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時間:2023-07-20 12:00:57 煒玲 寓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2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南轅北轍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你還記得哪些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2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南轅北轍,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2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南轅北轍

            從前有個人,住在太行山一帶。他打算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按理說,應該向南走,可是他一坐上車就命令車夫朝北進發。車夫揚起鞭子,馬兒撒開四蹄飛一般地向北狂奔。

            路上,他碰到了熟人。熟人問他:“您這是上哪兒去啊?”

            “我要到楚國去。”

            “咦,楚國在南方,您為什么反而朝北走呢?”

            “沒關系,我有一匹上等的好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

            “不管您的馬跑得多快,朝北走,總不是到楚國去的路。”

            “沒關系,我還準備了充足的旅費,走多遠,也餓不著。”

            “旅費雖多也無濟于事,朝北走,無論如何也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

            “沒關系,我還有一個最出色的車夫,他趕起車來又穩又快,誰也比不上他。”

            說罷,他一聲令下,車夫又揚鞭驅車朝北疾駛。他哪里想到,他的馬跑得越快,他的路費越多,他車夫的技術越好,只能離開他的目的地——楚國越遠。

            [提示]

            走路要辨清方向,否則,到不了目的地。學習和工作也要辨清方向,否則,對社會,對人民,非但無益,甚至有害。當我們在學校里刻苦攻讀的時候,當我們在社會上努力工作的時候,要經常辨識方向,以那個“南轅北轍”的人為戒。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①。季梁聞之②,中道而反③,衣焦不申④,頭塵不去,往見王曰: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⑤,方北面而持其駕⑥,告臣曰:‘我欲之楚⑦’。

            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⑧?’

            曰:‘吾馬良。’

            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⑨。’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⑩。’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11),舉欲信于天下(12),恃王國之大(13)、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14);王之動愈數(15),而離王愈遠耳(16),猶至楚而北行也(17)。”

            ——《戰國策》

            [注釋]

            ①邯鄲(Hándān)——國的國都。

            ②季梁——魏國的臣子。

            ③中道——一道中,半路上,反——同“返”。

            ④衣焦——衣服上的皺折。申——同“伸”,展開。

            ⑤大行——即太行山。

            ⑥方北面而持其駕——正駕著他的車馬朝北去。方,正在。北面,面北,朝北。持,拿看,這里是駕著的意思。駕,套好的車馬。

            ⑦之——至,到、去。

            ⑧奚為——何為,為什么。

            ⑨用——費用。

            ⑩御看——駕車的人。

            (11)動——一動,動不動。

            (12)舉——跟“動”同義。信于天下——取信于天下,就是讓天下信任自己。

            (13)恃(shì)——依仗。

            (14)廣地尊名——擴大領地,尊崇名望。

            (15)數(shuò)——次數多。

            (16)王(Wàng)——這里作動詞,統一天下而稱王的意思。耳——而已,罷了。

            (17)猶——象。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四》: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5],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以上史事,形成成語“北轅適楚”,后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習慣說作“南轅北轍”。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個人要去楚國。他駕著馬車在大路[5]上急馳。路上,他遇到一個同路人,二人攀談起來,當同路人得知他要去楚國時大吃一驚,問他:“楚國在南方,你怎么朝北走啊?這樣走,什么時候能到楚國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不愁到不了楚國。”同路人提醒他:“這樣走會離楚國越來越遠的。”這人指指自己的行李說:“我帶的路費、干糧很多,能用好多天,路遠不要緊。“同路人著急地說:“你走錯了,這樣走你到不了楚國的。”那人很自信地說:“我的車夫駕車技術非常好,不用擔心。”同路人見這人如此糊涂,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嘆了口氣。

            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是魏國大臣季梁講給魏安厘王的。當時魏安厘王準備攻打趙國,季梁用這個故事勸諫魏安厘王放棄這個打算。季梁認為成就霸業,是通過誠信樹立威望,取得天下人的擁護。如果用武力成就霸業,恰恰就像去楚國向北走的人一樣,條件越好,離目標越遠。做人和做事,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花的力氣越大,離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遠。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運用示例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使南轅北轍,無苦征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你想這六條要求,與中央開出的六條款約,簡直是南轅北轍,相差甚遠,有甚么和議可言。”

            成語辨析

            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背道而馳”是“朝相反的方向跑”的意思,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這兩個成語雖然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轅北轍”所指的“彼此”限于行動(措施)和目的(愿望)。“背道而馳”所指的“彼此”要廣泛得多。也就是說,“南轅北轍”是就同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行動與目的)說的,“背道而馳”是就兩種不同的事物說的,這是意義上的差別。“背道而馳”一般用作謂語,而且前邊往往有表示對像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南轅北轍”則不受此限,這是用法上的差別。[6]

          【22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南轅北轍】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南轅北轍08-15

          少兒寓言故事南轅北轍08-11

          中國古代經典寓言故事01-28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1-28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08-06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12-10

          中國古代經典寓言故事03-02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6-18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0則01-2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 婷定香花五月天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乱人伧片中文二区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a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