、可觸、可聞、可感的紙質閱讀給人“溫暖”。正是由于這種特性,“再”閱讀也便成了可能。一本許久之前讀過的書,再次拿起,細細品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獲。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回想從前看書的感受。正如王羲之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書如舊友,再次相見,情隨事遷的感慨、歲月沖刷的洗禮、人生閱歷的豐富便一一浮現了,再看一遍,便有不同的感覺。而電子閱讀僅僅是數據在堆砌,不可感不可觸。自然失了溫度。
反觀而今社會,崇尚電子閱讀的人不在少數,不管是中年人還是青年人,均出現了傾向電子閱讀的趨勢。甚至輕視與漠視紙質閱讀,孰不知長期“讀屏”式的碎片化閱讀,會讓人逐漸失去思考的能力,單純的輸入是不可取的。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紙質閱讀是不可缺少的。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愿每個人手中都握有紙質書,讓書墨香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5
逐漸發展的現代技術正在一步步改善人們的生活,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已不再滿足于捧著一本厚重的書欣賞里面的文章。于是,各種快捷的閱讀方式便隨之出爐。在各個場所,我們總能找到許多“低頭族”的身影。他們面朝手機屏幕,時而歡喜,時而悲傷,沉迷于電子閱讀無法自拔。而作為傳統的紙質閱讀,早已被大多數人所遺忘。但是,電子閱讀弊大于利,我們更應倡導紙質閱讀。
電子閱讀這種快捷的方式使人更容易沉迷于文章內容而忽視周圍的一切,釀成不可挽回的慘痛結局。我國交通事故頻發,其中不少案例都源起于手機。許多年輕人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微信、微博里的消息,雙手不離手機。更有甚者,在不得不外出時,自以為能發覺周邊的一切情況,感覺良好地發微信、看微博,結果往往不是撞上路邊的'珠子,頭上腫起一個大包,就是在毫不經意間闖了紅燈,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撞得送進醫院搶救,從而出現無數逝者毫無感覺,生者痛苦懊悔的場面。
電子閱讀更是造成家庭矛盾的首要因素。一首《常回家看看》曾紅遍大江南北,引得無數人深思落淚,收拾行李,趕回去與家人團聚。而回家以后呢,則經常是這樣的場面:長輩面帶微笑,期待著和孩子聊聊天,不斷地給孩子夾菜,而年輕人卻只顧手機微信上朋友發的信息,對長輩的關懷置之不理。本應熱熱鬧鬧的家庭聚會只剩一片冷清,長輩也最終鐵青著臉,惱怒的摔晚離去,一個家庭聚會鬧得眾人不歡而散。
紙質閱讀則是利大于弊。在不少圖書館都能看到眾人席地而坐,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室內不再有現代的快節奏,而是充斥著一股古典的氣息。讀者有長有少,有高薪階級也有普通工人,全都寂靜無聲,只有指尖摩挲著書頁的細微沙沙聲響,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恬淡而滿足的神情。紙質閱讀更能使人獲得心靈的寧靜,更大限度的激發人汲取知識的潛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下,不妨試試找一個時間享受悠閑的閱讀時光,捧一本書籍細細品茗,而不是緊撰著手機。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6
這一兩年開始漸漸地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大多看的是電子版的書籍。
最初我是傾向于看紙質版的,好像那樣更有情懷,而且一頁頁地翻著也更有成就感。
不過如果都買回來的話,那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同時也要擴大書架。所以想了一個折中的方式,就是到圖書館去借。
可圖書館有點遠,每次看的太慢,都要延借一段時間,并且有的書想借的時候也不一定在館。
加上特殊時間,經常也會有休館的通知,于是也就很少去借了。
后來,我發現電子版很方便,既可以做筆記,而且隨身攜帶方便,為了解決看久會傷眼的問題,我買了一個水墨版閱讀器。
最開始的時候,還沒太習慣用,結果還被舍友們調侃,不過是買了個“泡面蓋板”。
漸漸的我發現了用它的好處,更加地專注,畢竟如果用手機的話更容易被各種信息牽制注意力。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看完一本書花了多久時間,都會被自動記錄的`。
當然,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其實在不斷地閱讀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潛移默化的收獲,不是太過于顯眼,但是通過大量的閱讀 ,內心還是會變得更加地充實豐盈。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7
① 你們還會讀書嗎?這是上一代對我們的憂慮。比起印刷媒體,我們讀的更多的是電視與計算機的顯示屏,我們閱讀的更多的是圖像,而不是文字。閱讀正在發生變化,我們還無法確定它的優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現速率,鉛字對于我們的眼睛與大腦的刺激程度,都證明了它是一種適合思考的,它給予大腦以足夠的從容去解構它。電子媒體似乎顛覆了這一切,跳躍的文字,不斷出現的畫面,它在抑制我們的思考機制嗎? 甲 。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講觀看電視的人大腦神經與測試儀器連在一起,得出結論:電視主要是在和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心智對話。具體來說,人類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鐘才能為復雜的刺激提供適當的感覺閉合。而電視拒絕給我們這半秒鐘。媒體研究專家克盧格曼早在70年代就認為,書籍是與我們左腦交流,而電視是與我們的右腦交流,而左腦通常是負責理智的部分,電視使我們頭腦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對于習慣電視畫面的孩子來說,閱讀印刷媒體是痛苦的,幾乎令人無法忍受,它無法適應我們目光跳動的習慣。
②電視使我們膚淺,為了迎合我們短暫的注意力,電視節目必須拋棄深度。一位評論家傲慢的結論無疑正戳中了我們的痛處:電視正在向我們以前占統治地位的、有文化修養的精神氣質發起挑戰,并代之以自身觸覺的和集體的口語狀態。它威脅到了我們通過讀寫獲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權。
③在中世紀,高高的城墻將教土的生活與民眾區分開,那些高貴的教士知道如何閱讀,如何直接與上帝的訓誡溝通。閱讀的`能力象征著權利。谷登堡的發明打破了這一切。經過谷登堡印刷術印刷出漂亮整潔的《圣經》,打破了教會對于上帝的專一的詮解權。它或許還直接促進了中世紀的結束。但是閱讀的高貴性和會閱讀者自以為是的特權卻保留了下來。無疑這種自以為是的特權傳統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們歷史中最精華的東西得以流傳下來。
④如今,電視正對這種傳統進行一場幾乎是顛覆性的嘲諷,并且大獲成功。電視是一種口語化的,是更接近于我們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瑣碎的。我們靠著還珠格格這樣的東西成長,這是一個快樂卻令人憂慮的成長過程。而接著呢,計算機將培養我們新的閱讀習慣。據說,計算機是對電視的一次逆反,計算機是互動的,它不像電視一樣單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讓使用者有所反應。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互聯網上的閱讀是傳統意義上閱讀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人了參與性。但這一切變化的前提依舊是,我們正從占支配地位的識字文化返回到口語文化。而傳播學巨擘馬歇爾·麥克盧漢則更加推斷,在未來的電子社會中,對于由口語控制的信息體系來說,無知將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因為無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們不受過去的規范來限制,所以他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可以更容易地學習新技術。
⑤盡管,我們可能依舊在昏黃的燈光下,懶懶地躺在床上,拿著一本印刷精美的書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樂。但是,我們可能不得不承認這幅動人的圖景可能即將像那些已經消失的古董一樣讓我們留戀。而我們的那些孩子們呢?我們還可能理直氣壯地去指責他們,為什么不好好讀書,為什么不讀一讀古典名著?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8
閱讀是一種美好的體驗。然而,據11月21日《寶安日報》報道,一名市民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一次他在公交車上看書,卻發現周圍的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他們或是稀罕這種閱讀行為,或是覺得這樣很做作,這讓他覺得自己很“另類”。
這當然只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個人遭遇,但這樣的細節維系著一個愈來愈清晰的事實,那就是電子閱讀確實日益對傳統紙質閱讀構成了擠壓。今年5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而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
電子閱讀技術來源于發達國家,可為什么我們受到的對閱讀習慣的沖擊似乎比人家更為激烈?為什么電子閱讀在我們這里更容易攻城掠地?誠然,電子書有其難以取代的優勢,比如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這樣的優勢往往同時也造就了它的劣勢。習慣于便利的超級鏈接,卻常常打斷了深入細致的思考;過多地依賴搜索引擎,卻往往縱容了思想層面的惰性。這種閱讀碎片化、思維平面化的傾向,值得警覺。最近,一篇關于日本如何成為“讀報大國”的報道引起了很高關注。報道這樣寫道:“如今,在日本的街頭、公車和地鐵中,仍然能夠看到拿著報紙閱讀的人。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強迫西方傳媒業全面反思經營模式之時,在以科技著稱的日本,這種趨勢似乎還沒有到來。”事實上,世界上發行量突破千萬大關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的.報紙,都在日本。讀報和讀書一樣,都是一種紙質閱讀。問題是,在電子時代的浪潮中,日本民眾為何還能對紙質閱讀保持忠誠?報道分析,對很多日本人來說,報紙不僅意味著獲取信息的媒介,更是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報紙很看重讀者的信任,一些地方報紙在與當地社區保持聯系方面分外用心。另一方面,日本報紙很清楚,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傳遞會變得更加迅捷,但也會讓信息變得支離破碎,而報紙能對這些事件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這種閱讀需求并未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減少。此外,日本報紙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讀報感情”。日本的小學和中學大多專門配備有新聞教育輔導員,從小就對學生實行媒介啟蒙教育,并指導學生自己辦校報,學生入學后就與報紙結下了不解之緣。各大報社還將報紙引進中學課堂當教材,以擴大報紙的影響。在這里,也可以將“報紙”置換成“書籍”。如何讓更多人養成紙質閱讀、經典閱讀的習慣,日本報紙的一些做法對我們不無啟示。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生活方式、閱讀方式也同樣是多元的,我們當然無須對電子閱讀抱以偏見,但更不能對紙質閱讀所面臨的窘境無動于衷。美國一著名調查機構去年發布了一個關于美國人閱讀習慣的研究報告,結論是電子閱讀促進了紙質閱讀。我們相信并期待,因熱愛讀書而更受尊重的深圳,會通過全民閱讀進一步讓更多深圳人學會親近紙質閱讀,深閱讀。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 9
你喜歡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哪個閱讀起來更好?我認為還是紙質書略勝一籌。為什么呢?
首先,紙質書更護眼,電子書則會對眼睛產生傷害。這是最直接的閱讀感受。
其次,紙質書更方便。
紙質書更方便做筆記,而電子書做筆記沒有那么快捷;紙質書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節奏自由翻閱,而電子書則需要各種app,各種流程,找半天才能找到,不像紙質書,拿來就讀,多方便呀。
再次,閱讀感受不一樣。
紙質書讀完了有成就感:我用這么短的時間竟然能看完這么厚一本書!而電子書并沒有,再怎么看,它也是那么大一個小方塊兒。
紙質書讀起來有一種真實感:我手上拿的這本書中是滿滿的知識啊!這能讓人更加渴望讀下去,這是看電子書時感覺不到的'。
紙質書讀完有閱讀痕跡,所以有紀念價值,可以保留下來,看見這本書就會想到當時讀書的過程,這也是電子書所不能達到的。
最后,紙質書不會受其它因素影響,而電子書有可能出現電量不足、流量不足之類的問題,使讀者讀到一半就被迫終止,留下極其不好的閱讀體驗,從而使讀者放棄這本書。
當然,電子書可以彌補紙質書攜帶不方便的不足,偶爾也是可以作為紙質書的補充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還是紙質書好。
【數字化時代的閱讀作文】相關文章:
理想與時代作文07-18
時代偶像作文11-12
時代偶像作文05-21
奮斗時代作文10-22
時代變化作文08-30
(精選)網絡時代作文12-10
新時代雷鋒的作文06-17
時代作文600字11-07
網絡時代作文01-04
發現“時代秀”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